2006专升本大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三)答案
六、分析题
46.这段话分为三层:层从开头到“其谁之功也”,肯定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第二层从“当是时”劾“相环也”,揭露逃跑者和旁观者的卑鄙行为;第三层“不追议此”到结尾,抨击诬蔑张巡、许远者的颠倒是非,“自比于逆乱”。
47.这两句中的对比成分主要有二:一是兵少与兵多的对比,一是“就近”与“日滋”的对比。
48.寓情于叙事,寓情于议论,爱憎分明,感情强烈。
49.揭露了封建统治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50.体现了诗人同情民生疾苦,敢于为下层社会鸣不平的进步思想。
51.此诗由第三人称变人称的好处是形象地表白了农民对长吏的憎恶之情;道出了导致农民厄运的真正原因。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52.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仍然是人吃人的社会。
53.排比和比喻。
54.快乐由精神决定。
55.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
七、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