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徐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起酒杯,邀请客人同饮,吟咏《明月》诗篇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牛两个星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水光与夜空溶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离开了人世,无拘无束,飞升变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啊,他在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悠,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箫声啊,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客人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击败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接连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上洒酒祭奠,横端着槊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现在却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麇鹿为朋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像蜉蝣一样地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尽无休。希望偕同仙人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我说:“您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吧?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是它始终没有消失;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是它始终没有增也没有减。这是因为,要是从它们变化的一面来看,那末,天地问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末,万物和我们都是永远存在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问,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问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您共同享受。”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涤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经吃光了,酒杯菜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一、2016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前赤壁赋考点试题-选择题
1.《前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至何处时所作( )
A.杭州
B.湖州
C.密州
D.黄州
2.《前赤壁赋》是一首( )
A.抒情小赋
B.骚体赋
C.文赋
D.骈赋
3.北宋开创豪放派词的词人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辛弃疾
D.王安石
4.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抒情和说理都借用的自然景物是( )
A.清风、明月、江水
B.清风、芦荻、明月
C.江水、明月、箫声
D.江水、秋雾、清风
5.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二、2016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前赤壁赋考点试题-填空题
1.赋是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2.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
3.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余音袅袅,__________。”
4.苏轼《前赤壁赋》:“寄蜉游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
5.苏轼在《前赤壁赋》一文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6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前赤壁赋考点试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举酒属客。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
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11.托遗响于悲风。
12.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四、2016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前赤壁赋考点试题-简答题
1.根据作者情感的变化划分层次,写出层次大意。
2.本文在结构上继承了赋的何种表现手法?其实质是什么?
3.本文关于清风、明月、江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作者在本文中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5.本文阐发了什么哲理?表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五、2016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前赤壁赋考点试题-分析题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箫声的?
2.文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段对箫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试报名:2016成人高考报名时间/报名入口 2016成人高考费用
报考指南:2016年成人高考新手指南 报考答疑 专升本报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