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一

来源:233网校 2017年1月16日

一、选择题

1.《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的(  )

A.《薄奠》

B.《达夫散文集》

C.《屐痕处处》

D.《闲书》

【答案】D

2.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当时的(  )

A.西安

B.西京

C.北平

D.北京

【答案】C

3.郁达夫小说多采用的方式是(  )

A.纪实方式

B.意识流

C.自叙传

D.暴露

【答案】C

4.郁达夫的作品集是(  )

A.《三闲集》、《闲书》

B.《闲书》、《热风》

C.《屐痕处处》、《龙、虎、狗》

D.《闲书》、《屐痕处处》

【答案】D

5.郁达夫主编,合编的刊物有(  )

A.《创造月刊》、《雨丝》

B.《创造季刊》、《莽原》

C.《创造周刊》、《新青年》

D.《创造月刊》、《奔流》

【答案】D

二、填空题

1.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代表作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2.郁达夫是文学社团的重要成员。

【答案】创造社

3.本文开篇就点出了北京秋天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清、静、悲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答案】歧韵:错误的读音。

2.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

【答案】秋士:伤秋自悲之士。

四、简答题

1.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点?

【答案】选取最富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色,如碧绿的天空、驯鸽的飞声、树叶底漏下的阳光、破壁腰中牵牛花韵蓝朵、槐树的落蕊等等,描写紧扣“清”、“静”、“悲凉”,突出故都“色彩浓,回味永”。

2.本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案】写景时,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时而插入议论,把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秋天的无比热爱和无比眷恋的感情。

五、分析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答案】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2)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秋天哪一方面的特点?

【答案】清、静、悲凉。

(3)它是从人的哪一个角度来描写的?

【答案】视觉和触觉。

2.阅读下面这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作者认为南国之秋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2)“南国之秋”一段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对比手法。

(3)“秋天,这北国的秋天”一段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夸张手法。表达了作者留恋故都的秋、赞美故都的秋的感情。

2017成考:2017成人高考新手指南 成人高考报名条件 成人高考考试时间

成人高考培训班2017年成人高考告别盲目备考,讲师为你讲解90%核心考点,点击试听>>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