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一般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表现在个体身上的那些符合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法纪观念的稳固特征和倾向。所以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法纪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社会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而不依赖于个体存在;品德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既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又依赖于人的心理活动。
德育与智育也有所不同。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矛盾,以发展认知能力为主要任务。德育除了以认识为基础外,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其主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价值规范,形成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鲜明的阶级性。在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全人类共有的思想道德规范,需要通过德育继承下来,因此,德育又有一定的继承性。
二、德育的重要意义
中外教育史上的各个社会和阶级都非常重视德育,因为德育既受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品德发展规律制约,同时又积极能动地作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品德发展。社会主义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时期的德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包括民主政治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项建设又必须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其中,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激发人们进行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提高工作、劳动效率,保证其沿着正确方向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学校德育是培养建设人才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把年轻一代培养成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人才,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才有可靠的基础和保证,才能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力量,防止他们中产生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
立与破是辩证的统一。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时,必须抑制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还存在,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还存在。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间交往活动的扩大,在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进步思想观念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腐朽颓废的思想意识也会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它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特别是侵蚀一些意志薄弱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少年儿童。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他们自觉抑制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的影响,为振兴中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战略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小学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人,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在环境影响下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指导下和个人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既容易接受正确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也正是思想品德教育打基础的时期,客观上非常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形成上得到各方面的关怀与帮助。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的褴个人生具有定向和奠基的意义。他们今后在思想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都与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加强这一时期的德育,不仅对他们良好品德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且是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新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人的德智体美等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通过德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为他们智、体、美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为其智力、体力、审美能力等的运用指明方向。因此,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句话,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和基本保证。
三、德育的任务
198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的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具体来说,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国社会主义德育的任务应为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这就要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观念,努力学习,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
(二)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指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指人对其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苦的锻炼过程,中小学德育只能为其奠定基础。中小学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初步的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作风。
(三)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使学生从小就逐步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养成诚实、勇敢、谦逊、有礼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优秀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同时,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纪观念,严格遵纪守法。
(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认识、品德实践、自我品德教育能力。要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判断社会思想道德现象和人们品德的是非、善恶,对不良思想道德影响具有一定的识别、抵制能力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及行为标准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思想道德准则的能力,包括与周围人交往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自主、自立、自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品德教育能力,使他们能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晶德认识、分析、评价、激励、陶冶、监督、控制和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
学生的品德是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因素构成的,学校德育应注意对学生的品德心理因素进行培养教育,并做好品德心理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个性心理的保健工作,以使学生的品德心理与个性心理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进而促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