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德育组成、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考点二:德育任务和德育内容。
考点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点四:德育的基本原则。
考点五: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德育组成、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例1(2001年统考试题)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__________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答案】思想道德品质(或道德)
【解析】要记住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法纪教育。在学习德育内容和德育任务时要与德育的组成结合起来掌握,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注意:在新教材中,法纪教育在德育的组成中被删除了,但是在德育内容和德育任务中仍可以看到这部分内容。
例2(2011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答案】错误。
德育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自身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形成发展过程;德育过程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目标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错误防范】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简称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离不开教育者的教育,而教育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考点二:德育任务和德育内容。
例3(2002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参考答案】(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解析】针对德育的组成来记忆德育任务,即(1)是政治教育,(2)是思想教育,(3)是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错误防范】该部分内容还可以考德育的内容。其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和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9)生态教育。这部分的记忆要与德育的组成结合起来掌握。上述(1)属于政治教育,(2)、(7)属于思想教育,(5)、(6)属于法纪教育,(8)属于道德品质教育。
例4(2007年统考试题)
针对当前出现的人口、能源、环境等危机,对学生进行的旨在树立一种积极的、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道德观念的教育被称为( )。
A.生命教育
B.自然教育
C.环境教育
D.生态教育
【答案】D
考点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例5(200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简要说明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1)知指品德认识,情指品德情感,意指品德意志,行指品德行为习惯。
(2)知、情、意、行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3)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可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顺序。
例6(2002年统考试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答案】D
例7(2006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的认识规律决定的。德育内容、方法不会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德育任务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青少年可塑性强、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常表现为品德水平时高时低,说明了德育过程的反复性。
(3)每一次反复都不是前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
【解析】这里考的是一条德育规律。对此做三点解释:第一,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要求德育内容和方法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第二,从受教育者来看,他们不成熟;第三,教育应该如何做一一抓反复、反复抓。
【错误防范】在德育过程部分,至少有两种考试题型。
第一种是论述题,除了这道题外,较容易考的是“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该题的答案可以概括为6点:(1)知是什么——知是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它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2)情是什么——情是指品德情感,它是伴随品德认识所出现的爱慕与憎恨、喜好与嫌恶等情感体验。(3)意是什么——意是指品德意志,是学生在产生品德行为过程中自觉顽强努力的心理品质。(4)行是什么——行是指品德行为习惯,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衡量一个八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5)一般的发展顺序是什么——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而形成、发展的,即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6)实际顺序是什么——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顺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第二种是简答题。较容易考的是“中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参考答案为: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例8(2007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参考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错误防范】有两点:
第一,把德育过程的每个基本规律都以论述题来准备。
第二,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参考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例9(2008年统考试题)
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答案】D
【解析】品德认识是基础,品德行为是关键。这里的品德行为是指品德行为习惯,是在有人或没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表现出来的。
【错误防范】品德认识的组成也是一个易考查的内容。品德认识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批判两个方面。
考点四:德育的基本原则。
例10(2001年统考试题)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可夫
【答案】C
【解析】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指要面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要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发展。这条原则实际上体现了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因此,又称“平行教育原则”。
【错误防范】在教材上,有两个原则和马卡连柯有密切的联系,这和马卡连柯的工作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两个原则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与“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以下三段话都是马卡连柯说的,要和德育原则挂起钩来:“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表示出对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例11(2004年统考试题)
马卡连柯在他的德育实践中提出并特别重视贯彻( )。
A.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D
例12(2004年统考试题)
体现我国德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原则是__________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是西方教育家__________明确提出的。
【答案】社会主义方向性赫尔巴特
【解析】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其他考查形式出现。
例13(2006年统考试题)
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 )。
A.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B.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C
例14(2009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
【参考答案】(1)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因素。
②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错误防范】无论是教学原则还是德育原则,如果要求考生论述的话,至少要答两项内容:含义和基本要求。在识记含义时,结合原则的名称来记。在识记基本要求时,要准确记住每一条,然后结合每一条再进行解释或结合所给案例来解释。
例15(2010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参考答案】(1)在德育过程中要面向学生集体进行教育,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要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①努力培养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②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加强个别教育。
考点五: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例16(2002年统考试题)
我国中小学的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答案】说理教育(说服教育)教学
【解析】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选择题和辨析题等其他题型出现。
例17(2001年统考试题)
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答案】B
例18(2003年统考试题)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
【答案】C
例19(2004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
例20(2005年统考试题)
通过美化环境、创设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
B.陶冶教育
C.自我教育
D.生态教育
【答案】B
例21(2003年统考试题)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答案】德育目标德育内容
【解析】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简答题、论述题等其他题型出现。
例22(2006年统考试题)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德育内容和( )。
A.德育意义
B.德育原则
C.德育目标
D.德育途径
【答案】C
【错误防范】注意联系教学方法的依据,二者很相似。教学方法的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例23(2009年统考试题)
某小学创造了“希望树”,让孩子把自己进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贴到“希望树”上,一旦目标达到了,“果子”就成熟了,可以自己去摘下来,再策划下一个“希望”。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指导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C
【解析】需要考生理解指导自我教育法的定义。
【错误防范】这部分内容是考点,经常是以小的实例题的形式来考,如上面这样的考查形式,因此,要求考生不仅记住有六种方法,而且要理解各种方法。曾出的考题如: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榜样示范
B.说理教育
C.实际锻炼
D.陶冶教育
(答案:B)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
B.说理教育
C.实际锻炼
D.陶冶教育
(答案:A)
·“春风化雨”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
B.说理教育
C.实际锻炼
D.陶冶教育
(答案:D)
例24(2010年统考试题)
某新学期开始,一个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北京大学校园。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新生走上去说:“我来办报到手续,行李太多,您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多小时后,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老人还站在那里看护着自己的行李。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这位新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竟是那天替自己照看行李的老人。这位新生受到了强烈震撼。这则故事中季羡林先生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环境陶冶法
【答案】B
例25(2003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哪些新的形式?
【参考答案】(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通过创办业余党校进行德育。
(3)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德育。
(4)通过建立德育基地进行德育。
例26(2005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的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的矛盾。
【答案】错误。
因为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错误防范】这是一个容易考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