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大学语文》材料诗词部分(十七)
2,掌握文中描写的清风,江水,明月的写景句及其与抒情的关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文中抒情与写景的关系:作者在充分感受了清风,明月,江水的美好之后,才产生如在天空遨游之感和绝尘而去之情;
文章说理也与景物有关联。如“客”关于生命短促的议论,都是结合自然景物来说理的。“哀吾生之须臾”与“羡长江之无穷”紧扣江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以长终”紧扣明月。等等
文中先写景,然后因景生情,借景寓理,三者互相生发,互为表里。
3,重点掌握主客问答,实质反映了作者思想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
“客”是虚设的人物,作者以之代言,表示作者思想中消极的一面。“主”即“苏子”使自己的形象,表示自己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主客对答,以主说服客,反映了终积极思想战胜了消极思想。
4,重点掌握对箫声的描写。
从三个角度描写:直写箫声;描写余音;描写箫声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段落分析》
一,第三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分析此段的思想内容。
苏轼借水与月的景物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得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表现作者随遇而安的思想。
3,采取的表现手法是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
1,“吾”“子”各代表:吾代表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子代表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
这段话的意思;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消极人生态度。为后文倡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设置靶标。
描写的景物有;江水,清风,明月。
相关推荐
-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文学常识12-19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高频考点07-12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汇总01-25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3)01-21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