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八
七、学习要点。一: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一方面论述了将军李广的杰出才能和高尚的品行。而另一方面又写出了李广一生不幸的遭遇。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骁勇善战,机智勇敢,胆略过人,使匈奴闻风丧胆,他轻财爱士,身先士卒,忠实诚信深得广大将士的敬重。如此一代名将却生不逢时。一生遭遇不幸,尽管他自少至老与匈奴打仗大小70余战。战功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不能因功封候。终竟被迫自杀。与李广命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毫无才能的李蔡却位至成相。
第三点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以正反两方面的具体的事例,揭露出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和黑暗无道。
二、文末作者赞扬的具体含义,文末的太史公曰表达了司马迁对李广由衷的赞美。他引用论语赞美了李广立身端正,以身作责的高尚品格,后面又称赞李广虽不善言词,却以忠实心诚为人们信赖敬仰,并用桃李不言,下子成蹊的谚语深情赞美李广品德,有一唱三叹之致。
三:李广的性格特征。这篇传记通过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从卫青及匈奴四个战役以击细节描写刻画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形象。李广的性格特征是骁勇善战,善于骑射,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负能使气,轻财爱士,口讷少言。第四个是运用对比手法衬托李广的性格,请参看写作特点。
八、古文今译:现节选书上的一些段落进行翻译。
书第二段译为:到孝景帝刚即位时,李广做陇西都尉,后又调做骑郎将,吴楚之国叛乱时,李广做骁骑都尉,跟从太尉周亚夫,进击五楚军,李广拔取了敌军军旗。立功扬名于昌邑城下。但因为梁王授给李广将军印,回到朝廷后,没有获得奖赏。后由调为上谷太守,匈奴每天来跟李广交锋打仗。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可是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屡次跟匈奴对面作战,恐怕会失掉他,于是皇上就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李广辗转出任。边郡太守,又调任上郡。李广曾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郡的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闻名。
翻译书上第三段。匈奴大举侵入上郡,天子派一名受宠性的宦官跟随李广统率练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就是中贵人率领几十个骑兵放马奔驰,碰上了三个匈奴人,跟他们打了起来。三个匈奴人转身放箭,射伤了中贵人,把跟随他的骑兵也射杀的快完了。中贵人逃奔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能手。李广于是立即率领百名骑兵前往追歼那三个人,三个人失掉了马步行,已走出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分开左右两翼包抄,而李广自己亲射那三个人,杀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一问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把他捆好上马正要回去,忽然看见远处有数千名匈奴的骑兵,他们看见李广,认为是诱骗他们的骑兵,都很吃惊,急忙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名骑兵都非常害怕。想驰马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部队好几十里,现在就这样凭一百名骑兵往回逃,匈奴如果射击我们立刻就全完了,假如我们现在停留不动,匈奴必然认为我们是大部队派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射袭击我们。于是李广命令众骑兵说:前进!众兵前进在离匈奴不到阵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留下来,李广下令说:全部下马,解下马鞍!他的骑兵说:匈奴人多,而且很近,一旦有紧急情况,那怎么办呢?李广说:那些匈奴人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全部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以此来坚定他们认为我们是诱骑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匈奴的骑兵就没敢出击。有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跨上马跟十几个骑兵奔上前去,射杀了匈奴的白马将,而后又回到他们的骑兵中,解下马鞍,命令士兵全部放下战马,卧地休息。这时正赶上黄昏,胡兵始终对他们赶到奇怪不解,不敢出击。半夜时,胡兵也以为汉朝有伏兵在旁边,打算夜里攻击他们,胡人全部带兵离去。天刚亮,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之中,大军因不知李广他们的去向,所以没有跟从。
下面译书上的第四段。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中,李广被任命为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国安的统领,当时单于发觉了汉朝的谋略,率军离去。汉朝军队全部没有立功。从那以后四年李广从尉位调为将军,由雁门出发攻打匈奴,匈奴的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命说:抓到李广必须活捉送来。胡人的骑兵抓住了李广,李广当时受伤很重,胡人把李广放在两马中间,接个大网兜让李广躺卧在里面,走了几十里,李广装死,斜眼看见旁边有一个胡人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窜上那少年的马,乘势推落了少年,取过他的弓,鞭马向南飞奔。跑了几十里重新遇到他散余的军队,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内。匈奴又派数百骑兵追捕李广,李广边逃边取出胡人少年的弓,射杀追兵,因此才得以脱逃。于是逃到汉朝,汉朝廷把李广下交给法官处理,法官判处李广的军队损失众多,自己又被敌人活捉,论罪为斩头。李广出钱赎罪才免于死刑,降为平民。
下面译书上的六七段。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就搭弓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陷没到石头里,上前一看原来是块石头,于是就再射它,后也没能再射进石头。李广在所居住过的郡里,听说有虎,常常亲自去射它,到了居住右北平时,也去射虎,老虎跳扑过来伤了李广,李广也终于射死了它。李广为人正直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饭、喝水跟给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中,做过奉禄二千担的官,有40多年。但他家里从来没有多余的财产,一直到死也不谈治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有象猿一样灵活而长的臂膀,他的善射也是天赋啊。既使是他的子孙或者是别的什么人向他学习射箭,都不能赶上李广。李广口拙话少,跟人在一起闲呆着的时候,就在地上画出布阵的行列,从高处向宽窄的行列放箭,用射箭来赌酒,专门把射箭当做游戏。一直到死。李广率领的军队如果到了缺粮断水的地方,发现了水,士兵不全都喝过,李广不接近水;士兵不全都吃过,李广一口不尝。他对士卒宽大、不严酷。士兵因此乐意被李广所用。李广射箭见到敌情紧急,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放箭,放箭就让敌人随着弦声而倒下,因此,李广率兵多次受到敌人的围困和逼迫。他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
下面翻译书上的第九、十段。此后两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博望候张骞率领一万骑兵跟他一同出发,分道进军。前进了大约有几百里路,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军中的士兵都很恐慌,李广于是就派他儿子李敢前往冲击敌人,李敢只带了几十个骑兵一直穿过匈奴的包围,又从围敌中穿过,从左右两面冲了回来,告诉李广,胡人容易对!军士们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的阵势,所有的人都面朝外。胡人急剧的攻击,箭就象下雨般射来。汉军的战士死亡大半,汉军的箭也要射完了,李广于是命令士兵拉满弓,但不要射。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弩射匈奴的副将。一连射死好几人,胡兵才渐渐的退散。这时正赶上日落,汉军的官吏、士卒都面无人色,李广却神色不变,跟平常一样,更用心的整顿军队。李广军中的人打这以后便佩服他的英勇。第二天他们又奋力作战,而博望候的军队也到了,匈奴的军队这才解围离去。汉军因为太疲乏没能追击,这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罢兵返回,按汉朝的法律,博望候行军迟缓,在约定会合的日期之后才到达,应判死刑,他出钱赎罪,被降为平民。李广军队所立的军功与应得的罚相抵所以没有受赏。
翻译书上的十二,十三,十四段。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屡次亲自请求随行参战,汉武帝以李广年老为理由,没有答应。过了好久才答应了这事,任命他为前将军。这一年正是元狩四年,李广已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了关塞后,卫青捕到了一个俘虏,得知了匈奴首领单于的居处,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单于。却命令李广的军队合并到右将军的部队中去,从东路出击。东路稍微绕远,而卫青他们大部队的行军道路上水草很少,士兵不能屯扎宿营。李广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本来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下令调我从东道出兵。况且我从年轻束发时真心不一直与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战的机会,我愿意担当先锋,先与单于拼一死战。大将军卫青也暗中受到皇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纪已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对战,恐怕达不到所期的目的,而这时公孙敖刚刚失掉封候,担任中将军跟从大将军(出击匈奴),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战,所以调开了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也知道这些内情,因此坚决地向大将军辞命不受。大将军不听,命令长史写了一道命令,直接送到李广的军部,并说,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去,照文书上所说的办。李广没向大将军卫青辞行就起程了,心里特别生气地来到军部,率领军队与石将军赵食其会师从东道出发。军队里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在与大将军约会的日期之后到达。大将军与匈奴交战,单于逃跑了,未能捉获他,只得回军。回师向南,横穿沙漠,遇到了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
李广谒见过大将军,就回到自己的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着酒饭馈赠李广,借机询问李广、赵食其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准备上书报告天子军事的详情。李广不予回答。大将军又派长史马上督责李广军部的僚属前去对质听审。李广说:众校尉都没有过错,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我现在就亲自到大将军的军部上报军情。李广对他的部下们说:我从年轻束发的时候开始,跟匈奴打了大大小小的七十多次仗,而今很幸运地跟从大将军出征,有了跟单交战的机会,然而大将军又调开了我的军队,(从东路出击)行军绕远,而且又迷失了道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李广军中的军士、大夫全军上下都痛哭失声。当百姓听说了这件事,无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也不论是年老的还是所幼的,都为他流了泪,而右将军赵食其被单独交给了执法官吏,罪当处死,他出钱赎罪,降为平民。
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没有命令,人们也会跟你去做;为官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会遵从。这话正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到的李将军,老实憨厚得像个乡下人,嘴不善于说话。等到他死的那天,天下人无论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的死感到极度悲哀。他那忠诚的心,真是被士大夫所信任啊!谚语说:桃树李树虽不会说话,但树下自然被踏一条小路。这话说的虽然是小事,但时邓可以比喻李广伟大的人格啊。
第三篇 《张中丞传后叙》
一、作家作品。本文是一篇后叙,是韩愈在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不足,于是写了这篇后叙,用来补充记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时英勇事迹以及和其它轶事的。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议论性较强的记叙文,全文议论和叙事并重,是韩愈对叙这种文体的一个创造,后叙实际是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叙通序。叙和跋是叙文和跋文的合称,序写在著作的前面,跋写在著作的后面,都是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补充和说明的。题目中提到的《张中丞传》即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张巡,邓州南阳人,安禄山反时,任真源县令,起兵抗敌。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诏拜御史中丞。后叙:是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对张巡等人的事迹作了补充。因为韩愈觉得李翰写的《张巡传》还不够,所以又对《张巡传》做后叙。
三、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以及补充记叙南霁云的事迹,张巡、许远的其它轶事,赞美他们在安史之乱中抗击叛军的英雄事迹,斥责安史叛军以及那些贪生怕死的将领和诬蔑英雄的小人。
四、层次段落。全文从总体看,除开头一个自然段交待写这篇后叙的原因外,全体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以议论文为主,驳斥小人对英雄的诬蔑,后半部分侧重叙事,两部分都围绕赞美英雄斥责小人这个主题。开端说明写这篇本文章的原因。因为原来的《张巡传》多有欠缺,必须写后叙作补充,余下为正文。分为五段。大部分从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共三段。针对诬蔑许远他们的论调进行驳斥。其中又分三个层次。层次自然段,驳斥说许远畏死辞服于贼的诬蔑。第二个层次是第二个自然段。驳斥说城之陷,自远所分始,同时抨击小人好诽谤他人的劣性。第三个层次为第三个自然段。以周围的将领弃城而逆遁和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作对比。驳斥了责二公以死守的谬论。从而肯定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第二大部分为第四第五自然段,共两段。这部分为记叙为主。第四自然段写南霁云乞师贺兰,贺兰坐视不救,南霁云和张巡同时殉难,壮烈牺牲的事迹。第五自然段补叙张巡,许远轶事。分三个小层次。小层次通过张籍回忆于嵩讲述过的事情来补叙,详细的叙述了张巡博学强记的特点和英勇就义的事迹。第二小层次简述许远是宽厚长者,而且心胸开阔。第三小层次交待讲述者于嵩之死。作者夹叙夹议,清晰的表现出崇敬英雄,憎恨小人的思想感情。
五、写作特色
1. 议论与叙事并重的的写作特色。
全文的特色是议论与叙事并重。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并补叙和赞扬了张巡、许远“守城、捍卫天下”的事迹,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去乞师于贺兰进明的英勇事迹,然后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前后两部分虽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的联,前者议论是后者补叙的“纲”,后者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部分相辅相成,紧紧围绕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2. 驳斥谬论时,所用的论据与论证方法。
本文前半部分针对污蔑许远的两种错误论调进行批驳,都用事实作论据。如:驳斥传言许远畏死降贼的错误论调时,用了许远让位受权,并在外援不至、人相食且尽的情况下,仍坚持死守的事实。驳斥责备张巡、许远死守的错误议论时,联系当时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外援不至”,张巡、许远死守睢阳以捍卫天下的功绩,论证守城是正确的。由于都用事实作为论证,所以对谬论的批判显得义正辞严,具有不容辩驳的力量。
“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谬论,运用了类比法。作者用了两个比喻:“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以此论证睢阳城的陷落是在必然。将许远所守的城池先被攻陷,说成是许远叛变投降,这不过是儿童之见,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关推荐
-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文学常识12-19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高频考点07-12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汇总01-25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3)01-21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