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1.D2.D3.C4.C5.A6.D
二、
1.石头记
2.淆
3.贾、史、王、薛;宝玉、黛玉
4.高鹗
5.三十三回、三十四回
6.判逆者
三、
1.惊慌害怕的样子。
2.独自;到
3.告诉我,吩咐我。
4.交往。
5.生杀予夺之权,灭绝。
6.帽子和束带(官服的代称),家业或家产。
7.潭府:对他人深宅大院的尊称。
8.平白无故(俗语)。
9.轻率、鲁莽。
四、1.宝玉挨打的直接导火线有三:(1)没有热情地应酬虚伪的贾雨村,不重视仕途经济;(2)在家荒疏学业,在外与戏子交往,无视尊卑等级制度;(3)被诬告为“淫辱母婢”,逼死人命。
2.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宝玉鄙弃功名利禄,不重视仕途经济,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贾政要求宝玉走封建正统道路、光宗耀祖,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父子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挨打的实质是封建阶级对叛逆者的一次残酷的镇压。
3.贾政惟恐宝玉在离经叛道的路上愈走愈远,酿到弑父弑君的地步,坏了他官场上的大事、毁了贾府的前程,所以为了家族的利益要打死宝玉以根绝后患。
4.说明王夫人既有对宝玉这个命根子的疼爱的一面,又有对其叛逆行为的痛恨的一面。她希望宝玉能像死去的长子贾珠那样“入于正路”,即“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仕途”。
5.本文刻划人物的基本方法: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刻划人物;二是在同一事件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6.贾政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忠实的维护者。他同叛逆者贾宝玉的矛盾对立是不可调和的。他要求宝玉读书科举,走仕途经济之路,以此光宗耀祖。而宝玉不重视仕途经济,无视尊卑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叛逆性。为了消除叛逆者对封建制度的威胁,贾政借故毒打宝玉,甚至要亲手勒死宝玉,表现了他作为封建卫道者的狠毒面目,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为了“光宗耀祖”,他连起码的父子之情都不顾了。贾政的凶残,不过是他对叛逆者感到恐惧和束手无策的表现。在毒打宝玉之后,他并未制服宝玉,反而促使宝玉在离经叛道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贾母出场后,他“躬身陪笑”,“苦苦叩头认罪”,甚至“灰心自己不该下毒手”,这又表现出他的软弱无力,同时表现了他既要忠,又要孝的封建卫道者的本质。
7.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伤送药。她的出场是“手里托着一丸药”,进门之后先关照用药的方法,再询问伤情,表现出她的端庄稳重、落落大方、周到得体;在劝慰宝玉时,她有意识地流露出对宝玉的感情,但话说了半句又吞了回去,这既表现了她的端庄稳定,又说明她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很深;她对宝玉虽同情心疼,但更多的是埋怨宝玉不听人劝、不在外头大事上下功夫,表明她本质上是维护封建正统,希望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当袭人无意中说起薛蟠与宝玉挨打有内在的干系时,她一番堂皇正大的话,既开脱了自己的哥哥,也给袭人下了台阶,同时还进一步获得了宝玉的好感,表现了她处事周到,八面玲珑的性格特征。
宝玉挨打后,黛玉也来探伤,她的出场是在人散尽、太阳落山之后,表现出她性格的孤僻;她上来的动作就是“推”,表现出她的情不自禁;她上来就哭,而且是从头到尾的哭,表现出她的多愁善感和对宝玉的一片真情;她从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说“你可都改了罢”,是出于对宝玉挨打心疼至极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鸣;她的退场是慌忙从后门逃走,不愿受人取笑,表现了她的敏感、孤僻和清高。
五、1.(1)因为怨恨宝玉叛逆,生怕宝玉发展到“弑父弑君”的地步,为了绝“将来之患”,所以要将宝玉置于死地。
(2)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叛逆者的畏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忠诚。
2.(1)这说明王夫人真正喜欢的是贾珠这样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她同样怨恨宝玉的叛逆。
(2)王夫人虽然怨恨宝玉的叛逆,但又爱子如命,因为“母以子贵”,如果没了宝玉,她在贾府的实权必然受到动摇,因此,为了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利益,她也要拼命地保护宝玉。
(3)王夫人既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所以她怨恨宝玉叛逆),同时又是封建礼教男权思想的受害者(所以她要靠宝玉来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实权)。
3.(1)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
(2)一方面向宝玉暗示了爱慕之心,另一方面又借机对宝玉进行规劝。
(3)这说明她是一个真心爱慕宝玉,但又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贵族少女。
4.(1)黛玉并非真心劝宝玉改悔,她同情和理解宝玉的处境,但又迫于封建正统势力的压力,这句话表现了她的无奈,也表现了她与宝玉叛逆心理的相通。
(2)宝玉没有因为遭受毒打而有丝毫的改悔之意,他的回答表明他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