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曲词中,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前三句用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 )
A.排比
B.鼎足对
C.流水对
D.博喻
二、填空题
1.马致远,号__________。
2.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__________。有“__________”之称。
3.在中国文学史上,马致远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__________”。
4.《东篱乐府》的作者是__________。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千百年来传诵不绝,被誉为“__________”。
6.“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这支小令的主旨是什么?
2.这支小令的末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夕阳西下”一句在构成意境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如何以景达情的?举例说明它与一般情景交融之作有什么不同。
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所写的景物色调与前后两句的都不相同,为什么却能构成一种和谐的意境?
6.这支小令中,哪一句是“情语”?说说它在表达上的功能。
四、分析题
阅读《天净沙•秋思》全曲,然后回答问题。
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调,与上下两句构成什么关系?
2.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全曲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4.写出其中的一句抒情句。
参考答案:
一、1.D2.B
二、1.东篱
2.散曲家;曲状元
3.元曲四大家
4.马致远
5.秋思之祖
6.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三、1.表达了作者游子思乡,倦于飘泊的情绪。
2.最后一句情语,在全曲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明了本曲的主题:游子思乡,倦于飘泊。
3.“夕阳西下”一句,作为向末句直接抒情的过渡,把写景部分连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构成了一幅秋日黄昏行旅图。
4.在这首小令中,作者把一组组景物组成色彩浓郁的画面来传达感情。景物本身并不含情,但作者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并列在一起,便使这些景物呈现出孤寂、苍凉、萧飒的感情色调,然后又将“断肠人在天涯”的浓重愁思融进画面,使几组客观景物统统蒙上了游子的主观情感,这样的景语便能传达出旅愁了。很显然,这与一般的情景交融之作是不同的。如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就是较典型的情景交融的例子。作者写众芳调零之景,借此景抒发凄清落寞之情,然后再赋予江水以人情,以江水无语东流,表达诗人黯然、迟暮之感。
5.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和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色调苍凉、孤寂、萧飒的景物,而中间一句“小桥流水人家”,则给人以幽静、闲适、温暖之感。而正是这温暖、闲适的情调才使作者更加思念有温馨、有亲人的故乡。同时它又与自己颠沛流离的凄凉处境形成鲜明对照。这正反两组景物从相反的角度,都触动了游子的乡思之情,二者相反相成,使意境和谐一致。
6.这首小令中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是情语。它在全曲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句使前四句所写一切景语都有了着落,使人领悟到,前面的一切景物都是“断肠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从而突出了作者的本意和小令的主题。
四、
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所写三样景物具有宁静、闲适、温暖的感情色调,与上下两句的荒凉、动荡、孤寂色调形成对比。
2.游子思乡,倦于漂泊之苦。
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4.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