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专升本辅导>大学语文

2015年成考《大学语文》长亭送别考点及试题

来源:233网校 2015年1月14日
  参考答案:
  —、1.B2.D3.C4.A5.C6.D7.D8.A9.D
  二、1.德信,杂剧;
  2.王实甫
  3.《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4.元稹;董解元
  5.《西厢记》
  6.总是离人泪
  7.煞强如状元及第
  8.蜗角虚名
  三、1.拴住
  2.请,央求
  3.擦
  4.只须
  5.形容无精打采、死气沉沉的痴呆模样。
  6.含泪。阁通“搁”,这里指含着、忍住的意思。
  7.消瘦
  8.深知
  9.远胜似
  10.极短的时间,片刻
  11.应试
  12.内情
  13.拿。“将来的”就是拿来的
  14.眼前
  15.一起
  16.不要;书信。
  17.他乡的女子;淹留不走。
  18.续作;表白。
  四、1.“旦”指崔莺莺。“云”是道白的意思。
  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是比喻极虚浮、极微小的功名利禄。老夫人逼迫张生上京应试、考取功名,竞将一对情人活活拆散,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崔莺莺将科举功名视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表现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3.用了双重比喻的手法:一是将酒明喻为水,写酒无味,来表现莺莺无心饮酒;二是将酒暗喻为相思泪,表现了莺莺的离愁别恨。
  4.用的是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前句是夸张人的消瘦,后句是夸张泪之多、恨之高。这二句不仅整齐优美,而且通过夸张,强烈地突出了人物的离愁别恨,十分感人。
  5.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与以崔、张二人为代表的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功名利禄、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6.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鄙弃功名利禄、对爱情真挚专一的叛逆精神。
  7.本折戏的语言优美雅致。主要表现在:(1)语言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有强烈的文学意味,具有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做到了雅俗相济。(2)典故、对偶、排比、叠字的大量使用,使曲词不仅秀美优雅、含蓄蕴藉,而且浅显通俗、贴切自然。
  8.本折戏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写了崔莺莺的离愁别恨。主要表现在:(1)展示暮秋黄昏凄清悲凉的景色,以此来烘托渲染人物的离愁,使人物的离愁别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浓重。(2)不少唱词既是情语,也是景语。有的寓情于景,如【端正好】;有的情中设景,如【滚绣球】;有的以景托情,如【一煞】。
  五、1.(1)前四句所写的都是典型的秋景,这些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与送别的离愁别绪和谐一致,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的愁情。
  (2)首先,后两句将霜叶红说成是离别人的泪水染成的,这是把感情移植到景物上的移情法,构思巧妙,表达感情形象真切。其次,作者把霜叶红比做醉人脸红,暗示出离人难以自持的情态,是十分巧妙的暗喻。
  (3)抒发了莺莺离愁别恨的情感。
  2.(1)总括本段曲词的关键句是:“此恨谁知!”
  (2)采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具体说是情中设景,以情造景。
  (3)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莺莺为离别将临而伤感的心情。
  3.(1)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2)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含义是比喻夫妻成双,恩爱永远。
  4.(1)这几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是两重比喻。一是将酒明喻为水,写酒无味,用以表现莺莺无心饮酒。二是将酒暗喻为相思泪,这是缘情生喻,用以表现莺莺的别离之恨。(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是比喻极虚浮、极微小的功名利禄。老夫人逼迫张生去追求科场功名,竟将一对情人活活拆散,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束缚,也表现出莺莺对科场功名的鄙弃。“蜗角虚名”出自庄周《庄子•则阳》篇;“蝇头微利”出自班固《难庄论》篇。
  (3)表现了崔莺莺追求自由爱情、鄙弃功名利禄的叛逆精神。
  (4)崔莺莺与张生离别的原因是老夫人用封建的功名利禄的观念造成了鸳鸯分离的愁与恨。
  5.(1)这三句采用了以景托情的手法,表现了崔莺莺离愁别恨的心情。
  (2)这两句是说张生渐去渐远,夕阳古道上已听不到情人话语,禾黍秋风中马的嘶叫声更增添了几分秋日的萧飒、悲凉。作者以景托情,委婉、细腻地表达出莺莺的离愁别情。
  (3)这两句的好处在于,作者将抽象的愁情、烦恼,化为有重量的物,说它用大小车儿也载不起,这便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地表现出莺莺的离愁别恨的无比沉重。

考点试题:2015大学语文议论文考试题 记叙文试题 诗词典赋考点试题 小说考点试题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