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题
艺术活动的功能?
答:
⑴审美认知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
⑵审美教育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收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
⑶审美娱乐功能,指人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使身心得到调节,精神获得愉悦。
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答: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⒈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⒉艺术构想
艺术构想,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
⒊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景。
简述艺术作品三个层次的内涵?
答:艺术作品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⒈艺术语言
⑴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⑵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⒉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景、意象和意境。
⒊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它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
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意境?
答:
⑴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⑵艺术意境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1.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科学性质。
答:
⑴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⑵科学性质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2.简述艺术概论的学科任务
答:
(一)系统阐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状况,确立科学的、进步的艺术观。
(二)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三)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作、接受和批评。
3.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答: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⑴坚持辨证物主义和历史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⑵借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⑶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4.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答:艺术活动由客体世界、艺术创造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⑴客体世界即指艺术活动所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作主体观照的主要对象。
⑵艺术创造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将其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⑶艺术作品是艺术创造和艺术制作的效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⑷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5.简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因素。
答:艺术发展起源于经济基础的发展,但经济基础不是直接地对艺术产生制约与影响作用,而是需要通过各种复杂的中介因素和环节制约与影响艺术的发展,所以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时会有不平衡性。
6.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答:
⑴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的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⑵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民族和国家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的继承。
⑶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7.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答:
⑴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⑵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么美育的终目标。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培养专业艺术创作者的特定教育。
8.简述五种主要的艺术分类方法。
答:
⑴以艺术作品的存在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⑵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⑶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⑷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报考艺术和静态艺术。
⑸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9.简述绘画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元素,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景的艺术。
绘画艺术的种类: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10.简述中国画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
⑴工具材料一般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和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⑵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⑶中国画将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⑷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11、简述雕塑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雕塑艺术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出实体形象的艺术。
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12.简述摄影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摄影艺术是采用摄影技术和手法获取静态图像来反映客体世界、进而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构图、光线和色调是其主要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肖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等。
13.简述书法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书法是一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中国书法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14.简述建筑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结合,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15.简述园林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园林艺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成为统一的景观。园林艺术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园林艺术在广义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16.简述什么是艺术创造主体。
答:艺术创造主体即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不但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而且具备独立的人格和丰富深刻的情感。
17.简述什么是审美感知。
答: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经由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印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较为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18.简述什么是审美想象。
答: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作活动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19.简述什么是审美情感。
答:
⑴情感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⑵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它是推动艺术创作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⑶与人的日常情感相比,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更加丰富、深沉和细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20.简述什么是审美理解。
答:
⑴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客观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⑵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领悟试的理解;
⑶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进艺术意蕴的升华。
21.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答:
⑴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含着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在具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⑵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能充分体现艺术魅力。
22.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答:
⑴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⑵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意境及形式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⑶艺术作品中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23.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答:
⑴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⑵表现是指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主体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⑶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现性作品虽然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但也具有再现性。
24.简述艺术语言及其特性。
答:
⑴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⑵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看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试听语言等。
⑶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25.简述艺术形象及其特性。
答: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意象和意境。
26.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典型。
答:
⑴艺术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站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⑵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和深刻把握是塑造艺术典型的重要条件;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27.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意蕴。
答:
⑴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
⑵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
28.简述艺术流派及其形成的三种情况。
答:
⑴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⑵艺术流派的形成有三种情况:种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艺术主张;第二种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似而呈现流派特征;第三种由他人将其归纳为特定流派。
29.简述艺术传播的含义及艺术传播的五要素。
答:
⑴艺术传播指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⑵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要素。
30.简述艺术传播的方式。
答: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31.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
答: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像、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答:
⑴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人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⑵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33.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答:
⑴艺术家的修养:①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邃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⑵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象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答:
⑴审美认知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
⑵审美教育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收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
⑶审美娱乐功能,指人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使身心得到调节,精神获得愉悦。
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答: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⒈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⒉艺术构想
艺术构想,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
⒊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景。
简述艺术作品三个层次的内涵?
答:艺术作品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⒈艺术语言
⑴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⑵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⒉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景、意象和意境。
⒊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它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
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意境?
答:
⑴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⑵艺术意境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1.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科学性质。
答:
⑴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⑵科学性质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2.简述艺术概论的学科任务
答:
(一)系统阐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状况,确立科学的、进步的艺术观。
(二)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三)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作、接受和批评。
3.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答: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⑴坚持辨证物主义和历史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⑵借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⑶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4.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答:艺术活动由客体世界、艺术创造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⑴客体世界即指艺术活动所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作主体观照的主要对象。
⑵艺术创造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将其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⑶艺术作品是艺术创造和艺术制作的效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⑷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5.简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因素。
答:艺术发展起源于经济基础的发展,但经济基础不是直接地对艺术产生制约与影响作用,而是需要通过各种复杂的中介因素和环节制约与影响艺术的发展,所以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时会有不平衡性。
6.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答:
⑴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的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⑵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民族和国家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的继承。
⑶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7.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答:
⑴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⑵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么美育的终目标。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培养专业艺术创作者的特定教育。
8.简述五种主要的艺术分类方法。
答:
⑴以艺术作品的存在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⑵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⑶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⑷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报考艺术和静态艺术。
⑸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9.简述绘画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元素,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景的艺术。
绘画艺术的种类: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10.简述中国画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
⑴工具材料一般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和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⑵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⑶中国画将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⑷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11、简述雕塑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雕塑艺术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出实体形象的艺术。
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12.简述摄影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摄影艺术是采用摄影技术和手法获取静态图像来反映客体世界、进而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构图、光线和色调是其主要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肖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等。
13.简述书法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书法是一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中国书法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14.简述建筑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结合,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15.简述园林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园林艺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成为统一的景观。园林艺术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园林艺术在广义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16.简述什么是艺术创造主体。
答:艺术创造主体即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不但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而且具备独立的人格和丰富深刻的情感。
17.简述什么是审美感知。
答: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经由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印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较为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18.简述什么是审美想象。
答: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作活动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19.简述什么是审美情感。
答:
⑴情感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⑵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它是推动艺术创作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⑶与人的日常情感相比,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更加丰富、深沉和细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20.简述什么是审美理解。
答:
⑴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客观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⑵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领悟试的理解;
⑶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进艺术意蕴的升华。
21.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答:
⑴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含着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在具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⑵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能充分体现艺术魅力。
22.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答:
⑴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⑵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意境及形式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⑶艺术作品中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23.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答:
⑴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⑵表现是指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主体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⑶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现性作品虽然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但也具有再现性。
24.简述艺术语言及其特性。
答:
⑴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⑵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看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试听语言等。
⑶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25.简述艺术形象及其特性。
答: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意象和意境。
26.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典型。
答:
⑴艺术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站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⑵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和深刻把握是塑造艺术典型的重要条件;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27.简要说明什么是艺术意蕴。
答:
⑴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
⑵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
28.简述艺术流派及其形成的三种情况。
答:
⑴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⑵艺术流派的形成有三种情况:种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艺术主张;第二种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似而呈现流派特征;第三种由他人将其归纳为特定流派。
29.简述艺术传播的含义及艺术传播的五要素。
答:
⑴艺术传播指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⑵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要素。
30.简述艺术传播的方式。
答: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31.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
答: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像、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答:
⑴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人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⑵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33.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答:
⑴艺术家的修养:①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邃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⑵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象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