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一)从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各种支出项目:
1、基本建设支出。在我国,此项支出经常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给各部门的挖潜改造资金;拨给各级建设银行的企业挖潜改造贷款基金;对为农业服务的县办"五小"工业技术改造的资金补助;对挖潜改造贷款的贴息支出。此项支出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简易建筑费支出。这项支出最终也要形成固定资产。
4、地质勘探费支出。此项费用不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而是单独作为一项财政支出,以便加强管理。
5、科技三项费用。这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等科学技术三项费用的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最终形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6、流动资金支出。一般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已改为由银行贷款供应,财政不再拨款。
7、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8、支援农业支出。
9、工、交、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
10、城市维护费支出。
11、价格补贴支出。
12、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在我国财政用于各项事业费的支出中属于数额最大的一项。
1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14、国防支出
15、行政管理费支出
16、债务支出
17、此外,还有对外援助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专款支出、总预备费支出等项目。
(二)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采用这一标准分类,一是便于国家财政部门预算的编制。以便于财政支出的拨付。二是便于社会了解和监督国家财政支出的去向以及支出的意义和作用。
二、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分类
(一)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划分,可以把财政支出划分为以下几大类:
1.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支援农业生产支出等。
2.社会文教支出。
3.行政管理支出。
4.国防支出。
5.债务支出。
6.其他支出。
(二)意义:有助于社会了解和监督政府的职能范围。
三、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一) 分类原理
根据马克思的六项扣除理论,第一项扣除形成补偿基金;第二项扣除形成积累基金;第三项扣除虽然并不一定在将来被重新投入社会再生产之中,但是,就其作为社会总产品中未被消费的部分的意义来说,也可视为积累;后三项扣除形成公共积累基金,是全社会的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
(二) 内容
1、补偿性支出是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目前,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只剩下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一项。
2、消费性支出是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
3、积累性支出是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其中,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等项。
(三)意义
便于社会了解国家财政分配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考察财政分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从我国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来看,社会简单再生产的任务,已基本由社会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要自行组织完成,财政分配在简单再生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也大大减弱,这种变化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财政分配在扩大再生产领域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1、购买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在这样的一些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有一个共同点: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任何交换的问题。这类支出并不反映政府部门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相反,转移只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政府部门只充当中介人的作用。
编辑推荐:
更多相关信息:考试大经济师考试论坛 经济师考试在线中心 经济师网校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