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一、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一)确定财政规模的意义
第一,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二)考点: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多,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从世界各国的现实情况看,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都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数是如此,相对数也是如此。这可以向我们证明一个财政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2、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是收入分配的一个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规模也是不同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直接导因是经济转轨过程中GDP分配格局的急剧变化。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居民个人倾斜。实践证明,分配体制的改革加快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另外,GDP分配向个人倾斜,财政收入比重下滑,与分配制度不健全以及分配秩序混乱有直接的关系。制度外收入的急剧增长,又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形成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整顿收入分配秩序,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3、价格
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物价上升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几种不同情况如下:(1)当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时,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2)当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时,财政收入名义正增长,而实际为负增长;(3)当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大体一致时,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增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引发物价总水平变动的原因;二是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
一般来说,连年的财政赤字通常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当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造成流通中投放过多的货币时,财政就能通过财政赤字从GDP的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此时的财政收入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GDP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二是价格再分配所得。后者就是西方财政学者所说的"通货膨胀税"。
决定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如果一个国家实行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使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使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的份额有所增加。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为主的流转税制为主体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率为主体的税制,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率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也必然是下降的。
二、考点:财政收入结构
(一)财政收入项目的构成
区分上缴利润和税收
(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是指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及其他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在GDP以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而它们所提供的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却相对缓慢,同这些经济成分的增长速度不相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税率高的企业,如石化、烟酒等行业主要还是由国有企业经营,相应的国有经济上缴的比重较大。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尚未实现税制的统一,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能够享受到许多内资企业不能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税收政策的倾斜,自然把重负压在国有经济身上。三是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以小型企业居多,征管难度较大,税收征管上存在抓大轻小的倾向,税收管理漏洞较大。
(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
一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部门分类,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
二是按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分类,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编辑推荐:
更多相关信息:考试大经济师考试论坛 经济师考试在线中心 经济师网校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