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
(一)、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
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1.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
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不包括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
事业单位对财政补助收入要单独设置账户进行核算、反映,并定期对账;对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
2.上级补助收入的管理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具体地说,就是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收入,如自身组织的收入和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
对于上级补助收入,应当按照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要求进行管理,按指定方向和用途安排使用。
3.事业收入的管理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事业收入管理的具体要求是:
(1)、积极组织事业收入,不断扩大财源,提高经费自给率,
(2)、保证事业收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按政策、按标准收费,并加强票据管理。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4)、收费项目属于预算外资金范围的,要严格遵守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
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
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以计入事业收入
4.经营收入的管理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缴款的管理
附属单位缴款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包括附属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附属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附属单位归还事业单位垫付的水、电、采暖、工资等各种费用,事业单位应当冲减相应的支出,不能作为上缴收入处理。
6.其他收入的管理
其他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除上述收入之外的各项收入,如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7.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的管理
基本建设拨款收入是指国家投资于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拨款。
(二)、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
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等。
1.事业支出的管理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根据规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都应用于事业支出。因此,事业支出是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重点。
事业支出按照支出的对象和用途不同,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事业支出按照支出性质的不同,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
2.经营支出的管理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支出。
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管理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附属单位一般是指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如高等学校附属的中学、小学。事业单位转拨财政部门拨入的各类事业费,不能列入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之中。
上缴上级支出是指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定额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都属于调剂性支出,不同于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调剂性支出将最终体现在其他单位,不能计入本单位的事业支出之中。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更多相关信息:考试大经济师考试论坛 经济师考试在线中心 经济师网校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