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初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工商管理笔记

收藏背诵!2023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前速记72点

作者:233网校-好学者 2023-03-24 11:48:05
导读:初级经济师补考已进入临考冲刺阶段,学霸君特整理了2023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科目的考前浓缩速记考点,建议大家收藏背诵!

如何查看已收藏的文章?进入【233网校APP】——【我的】——【✩我的收藏/记录/关注】即可查看!

扫码添加学霸君
领取更多备考干货>>
考点1、按企业的投资主体划分

1.国有企业

特点:①国家拥有企业资产所有权。

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品生产与经营,创造财富,增加积累,并有效利用国家投入的资产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依法缴纳税金、费用和利润。

③行政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企业主要领导人由上级任免或招聘。

④企业领导体制或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时,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2. 集体所有制企业

特点:

①生产资料归企业从属单位的集体所有,经营者的产生有任命、招聘和职工民主选举等形式。

②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涉及行业较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较强。

③企业一般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劳动报酬与经营效益挂钩,能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能较好地适应地方需要,有利于利用资源、扩大劳动就业和增加国家财政及个人收入。

3.股份制企业

特点:

①企业资产所有权归出资者所有,股东按其持有股份的类别和份额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

②企业具有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完全独立的经营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③股东以其股份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法人按照其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④股份制企业可以广泛地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收益和降低出资者的投资风险。

4.民营企业

特点:①资产属私人所有。②企业领导人多数由投资者个人承担并从事经营管理工作。③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组织机构简单,经营范围广泛。

形式:主要有单个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形式。

考点2、按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划分

产权是指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具体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按企业对产权的拥有状况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划分,实际上是按资产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分类,此种分类方法可把企业分为单个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考点3、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

1. 单一企业

优点:组织大批量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有利于降低成本。

缺点:品种单一,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差。单一企业具有法人地位,独立承担财产和经营责任。

2. 多元企业

优点:能扩大经营范围或增宽产品线,使企业资源的利用程度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降低经营风险。

缺点:增加了管理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任务艰巨。

3. 经济联合体

特点:

a. 参加联合的各方本着自愿、互利、效益共享原则,在生产、科研、技术、设备、劳动力、物资及销售等方面彼此联合;

b. 联合各方用契约的方式形成法律约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c. 各成员之间按等价有偿原则进行产品配套、物资协作以及技术转让等生产经营活动。

4. 企业集团

特点:

• 企业集团是以资产为纽带联结起来的若干独立企业法人所组成的集合体,是独立核算企业的复合型组织;

• 集团成员可分为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的多层次结构,在经营上共担风险,在利益上共负盈亏;

• 集团核心一般为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且成员众多,优势互补,因而经营范围广泛,产品线较宽并向多样化发展,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强,但投资多且分散,管理工作复杂。

考点4、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1.劳动密集型企业

2. 资金密集型企业

3. 知识密集型企业

考点5、企业制度的类型

(一)单个业主制企业

优点:

①所有权与经营权归于一体,企业经营灵活,便于灵活决策和精打细算。

②注册资本要求不高,企业开业和关闭的手续简单。

③企业产权属于个人,可以自由转让。

缺点:

①一旦业主死亡或在产权未转让的情况下放弃经营,企业的生命就会中断,因而企业存续时间短,企业信誉程度有限。

②企业规模小,财力薄弱,获得贷款的能力有限,因而难以从事投资规模较大的产业。

③当企业经营失败、资不抵债时,企业业主要用自己的全部家庭财产负责赔偿,因而一旦企业倒闭,业主就有倾家荡产的可能。

④企业完全依赖于业主个人的素质,素质低的业主也难以被外部人员所替换。

(二)合伙制企业

优点:①资金来源较广、信用能力较强。②集合了合伙人的才智和经验,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提高。③由于资金筹措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企业规模扩大和发展的可能性增大。

缺点:①产权转让困难。②承担无限责任。③企业寿命不易延续很久。④每个合伙人都能代表企业,因而对内、对外容易产生意见和分歧,从而影响企业决策。⑤企业规模受局限。

适用:合伙制企业一般适合于资产规模较小、管理不复杂、不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典型的合伙制企业有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等。

(三)公司制企业

特征:

①公司是企业制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先进的、最典型和最有效的形式。

②公司是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

③公司具有联合性,这是所有公司制企业都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

④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由公司的联合性决定的。

⑤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

⑥公司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⑦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

考点6、企业的基本职能

1. 满足客户需求。

2. 确保和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3.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4.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 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

6. 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1)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工作的水平决定着企业绩 效的高低。

(2)组织职能。

(3)领导职能。

(4)控制职能。

考点7、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纵向:应该形成一个统一的、自上而下的、领导关系明确的指挥系统。

横向:应该是各部门、各环节密切配合的协作系统,这样才能使企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应当与行业的特点、企业规模的大小、生产技术的要求、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管理的水平等相适应。(多选)

(一)直线制(集权程度最高)

优点:结构简单、权责分明、指挥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用人较少、费用较低。

缺点:没有专业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领导的助手,要求企业领导者通晓各种业务,成为全才。

适用性: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那些产品单一、供销渠道稳定、工艺过程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

(二)职能制

优点:将企业管理工作按职能分工,适应了现代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的特点。同时,提高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减轻了各级领导者的工作负担。

缺点:容易形成多头领导,有可能妨碍企业的统一指挥,不利于建立健全责任制,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适用于技术复杂、分工较细的现代企业。

(三)直线职能制

优点:它吸收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组织结构的长处,既保证了直线制的统一效果,又发挥了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作用,因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组织结构的效能。同时,由于职能部门和人员分担了大部分专业职能方面的工作,直线指挥人员就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生产经营的组织指挥,搞好经营决策。

缺点:各专业分工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工作脱节和矛盾,影响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 

适用性:这种组织形式一般适用于企业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工艺稳定、市场情况比较容易掌握的企业。

(四)矩阵制

优点:

(1)打破了传统的人员只受一个部门领导的管理原则,从而加强了管理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共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

(2)把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发挥专业人员的团队效能,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把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加速完成某一特定项目,有助于提高管理组织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缺点:

(1)由于在管理关系上的双重性,难免在领导指挥上发生矛盾;

(2)当工作发生差错时,也不易分清责任;

(3)由于组织中的成员不是固定的,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适用性: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生产经营复杂多变的企业,特别适用于创新性和开发性的工作项目。

(五)事业部制

优点:

(1)事业部成为半独立经营单位,企业最高领导层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搞好战略决策、长远规划和人才开发;

(2)事业部相对独立,自负盈亏,还有利于事业部之间的竞赛,增强企业的活力;

(3)有利于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4)可以充分发挥各事业部主管的能动性,增强经营管理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缺点:

(1)横向联系差,事业部之间的协调配合难,容易产生本位主义,使各个事业部只考虑自己部门利益,而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容易导致短期行为;

(2)总部和各事业部机构重叠,势必增加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如果不注意调整,会造成管理部门增多、机构膨胀、工作效率降低等情况的发生。

适用性:事业部制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各种产品之间工作差别较大、生产技术比较复杂和市场广阔多变的大型企业。

(六)企业集团结构

优点:

(1)组织规模大、实力强,有利于展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2)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内组织经营资源,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多角度经营方式的实施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4)企业集团形式也十分有利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构建和其作用的发挥。

缺点:集团最高层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力较弱;集团内部组织结构重叠,管理功能重复;由于规模巨大,企业往往对环境的反应不够灵敏。

考点8、战略联盟的基本形式

(1)合资企业式联盟。合资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和管理机构的经济实体。合资企业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合资企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合资各方在某一产品上或某二地区进行合作,但在其他产品上或其他地区则相互竞争。

(2)功能协议式联盟。功能协议式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一个或几个具体领域依据文字协议进行合作,如研究开发、生产。(无股权参与)

(3)股权参与式联盟。购买合伙企业一部分股权是另一种联盟战略。股权参与与直接证券投资的不同之处在于,合伙双方通常需要制定一些协议,以利用双方在特定领域的互补性优势。(与合资企业式联盟:无第三方)

(4)框架协议式联盟。许多战略联盟在开始时只有很宽泛的合作纲要,然后再在合作过程中补充具体产品、技术或某一领域的合作合同。随着业务的纵深发展,合作合同的内容趋于细致。

(5)同业俱乐部联盟。同业俱乐部联盟是一种成员制的企业间多边联盟。俱乐部对服务质量、交易程序、价格等常常以协议的方式加以严格规范,确立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标准。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自由出入同业俱乐部。

考点9、学习型企业组织的学习模式

(1)适应性学习模式。通过引进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既可以降低技术开发风险,又可以降低市场开发风险,并据此取得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2)发展性学习模式。为使引进的主导技术得到更充分的应用,企业必须积累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加强自身的研究开发,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通过渐进创新,逐步提高所使用技术的性能标准,使企业的技术体系沿着既定的轨道发展。

(3)过渡性学习模式。在新旧技术更替时期,企业为适应环境的重大变化,应将分析理解外部环境中与己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信息作为重要任务,探索战略性转变和系统重构的可能性。

(4)创新性学习模式。创新性学习模式以全新性发明或采用新技术作为突破点,进行系统性的重构,积极地对外部环境进行反应,打破固有行为准则和过去经验的惯性,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考点10、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

(5)系统思考。

考点11、市场调研分析——竞争识别和分析

(1)完全垄断行业

只有一个卖主或只有一个买主的情况。如电力、自来水等一些公共事业行业

企业主要考虑如何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上尽可能地保质保量满足市场需求。

(2)完全寡头垄断行业

少数几家大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顾客认为各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差别,对不同品牌无特殊偏好。如西方国家中的钢铁、轮胎、石油等行业

(3)不完全寡头垄断行业

少数几家大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顾客认为各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存在差异的,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偏好。西方国家中的汽车、飞机、电脑等行业。处在这类行业中的企业竞争焦点不是价格,而是在商品特色上寻求领先。

(4)垄断竞争行业

指某一个行业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同一种商品,每个企业的商品有所差异,且每个企业的产量或销量只占总需求量的一小部分。

食品、百货、服装、化妆品、日杂用品、餐馆等各行各业。

这类行业由于同行企业很多,商品替代性很大,因而竞争激烈。企业竞争焦点多放在扩大本企业商品与竞争者商品的差异方面。

(5)完全竞争行业

指某一行业中存在非常多的出关主,每个卖主只供应市场需求量的很小—部分,他们都以相同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商品。如棉花、小麦等行业的竞争比较接近完全竞争。

考点12、竞争者识别

(1)欲望竞争者

特点:消费者在同一时刻的欲望是多方面的,由于自身资金、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同时满足,这就出现了不同欲望之间的竞争。

举例:汽车销售商和住宅装修商同时争夺某一个家庭购买者时,就互为欲望竞争者。

(2)属类竞争者

举例:为了满足某些消费者从甲地到乙地岀行的需要,航空公司与铁路运营公司之间就互为属类竞争者。

(3)商品形式竞争者

举例:同样是液晶电视机,55英寸液晶电视机和65英寸液晶电视机就互为商品形式竞争者。

(4)品牌竞争者

举例:同样提供零售服务的华联超市和物美超市之间就互为品牌竞争者。

考点13、竞争者反应识别

当企业采取某些行动时,其竞争者会有不同的反应。竞争者的反应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1)从容不迫型。

(2)选择型。

(3)凶猛型。这类竞争者对对手任何方面的进攻都会迅速强烈地作出反应。

(4)随机型。这类竞争者对对手进攻的反应模式很难琢磨,他们在特定场合可能采取也可能不采取行动,无法预料他们的行为。

考点14、竞争战略识别和分析

(1)市场领导者战略采取的三种战略

①扩大市场需求总量。实现途径包括:开发商品的新顾客;寻找商品的新用途;增加顾客使用量。

②保护市场份额。

③扩大市场份额。

(2)市场挑战者战略-进攻战略

①正面进攻:针对强项,硬碰硬

②侧翼进攻:攻击弱点,如地理性和细分性

③包围进攻: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战略

④迂回进攻:进攻对手尚未涉足的业务领域和市场

⑤游击进攻:小规模、断断续续的进攻,逐渐削弱对手

(3)市场追随者战略-战略

市场追随者与市场挑战者不同,它们不是向市场领导者发动进攻并图谋取而代之,而是跟随在市场领导者之后自觉维持共处局面。

这种自觉共处状态在资本密集且商品同质的行业(钢铁、化工等)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4)市场利基者战略-战略

①最终用户专业化。

企业专门为某一类的最终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利基战略。举例:运钞车

②顾客规模专业化

企业专门为某种规模的顾客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利基战略。举例:一些银行专门面向小额贷款用户提供服务。

考点15、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类型

(1)复杂的购买行为。

举例:消费者购买汽车、贵重家电等商品的行为。

(2)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举例:消费者对首饰、家装商品的购买。

(3)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对品牌差异大、功效近似的产品,不愿多花时间进行选择,而随意购买的一种行为。

 举例:消费者对方便面、洗发水等商品的购买。

(4)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营销策略:

①利用价格与营业推广吸引消费者试用。

②利用大量重复性广告,加深消费者印象。

③增加品牌差异程度。

目标市场选择:

目标市场是指企业决定进入的、具有共同需要或特征的购买者集合。

考点16、 目标市场选择模式

(1)市场集中化

举例:某服装企业只生产儿童服装。

优点:是企业能更清楚地了解细分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缺点:一旦所选择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可能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2)选择专业化

优点:选择专业化能很好地分散风险

缺点:容易分散企业有限的经营管理能力。

(3)市场专业化

优点:市场专业化经营的产品类型众多,能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

缺点:但由于集中于某一类顾客,当这类顾客需求下降时,企业会遇到收益下降的风险。

(4)产品专业化

举例:某饮水机厂只生产一个品种的饮水机,同时向家庭、机关、学校、餐厅等各类顾客销售就属于这种模式。

优点:企业仅关注某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形成生产和技术上的优势,在该领域树立独一无二的形象。

缺点:存在被技术或新产品替代的危险。

(5)市场全面化

举例:美国通用汽车在全球家用汽车市场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考点17、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

(1)无差异性营销战

举例:可口可乐公司早期曾通过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推出单一规格和口味的瓶装可乐,满足所有消费者需要。

优势:在于成本方面的经济性

缺点:顾客满意度低

(2)差异性营销战略

优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同特征的顾客群的需求。

缺点:表现为差异化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营销费用(如产品改进成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存货成本、促销成本等)增加。

(3)集中性营销战略

优势:服务对象比较集中,对市场容易进行深入了解,而且在生产和市场营销方面实行专业化,可以比较容易地在特定市场获得有利的地位。

缺点:目标市场范围比较狭窄,一旦市场情况突然变化,企业可能陷入困境。

考点18、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方式:

(1)回避定位

优点:能够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独特形象。由于这种定位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为多数企业釆用。

(2)对峙定位。

举例:百事可乐针对可口可乐的定位。实施对峙定位,必须知己知彼,不一定试图压倒对方,只要能与对手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

(3)重新定位

考点19、市场定位战略

(1)商品差别化战略

定义:是指从商品质量、款式、功能等方面实现差别。

举例:日本汽车行业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丰田的安装,本田的外形,日产的价格,三菱的发动机。”这体现了日本四家主要汽车公司的核心专长,实际上也是一种商品差别化的定位。

(2)服务差别化战略

定义:是指向目标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优质服务。

举例:美国第一银行通过在超市开设分支机构,在假日和晚上为顾客提供便利服务以区别于其他银行。

(3)人员差别化战略

定义:是指通过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为优秀的人员来获得差别化优势。

举例,某航空公司一直凭借其高素质航空员工队伍,与规模和硬件设备超的美国联航进行竞争。

(4)形象差异化战略

定义: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类同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塑造不同的商品形象以获取差别化优势。

举例:麦当劳通过其金色的“M”标志区别于肯德基。

考点20、市场营销组合概念及发展

4Ps: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6Ps: 4Ps + 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

7Ps: 4Ps + 参与者(participant 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过程(process)

考点21、产品组合及调整

产品项目指列入企业产品线中具有不同规格、型号、式样或价格的最基本产品单位。

产品组合:

①宽度(广度),指企业的产品线总数。

②长度,指一个企业的产品项目总数。通常每一产品线中包括多个产品项目,企业各产品线的产品项目总数就是企业产品组合的长度。

③深度,指企业产品线中每一产品有多少品种。(如M牙膏产品线下的产品项目有三种,A牙膏是其中一种,而A牙膏有三种规格和两种配方,则A牙膏的深度是6。)

④关联度,指一个企业的各产品线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分销渠道等方面的相关联程度。

考点22、产品组合调整策略

包括以下策略:

①扩大产品组合策略。该策略以开拓产品组合的宽度和加强产品组合的深度为特征。开拓产品组合宽度是指增添一条或几条产品线,扩展产品经营范围;加强产品组合深度是指在原有的产品线内增加新的产品项目。

②缩减产品组合策略。该策略通过削减某些产品线或产品项目,以便集中力量经营获利大或更有发展前途的产品线和产品项目。

③产品线延伸策略。  

第一,向上延伸策略。是指企业以中低档品牌为依托,向高档产品延伸,进入髙档产品市场。

意义:提升品牌资产价值,改善品牌形象。

理由:高档产品利润率高;产品种类更加齐全

举例:华为手机从中端定位向高端市场的延伸

第二,向下延伸策略。该策略是指企业在高档产品线中增加中低档产品线的策略。

原因:中低档产品市场大;在高档产品市场受到打击,企图通过拓展低档产品市场来反击竞争对手;填补自身产品线的空白。

举例:五粮液集团在高端酒五粮液产品线的基础上,推岀了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五粮醇、五粮春等品牌。

第三,双向延伸策略。该策略是指原定位于中档产品市场的企业掌握了市场优势以后,决定向产品大类的上下两个方向延伸,一方面增加高档产品,另一方面增加低档产品,扩大市场阵地。

④产品线现代化策略。这种策略强调把现代科技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

考点23、产品生命周期及营销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引入阶段(介绍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1)引入阶段特点及营销策略

特点:销售量少、制造成本高、促销费用髙、销售价格高、销售量极为有限、销售利润低,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常用的营销策略:① 快速掠取策略②缓慢掠取策略。③快速渗透策略④缓慢渗透策略。

(2)成长阶段特点及营销策略

特点:销售量迅速增长、产品基本定型、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建立了比较理想的营销渠道,利润迅速增长;竞争者纷纷进入市场,竞争加剧。常用策略包括:

①改善产品。②寻找新的细分市场。③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④适时降价。

(3)成熟阶段特点及营销策略

特点:购买产品人数的增多,原新产品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产品在市场全面普及;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产量大。

产品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成本。该阶段企业一般采取以下三种策略:①市场调整。②产品调整③市场营销组合调整。

(4)衰退阶段特点及营销策略

该阶段企业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策略:继续策略、集中策略、收缩策略、放弃策略。

考点24、价格策略

1.定价目标

(1)当期利润最大化。

(2)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3)商品质量最优化。

(4)生存。

2. 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该定价法是一种以成本为中心,按卖方意图定价的方法。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增量分析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

(2)需求导向定价法。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消费者心理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定价作为商品价格的定价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感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差别定价法(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势差别定价、地点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等。

(3)竞争导向定价法。这是一种以竞争者的价格为定价基础的定价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等。

3.定价策略

(1)心理定价策略:①尾数定价②习惯定价③声望定价④招徕定价。

(2)折扣定价策略。为了加速资金周转、扩大销售量、减少库存积压等,企业在其商品基本价格的基础上,会给予顾客一定的价格减让。这种定价策略被称为折扣定价。常见的做法有:

①现金折扣。企业给予提前付清货款顾客的一种减价。如某商品在30天内必须付清货款,若顾客10天内付清货款,则给予2%的折扣。

③职能折扣。

④季节折扣。企业给予购买过季商品或服务的顾客的减价。如旅游胜地宾馆在旅游淡季的价格折扣。

②数量折扣。

(3)地区定价策略。常见的地区定价策略包括:

①FOB原产地定价。

②统一交货定价,

③分区定价。

④基点定价。

⑤运费免收定价。

(4)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①产品线定价。

定义:产品线定价是指企业对产品线内不同规格、型号、质量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

举例:海尔公司对21英寸、25英寸和34英寸彩电的定价分别为980元、1280元和3400元。

②互补产品定价。

定义:互补产品是指需要配套使用的产品。企业在给互补产品定价时,常常把主要产品的价格定得较低,而把其互补品的价格定得较高,以此获取总利润的最大化。

举例:生产打印机和墨盒的企业,往往通过低价打印机吸引顾客购买。打印机和墨盒互为互补产品,然后用墨盒的高价获取高利润。

③选择品定价。

定义:许多企业在提供主要产品的同时,会附带一些可供选择的商品和服务。

举例:汽车经销商除了销售汽车外,还提供电动窗户控制器和灯光调节器等选择品。

④产品系列定价。

定义:企业经常将其生产经营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在一起,制定一个成套产品的价格。成套产品的价格一般低于分别购买其中每件产品的价格总和。

例如:常见的化妆品组合、旅游套餐组合定价等。  

⑤分部定价。

定义:服务企业经常收取相对低的固定费用,以吸引消费者使用该服务项目,然后通过收取可变使用费获取利润。

举例:电话用户每月至少要付基本话费,如果使用的次数超过基本数,则需要按规定另外付费;进游乐园先收入园的费用,园内一些附加项目则另行收费。

考点25、市场调查的分类

1.根据市场调查目的的分类

(1)探测性市场调查

定义:探测性市场调查是指在制定正式调查方案时,为了准确定义调查问题,发掘问题的性质,获取研究问题的思路、研究框架以及方案设计中的某些难点和重点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目的:探测性市场调查不是正式(非正式)调查而是为了制定正式调查方案所进行的预备性调查。

方法:专家咨询、试点调查、个案研究、二手资料分析等。

(2)描述性市场调查

定义:描述性市场调查是对所研究的市场现象、市场因素做客观的、全面反映的市场调查。

举例:产品调查、销售渠道调查、竞争对手调查

(3)因果性市场调查。

定义:因果性市场调查是为了研究两个市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进行的市场调查。

目的:因果性市场调查的目的在于找出市场要素变化的原因和现象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事物变化的关键性因素。

举例:价格与销售量、广告与销售量的关系

(4)预测性市场调查。

定义:预测性市场调查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与现在的各种市场情报资料,预测市场供求变化或企业生产经营前景而进行的具有推断性的调查。

目的:在于及时把握市场机会,为经营管理决策和市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这种调查主要用于对潜在需求的调查,对未来营销变化的调查和对市场销售情况的预测等。

2. 根据调查方法的分类

(1)文案调查。文案调查是指通过收集各种历史和现实的统计资料(二手资料),从中摘取与市场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市场调查方法。

(2)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指根据周密的市场调查计划,调查人员直接面向被调查者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市场调查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访问法等。

考点26、市场调查方式

定义:市场调查方式是指市场调查的组织形式,按选择的市场调查对象不同,通常分为全面市场调查和抽样市场调查。

• 抽样市场调查

举例:居民家庭收入状况、消费状况等的市场调查。

与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工作量小、省费用、省时间、低成本等特点。

1.抽样市场调查的基本概念

• 全及总体与抽样总体

(1)全及总体简称总体或母体:是指所要调查单位的全体。

(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单位或个体。总体单位的数量称为总体单位数。

(3)抽样总体简称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个体)的集合。

(4)样本单位:构成样本的每一个单位(个体),样本单位的数量称为样本单位数。

2. 抽样市场调查的类型

(1)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1)简单随机抽样。它是指完全排除任何有目的的选择,按照随机性原则,不对调查总体做任何加工整理,直接从调查总体中抽取调查样本的抽样调查方式。

优点:在抽样中完全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最符合随机原则;方法简单直观,操作方法最容易理解。

缺点:简单随机抽样需要给调查总体中每个单位编号,如果调查总体庞大,这种编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它只适用于单位数量不多的调查对象;当调查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方差)较大时,简单随机抽样所产生样本的代表性会受到影响;由于抽取样本单位较大或跨越地理区域较广,较为分散,这将增加数据收集的时间和成本,给实际调查工作带来困难。

2)等距抽样。

优点:简单易行,容易确定样本单位;样本在调查总体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花费时间少,成本较低。

缺点:如果调查总体具有某一种周期性变化,则会影响调查结果的精度和代表性;对调查总体资料的完整性要求较高;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计算较为复杂。

3)分层抽样。

优点:比简单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更为精确;能够通过对较少的抽样单位的调查,得到比较准确的推断结果;便于管理与实施控制。

缺点:必须对调查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无法科学分层,抽样难度较大;分层抽样要求各层的大小都是己知的,当无法精确得知各层单位的数量时,就需要通过估计确定,增加了抽样的复杂性。

4)整群抽样。

优点:样本单位比较集中,调查比较方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缺点:往往由于不同群之间的差异较大,引起的抽样误差大于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分布面不广、样本对调查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等。

(2)非随机抽样

优点:非随机抽样简便、易行,可以获得对调查对象的大致了解。

缺点:该方法代表性、客观性较差,样本调查资料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

具体包括:任意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考点27、市场调查的方

(一)实地调查法

1. 访问法

访问法是指调查人员通过访谈询问的方式来收集市场调查资料的一种市场调查方法。该方法是市场调查资料收集最基本、最常用的调查方法。

(1)人员访问法

优点:①直接性强。②灵活性强。③准确性较强。④调查有深度。

缺点:①费用高,时间长。②对调查人员的要求高。③调查质量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入户访问法

优点:直接性、灵活性、准确性强

缺点:费用高、时间长、对调查人员的要求高

2)拦截访问法。

缺点:只能进行简单的、大众的问题调查,不适合内容复杂、不能公开的问题的调查;被调查对象的身份难以判别,现具有偶然性,可能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资料的质量;拒访率高。

优点:访问地点比较集中,时间短,可节省访问费和交通费;对拒访者可以放弃,重新拦截新的受访者,确保样本量不变。

3)计算机辅助面访调查。计算机辅助面访调查是将调查问卷预先设置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中,以辅助入户访问或拦截访问的调查方法。计算机辅助面访调查操作软件系统一般包括问卷设计系统、访问管理系统、数据录入系统和问卷统计系统四个部分。

(2)电话访问法

1)传统电话访问。2)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优点:信息收集速度快、费用低;调查花费的时间短;收集市场调查资料覆盖面广;被调查者不受调查人员在场的心理压力影响,可以比较自由地回答问题;适宜访问不易接触到的被调查者;易于控制调查质量。

缺点:访问的成功率相对较低;无法使用辅助工具;访问时间不能过长,调查的内容难以深入,调查总体欠完整;被调查者只限于能够进行电话沟通的范围;对于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3)邮寄调查法

优点:调查区域较广;调查费用较低,只需花费少量邮资和印刷费用;被调查者有较充分的时间填写问卷,被调查者无时间上的压力,回答质量较高;通过对被调查者采取匿名方式,可对某些敏感和隐私情况进行调查;无须对调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管理。

缺点:个别问题无反馈,问卷回收率低;信息反馈时间长,影响资料的时效性;容易产生填答错误,无法评价其回答的可靠程度;对被调查者的要求较高。

(4)留置调查法

优点:问卷回收率高;被调查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且不受调查人员影响。

缺点:调查受区域范围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留置问卷调查;调查费用较高;占用被调查者的时间较多。

2. 观察法

优点:直观可靠;真实性较高;不受语言交流的影响;独立取舍,不受调查对象的影响。

缺点:难以观察到被调查者的心理动机等内在因素;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调查费用高;对调查人员素质要求高,观察员素质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误差较大。

适用性:观察法通常只适用于小范围的调查。

3. 实验法

基本要素:①实验者;②实验对象;③实验环境;④实验活动;⑤实验检测。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也是实验调查法的本质特点。

优点:实验调查法是一种真实的或模拟环境下的市场调查方法,因而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实验过程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具有可控性和主动性;实验结果可以探索不明确的市场因果关系或行动方案;实验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缺点:时间长,费用花费较多;调查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识别实验变量间的关系,不能解释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过程和分析方法复杂;实验结果往往会有误差。

考点28、实验法的类型

1)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是一种最简单的实验调查法,它是在不设置控制组(对照组)的情况下,考察实验组在引入实验因素前后状况的变化,从而来测定实验因素对实验对象(调查对象)影响的实验效果。

实验变数效果=事后测量值-事前测量值=x2-x1

2)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是指在实验中,分别设立控制组和实验组两个样本组,要求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实验前测量和实验后测量,然后进行事前事后对比。

实验变数效果=实验组变动结果-控制组变动结果=(x2 -x1)-(y2-y1)

式中:x1,x2 为实验组的事前、事后测量值;y1,y2为控制组的事前、事后测量值。

3)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的一种实验调查法。实验变数效果的计算公式为:

实验变数效果=实验组事后测量值-控制组事后测量值=x2-y2

文案调查法

优点:收集资料多;收集过程方便、容易、迅速;时间短、费用低;不受时空限制,可用于经常性的调查。

缺点:依据的主要是历史资料,其中过时资料比较多,现实中正在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反映;所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调查目的往往不能很好地吻合,对解决问题不能完全适用,且收集资料时易遗漏一些重要资料;二手资料的准确性、相关性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要求调查人员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技能,否则在调研中将力不从心。

网络调查法

优点:速度快、成本低、组织简单、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

缺点:主要表现在样本对象的局限性较大、信息安全性较差等方面。  

【考点】市场预测的内容

1.市场需求预测

(1)市场产品需求总量预测。

(2)市场需求构成预测。

(3)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预测。

2.市场供给预测

市场供给预测是指对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的市场供应量、供应结构、供应变动因素、市场占有率等进行分析预测。由于市场供给的大小能够反映市场供应能力的大小,因而,它是决定市场供求状态的重要变量。

3.市场营销组合预测

考点29、定性市场预测方法

(一)专家判断法

1. 专家会议法

优点:1)与会专家能自由发表意见,各种观点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有利于集思广益,有利于各种意见得到修改、补充和完善;2)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应用灵活方便。

缺点:1)由于参加会议的人数有限,因此代表性不充分;2)受权威的影响较大,容易压制不同意见的发表;3)易受表达能力的影响,而使一些有价值的意见未得到重视;4)由于自尊心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会议出现僵局。

(1)头脑风暴法

定义:头脑风暴法也称为非交锋式会议法,是指通过有关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

参与者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将所有方案都当场记录下来,稍后再讨论和分析。

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在于营造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2)交锋式会议法

交锋式会议法是与会专家围绕一个主题,各自发表意见,并进行充分争论,最后达成共识,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论。

局限性:容易出现“权威者”或“口才好”的人左右与会者的意见等情况,导致最后综合预测意见时难以全面反映与会者的全部意见。

(3)混合式会议法

混合式会议法也称质疑式头脑风暴法,它是头脑风暴法的改进。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非交锋式会议,产生各种思路和预测方案;第二阶段是交锋式会议,对上一阶段提出的各种设想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又提出新的预测意见或设想,使结论更加全面、合理,最后取得一致的预测结论。

缺点:即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易屈服于权威者或大多数人的意见,而忽视少数人的意见。

2. 德尔菲法

该方法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预测组织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送给各位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函询后,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决策。

优点:可以避免群体决策可能出现的一些缺点,声音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专家没有机会控制群体意志,因为每个专家的观点都会被收集。

缺点:预测过程主要凭借专家主观判断,缺乏一定的客观标准,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1)匿名性。德尔菲法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头向各位专家征询意见。参加预测小组的专家互不见面,姓名保密,只需同预测组织者单独联系。

(2)反馈性。向一组专家轮番分头征询意见,每次组织者均要将各位专家匿名的意见反馈给全组专家,使各位专家在了解多种不同意见及其理由。

(3)量化性。德尔菲法重视对专家意见和预测结果进行量化的统计归纳。这种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预测的科学性。

(二)集合意见法

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

①防止过分依赖预测者的主观判断

②防止预测者的预测行为受权威者、专家、会议气氛的影响。

③分析预测意见和结果是否有充足的事实依据。

④对预测结果应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个人直观判断法

个人直观判断法是指有关人员凭借个人经验和知识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的方法。按照判断方法的不同,个人直观判断法可分为相关类推法和对比类推法两类。

1.相关类推法

相关类推法是指根据事件的相关关系进行推断的方法。事件的相关关系是指从事件的因果关系出发,根据已知事件的发展趋势来推测其相关事件的未来变化趋势。

(1)根据时间上的先行、后行和平行关系进行推断。

(2)根据事件相关关系的变动方向进行推断。

2. 对比类推法

教材重点关注两类:产品类推法、地区类推法

(1)产品类推法

举例:可以利用黑白电视机的发展规律来类推彩电的发展规律;利用壁挂式空调的发展特性来类推立柜式空调的发展特性。

(2)地区类推法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种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进入市场的时间不同,就可以利用产品在先入地域的发展规律来类推后入地域的发展规律。

(四)统计数据分析法

1.平均数法

平均数法包括算术平均数法和加权平均数法。

2.中位数

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

3. 主观概率法

考点30、定量市场预测方法

(一)时间序列分析法

1. 移动平均法

基本原理:是将观察期的统计数据,由远而近地按一定跨越期逐个求取平均值,并将最后一个平均值确定为预测值的方法。

预测准确度:取决于移动跨越期的长短。跨越期越短,预测值对数据波动的反映越灵敏,有利于反映实际数据的波动情况,但反映长期变动趋势的效果较差;跨越期越长,预测值反映实际数据波动的灵敏度降低,但有利于避免偶然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2.简单移动平均法

定义:简单移动平均法是对时间序列的数据按一定跨越期进行移动,逐个计算其算术移动平均值,取最后一个移动平均值作为预测值的方法。

适用: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是水平型变动的预测,不适用于明显的长期变动趋势和循环型变动趋势的时间序列预测。

(2)加权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是在移动跨越期内,对距离预测期较远的数据给予较小的权重值,反之则给予较大的权重值,计算出加权移动平均值数列,并以最后一个加权平均值作为预测值。加权移动平均法的预测模型为:

2. 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是根据时间数列呈现出的规律性趋势向外推导,从而确定预测对象未来值的预测方法。

3. 季节指数法

季节指数法是根据预测目标各个日历年度按季(月)编制的时间数列资料,以统计方法测定出反映季节变动规律性的季节指数,并利用季节指数进行近期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

利用季节指数法的关键是计算时间数列的季节指数。

季节指数是以历年同季(月)平均数与全时期季(月)总平均数相比,用求得的比较相对数来反映季节变动的数量规律。

(二)因果关系分析法

常用的因果关系分析法有回归分析法、基数迭加法、比例推算法和投入产出法等。

考点31、生产过程的构成

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基本上由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定义:指产品在投人生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例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的设计、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调整劳动组织和设备布置等。

(2)基本生产过程

定义:基本生产过程是指企业将劳动对象变为基本产品所进行的直接生产活动。

例如:纺织企业的纺纱、织布,飞机制造企业的加工、装配,冶金企业的炼铁、炼钢、轧钢,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锻、加工、装配等。

(3)辅助生产过程

定义: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

例如: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动力生产、工具制造、模具制造、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

定义: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

例如: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运输、装卸、保管等。

考点32、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要求

(1)连续性原则(2)比例性原则(3)节奏性原则(4)准时性原则(5)柔性原则

考点33、生产类型

(一)按生产连续程度划分

连续型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举例:药品、肥皂、炼油、造纸等的生产。

离散型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机床和汽车的生产。

(二)按产品品种和产品产量不同

大量生产类型:大量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而品种少,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的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类型:成批生产类型是指产品产量较少,品种较多,专业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生产类型。

(三)单件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而每一种产品仅生产一台(件)或少数几台(件)的生产类型。

考点34、厂址选择的方法

1.因素评分法

因素评分法是对多个候选厂址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步骤如下:

2. 重心法

如果厂址选择主要是考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可以采用重心法来选择厂址位置。

重心法的基本思想是所选厂址可使主要原材料或货物总运量里程最小。

重心法可以较快地从多个候选厂址中选择到满意的厂址。

确定新建工厂与现有各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运输量。

求岀其重心的坐标。即计算新建工厂的位置坐标,使新厂址与各原材料供应基地之间的总运量里程最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为第i材料供应基地在X方向的坐标;Yi为第i材料供应基地在Y方向的坐标;X0,Y0为选定的厂址在X方向及Y方向的坐标;n为主要材料供应基地的数目;Qi为第i材料供应基地的年运输量。

(4)选择使总运量里程最小的坐标点对应的位置为最合适厂址。

考点35、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原则

①有利于企业内各项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尤其要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

②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满足“三废”处理要求。

③有利于合理利用空间,防止浪费,减少运输空间。

考点36、顺序移动方式

定义: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经多道工序加工时,将这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后,再统一搬运到下道工序去加工的方式。

特点:零件在工序之间是按次序连续地整批运送,生产周期长。

式中:T顺为顺序移动方式下零件加工的生产周期;n为批量;m为加工工序的道数;ti为第 i 道工序的单件工时。


考点37、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成后,马上移到下道工序去加工,由此形成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平行地进行加工。平行移动方式下,零件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平为平行移动方式下零件加工的生产周期;t最长为在各道工序中单件工时最长的工序的单件工时;公式中的m、n、ti同前。

考点38、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将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的一种方式。

它要求一批零件在每一道工序的设备上加工时要连续进行,又不在工序间整批转移,使一批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尽可能平行地加工,又使各工序的设备中间不发生停歇等待。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一批零件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平顺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零件加工的生产周期;t较大为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大的工序的单件工时(此时,需要在第一道工序前、最后一道工序后分别增加加工时间为0的虚拟工序);t较小为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小的工序的单件工时(同前处理);公式中m、n、ti同前。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零件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也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ti较短为每相邻两道工序中较短的单件工序时间;公式中m、n、ti同前。


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  


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优点

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零件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

充分利用平行作业的可能,使生产周期达到最短

生产周期较短,每道工序在加工一批零件时不发生停顿现象,使设备能连续、正常运转。

缺点

生产周期长

一些工序在加工时出现时干时停的现象,对设备运转不利,同时运输次数多,组织生产比较麻烦。

这种方法运输次数较多,组织生产比较复杂。

生产周期:顺序移动(不停顿)>平行顺序移动(不停顿)>平行移动

搬运次数: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顺序移动 

考点39、流水生产线的特征

(1)流水生产线按对象专业化原则组织,线上的加工对象是固定的,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流水线一般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2)线上的设备和工艺、装备是针对加工对象的工艺要求配置的,一般能封闭地完成加工对象的全部生产工艺,线上各工序的工作地数量与该工序单件工时的比值保持一致,即各工序的生产能力符合比例性的要求。

(3)流水线的各工作地按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前后工序在空间上紧密衔接,工件沿流水线做单向流动,运输距离短,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好。

(4)经过周期化工作,线上各道工序具有大体相等的生产率,且使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等于或接近于流水线的节拍,或与节拍成整数比。

总结:流水生产线具有良好的连续性、比例性、平等性和节奏性,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考点40、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1.计算流水线的节拍

节拍是指流水线生产上连续生产两个相同制品的间隔时间。流水线的平均节拍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为流水线的平均节拍;Te为计划期流水线的有效工作时间;T0为计划期流水线的制度工作时间;β为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0.9-0.96;Q为计划期的产品产量(包括计划产量和预计废品量)。

2.进行工序同期化

流水线节拍确定后,要根据节拍来调节工艺过程,使各道工序的时间与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或成倍数关系,这个工作称为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措施主要有:

①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②改进工艺装备。

③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业时间。

④提高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

⑤详细地进行工序的合并与分解。

3.确定各工序的设备数量(工作地数),计算设备的负荷率

工序同期化后,可根据新确定的工序时间来计算各道工序的设备需要量。

式中:Si为第 i 道工序计算所需设备的计算数;ti为第 i 道工序所需加工时间;r 同前。

一般来说,计算的设备数都不是整数,所取的设备数只能是整台数,这样设备负荷系数K为:


式中:Ki为设备负荷系数;Si为第 i 道工序所需设备的计算数;Sei为第i道工序安排的实际设备数。

4.计算流水线所需工人人数

5.确定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装置 

6.流水生产线的平面布置

考点41、自动线的特征

①较一般流水线效率更高。

②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节奏性。

③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

④能从事人工所不能胜任的特殊工作。

⑤有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⑥生产过程是完全自动进行的。

考点42、“5S”管理

(—)“5S”管理的含义

“5S”是:

• 整理(seiri)

• 整顿(seiton)

• 清扫(seiso)

• 清洁(seiketsu)

• 素养(shitsuke)

(二)“5S”管理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1.整理

整理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就是把需要与不需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

2.整顿:就是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

3.清扫是指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

4.清洁是指对现场和设备认真维护,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

5.素养

(三)“5S”管理的发展——“7S”管理

在“5S”管理基础上增加了:

安全(safety)

节约(saving)

考点43、质量管理中的常用技术

(一)分层法

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它把收集到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加以分类整理,再据此进行质量分析。

分层的目的就是把性质相同的数据归纳在一起。

分层法的关键是尽量使同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小一些,各层间的数据波动大一些。

常用分层标志有操作者、设备、原材料、缺陷项目等。

(二)调查表法

调查表是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一类统计图表。调查表法就是利用这类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调查表有缺陷调查表、不良项目调查表、不良原因调查表、过程分布调查表等。

(三)散布图法

散布图又称为相关图,是将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通过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生产中是常见的。

例如,热处理时淬火温度与工件硬度之间的关系,某种元素在材料中的含量与材料强度的关系。

(四)排列图法

排列图又称为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Pareto)图,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规律。

(五)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六)直方图法

直方图又称为质量分析图,它是由很多直方形连起来的,表示质量数据离散程度的一种图形。直方图用以整理质量数据,找出规律,通过对它的观察来分析、判断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根据质量特性的分析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控制图法

 控制图的种类:

(1)计量值控制图。一般适用于以长度、强度、纯度等计量值为控制对象的情况。属于这种情况的有单值控制图、平均值和极差控制图以及中位数和极差控制图等。

(2)计数值控制图。是以计数值数据的质量特性值为控制对象的情况。属于这种情况的有不合格品率控制图和不合格品数控制图,这两种控制图也称为计件值控制图;还有缺陷数控制图和单位缺陷数控制图,这两类控制图也称为计点值控制图。

考点44、工序能力度量

工序能力可用工序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分散性特征来度量,用符号B表示。如工序质量特性值X的标准差为σ,则工序能力的计算公式为:

B=6σ

一般情况下,工序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实际波动成反比,即B越小,工序能力越强。

工序能力的大小应和质量要求相适应,过小的B值在经济性上往往是不合适的。

工序能力指标有以下用途

(1)选择经济合理的工序方案。

(2)协调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

(3)验证工序质量保证能力。

考点45、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指数是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和工序能力(B = 6σ)的比值,用符号Cp 表示。如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用公差T表示,工序能力是 6σ ,则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考点46、质量检验的方式与基本类型

1.质量检验的方式

按检验的数量特征划分(全数和抽样):

(1)全数检验:就是对待检产品批100%地逐一进行检验。

• 局限性:

• 检验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占用的检验人员和设备较多;

• 由于受检个体太多,往往每个受检个体检验标准均会降低,或检验项目减少;

• 由于错验和漏检的客观存在,全数检验的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可靠;

• 不能用于破坏性的或检验费用昂贵的检验项目;

• 对量大,但出现不合格品无严重后果的产品批,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2)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的缺点:

• 在判断为合格的总体中,会混杂一些不合格品;

• 抽样检验的结论是对整批产品而言,因此错判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

一般抽样检验适用于:全数检验不必要、不经济或无法实施的场合,应用非常广泛。

(3)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的特征划分:

计数检验:适用于质量特性值为计点值和计件值的场合

计量检验:适用于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的场合

(4)按检验方法的特征划分:理化检验和 感官检验

(5)按检验实施的位置特征划分:固定检验和流动检验

(6)按检验目的的特征划分:验收检验和过程检验

2.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按照生产加工的流程可分为:

(1)进货检验。

(2)工序检验。

1)首件检验。首件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2)巡回检验。要求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

3)末件检验。末件检验是指主要靠模具、装置保证质量的加工工序,当批量加工完成后,对最后的一件或几件进行检查验证的活动。

(3)完工检验

考点47、方法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

老七种工具: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散布图法、分层法、调查表法;

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亲和图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矢线图法。

考点48、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的原则

1.预防原则

2.经济原则

3.协作原则

4.抓住思想、目标、体系、技术四个要领:

考点49、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

PDCA循环的阶段

(1)计划阶段(Plan)(2)执行阶段(Do)(3)检查阶段(Check)(4)处理阶段(Action)。2. PDCA循环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相互促进。

(2)不断循环,逐步提高。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A阶段,推动PDCA循环一定要抓好总结阶段的工作。

考点50、六西格玛管理的流程

基本内涵:提高顾客满意度和降低组织的资源成本。

六西格玛管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科学工作程序DMAIC,这是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1)界定(Define)。确定顾客的关键需求并识别需要改进的产品和流程。

(2)测量(Measure)。测量现有流程,确定流程的底线与期望值,并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3)分析(Analyze)。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

(4)改进(Improve)。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以减少流程的缺陷或变异。

(5)控制(Control)。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确保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

考点51、技术的特性

(1)复杂性(2)依赖性(3)多样性(4)普及性(5)动态性

考点52、技术改造的内容

狭义的技术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六项内容:

(1)设备更新改造,即用新的技术装备替换那些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技术设备。

(2)工艺改革,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对产品的材料,加工制造的方法、技术和过程等进行改进与革新。

(3)产品更新换代。

(4)厂房、生产性建筑物和公用设施工程的翻新、改造。

(5)燃料、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对粉尘、噪声的治理。

(6)零星固定资产的购置。 

考点53、技术改造的层次

(1)表层技术改造。(2)内层技术改造(3)深层技术改造。

考点54、技术改造项目的确定及其可行性研究

技术改造项目的确定是指企业在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的指导下,对即将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的考察和鉴定,即对拟订中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术经济调查研究,以便确定是实施还是放弃这个项目。

四个阶段:

①确定投资方向阶段

②项目的初步选择阶段

③项目的拟订阶段

④项目的评价和决策阶段

1.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企业技术改造的技术等级的选择问题。

按照技术的先进程度,一般可以将技术划分为尖端技术、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初级技术、原始技术五个等级。

在进行技术等级选择时,企业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①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③确保改造后能够消化推广

2.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当技术改造项目涉及外贸、外资及产品或原料价格等因素时,必须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2)应运用综合的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效果。

(3)原则上应以项目追加投资与新增收益来评价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效果。

(4)要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评价技术改造项目的实际效益。

进行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需要对技术改造方案的总投资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在计算技术改造方案的总投资时,除了考虑由于进行技术改造而追加投资外,还应该把由于技术改造引起的某些旧的生产能力的消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计入总投资之中。在此情况下,其总投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K总为技术改造的总投资;K新为因技术改造而新追加的投资额;K损为技术改造中拆除旧设备、旧设施等所造成的损失金额;K利为拆除固定资产回收利用的价值。

计算技术改造方案的经济效益时的两种基本情况:

• 只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而其产量规模基本不变

举例:只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改善产品质量的方案,其投资效益表现为产品成本的节约。这种经济效益的公式为:

E = Q1(C0 -C1) - E0K总

式中:E为技术改造的年度经济效益;Q1为技术改造后的年产品产量(改造前后年产品产量不变);C0,C1分别为技术改造前、后的产品单位成本;K总为技术改造的总投资;E0为标准投资效益系数。

【判别标准】

当E>0 时,技术改造方案可行;

当E<0 时,技术改造方案不可行;

当E=0 时,要看环境保护、劳动条件是否良好来决定技术改造方案是否可行 。

技术改造方案优化选择的方法

1.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是指某技术改造方案的投资额用该方案实施后的净收益额来补偿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为投资回收期;K为投资额;P为年平均净收益额。

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它表明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得到补偿的时间短,投资发挥的效用快。

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如小于标准投资回收期,则认为该方案是可行的;否则,就是不可行的。

当某一技术改造项目有多个实施方案时,要首先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与标准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淘汰超过标准投资回收期的方案。然后,再比较其余的方案,选择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方案作为优选方案,它适用于对资金时间价值忽略的静态分析。而且各方案是互斥方案,即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

考点55、设备更新的方法

常用的两种方法:低劣化数值法和面值法。

1.低劣化数值法

设K0代表设备的原始价值,O代表设备更新时的残值,T代表设备已使用的年限,则每年平均分摊的设备费用为

随着T的增长,年平均分摊的设备费用不断减少,但设备的维护修理费用及燃料、动力消耗增加,这就叫“设备的低劣化”。若这种低劣化每年以?的数值增加,则第T年的低劣化数值为入T,第T年中平均低劣化数值为会T。由此可得平均每年的设备费用总和为:

若使设备费用最小,则取:


如果不考虑残值,则可简化为:


2.面值法

面值法是以同类型设备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计算其年度使用费用,以确定设备最佳更新期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精密仪器等高、精、尖的设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n为第n年的年度使用费;M为设备原值;Ln为第n年的实际残值;Yt为第t年的维持费(t=1,2,3,…,n);n为设备使用年限。

考点56、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

(2)未来性。

(3)系统性。

(4)竞争性。

(5)相对稳定性。

考点57、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基本类型

(一)进取战略

基本特征:

• 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域确定在产品的最终用途和技术方面;

• 新产品开发的目标确定为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 新产品创意构思多来源于市场营销或研究与开发的成果,或二者的结合;

• 新产品创新的程度能达到首创水平,至少部分首创;

• 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时机的选择上,多数确定为率先投入;

• 新产品开发的方式一般为自行研制开发或合作开发。

适用性:

采取这种战略,必须以雄厚的财力和强大的科研力量为支撑,不仅要不断地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有巨大的投人,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但是,采取这种战略一旦成功,便会产生巨大的收益,所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可选择这种战略。

(二)紧随战略

基本特征:

• 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域仅确定在产品的最终用途一个方面;

• 新产品开发的目标确定为企业规模有所扩大;

• 新产品创意构思来源于市场营销和生产过程;

• 开发岀的新产品一般为仿制的改进品;

• 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机多为择机投人;

• 新产品开发方式一般为自行研制或委托开发。

适用性:

必须拥有信息嗅觉灵敏的技术情报专家,能够及时掌握其他企业的研究动向与研究成果,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新产品研究与仿制能力。

可以使企业减少研究开发费用,对别的企业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产品可以迅速拿来加以改进,以迎头赶上。

对企业市场营销的水平要求较高,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困难较大。紧随战略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开发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

(三)保持地位战略

基本特征:

• 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域多是在市场上推广新产品,以弥补由于现有产品的衰退而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 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是维持或适当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利润额;

• 新产品创意构思的来源一般是市场营销,即借助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来开发新产品或改进产品;

• 开发出的新产品多为模仿品;新产品开发的方式多采用自行研制或引进开发方式。

适用性:

保持地位战略是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战略,适用于实力一般、资源较少且处于成熟产业或夕阳产业中的中小企业。

(四)冒险战略

定义: 

冒险战略是企业倾注全力将大量资源投人新产品的开发,甚至不惜影响现有的生产经营秩序,以期彻底摆脱眼前困境或获取超常利益的战略。

当企业现有的市场日益缩小或受到替代产品的严重威胁,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或企业断定经过自身努力会获得新产品开发的成功时,就可能选择这种具有髙度风险性的战略。

基本特征:

• 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域确定为产品的最终用途和技术的结合方面,企业将力求在技术上有较大的改进,甚至出现技术革命;

• 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是企业快速发展和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 新产品创意构思的来源一般是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果或许可证贸易;

• 新产品的创新度期望是首创,甚至是首创中的工艺性突破;

• 所选择的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机多为率先投入;

• 新产品开发的方式一般是自行研制开发、引进开发或合作开发。

适用性:

由于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在技术、资金、营销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并且所承担的风险巨大,所以适用于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

考点58、工作分析的方法

(1)观察法

优点:有关人员可以较全面、较深人地了解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不同工作间的关系等信息,取得的信息较为客观和准确。

缺点:不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长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也不能得到有关任职资格要求的信息,对紧急而又偶然的工作行为也不适用。

应用:观察法往往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2)访谈法

优点:可以简单而又迅速地收集到工作分析的信息,可控性强,适用面广。

缺点:被访谈者容易把工作分析误认为是绩效考核,从而夸大所在职位的责任和难度,导致信息失真和扭曲。

(3)问卷法

优点:能够迅速得到有关资料,节省时间和人力,实施费用较低,调查的资料可以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对有些问题调查不够深人,不利于掌握某些专门信息

(4)工作日志法

优点:逐日或在完成任务后即时记录,可以避免遗漏,所获取的信息非常详尽,可靠性也很高。

缺点:主观色彩较浓,由于是员工自行记录,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5)工作实践法

定义:由工作分析人员亲自从事所需要分析的工作,以收集相关信息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

优点:能获得有关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准确了解工作的实际过程以及在体力、知识、经验等方面对任职者的要求。

缺点:适用范围较窄,对工作分析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等。

适用:该方法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或者工作内容比较简单的工作,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训练和危险的工作。

考点59、工作说明书编写的原则

(1)逻辑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完整性原则

考点60、员工招聘的原则

(1)信息公开原则。(2)公正平等原则。(3)效率优先原则。(4)双向选择原则。(五)发布招聘信息

考点61、员工招聘的渠道

(一)内部招聘

1.内部招聘的优势和不足

(1)内部招聘的优势:

1)给员工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和空间,不仅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精神,而且有助于员工安心工作,防止和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

2)由于被聘任员工在企业中有着较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企业对其才能和品质有较准确和深入的了解,能降低误用或错用率。

3)不仅能减少招聘工作的宣传费用和差旅费用,而且内部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相关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能更好地理解职位的要求,减少企业的培训费用。

4)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因人才流失导致的各种风险,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研发、营销等各项工作。

5)有助于企业挑选和培养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未来的接班人。

(2)内部招聘的不足:

1)容易使企业选人、用人的视野逐渐狭窄。

2)不利于工作创新。

3)晋升或职位转换的必然结果是产生另一职位的空缺,这个空缺也需要弥补。晋升和职位转换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员工在原岗位上表现优秀,对空缺出来的职位再次补缺时容易导致用人标准的降低或人才匮乏。

4)容易导致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或员工之间产生矛盾。

5)若协调不好,还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和效率的降低。

6)使企业失去了选择外部优秀人才的机会。

(二)外部招聘

(1)外部招聘的优势:

1)能够为企业注人“新鲜血液”,有利于企业拓宽视野。2)可以拓展企业的招聘范围。

3)能够使企业快速招聘到所需要的员工。

(2)外部招聘的不足:

1)外部招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打击内部应聘员工的积极性。

3)新员工需要较长的调整期,以熟悉工作、人员和企业,进入工作角色。

4)招聘成本高。

考点62、企业劳动合同的种类

(1)按照劳动合同的期限,可划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①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②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③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

④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按照工作时间划分,可分为全日制劳动合同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考点63、订立企业劳动合同的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平原则。

(3)平等自愿。

(4)协商一致。

(5)诚实信用。

考点64、企业劳动合同的解除

企业劳动合同解除是企业劳动合同在期限届满之前,企业和劳动者双方或单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其分为法定解除和协商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规定可以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律效力。

协商解除是指双方经协商一致而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

(1)双方协商解除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为了保障劳动者择业自主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1)一般情形下提前三十日通知解除合同。

2)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解除合同。

3)企业违法,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

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③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⑤用人单位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4)非常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无须提前通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即在出现强迫劳动、冒险作业这些非常情况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直接危及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而法律规定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3)企业单方解除合同

1)劳动者有过失,企业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⑤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劳动者无过失,企业提供经济补偿,企业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4)企业不得解除合同的情形: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考点65、企业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效力与期限

企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仲裁庭处理企业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的期限不超过十五日。

考点66、财务预算与控制

1.财务预算

1)定义:财务预算是根据财务战略、财务计划和各种预测信息,确定预算期内各项预算指标的过程。它是财务战略的具体化,是财务计划的分解和落实。

2)编制财务预算的方法:

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1)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1)增量预算法

定义: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法,是以基期水平为基础,分析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基期项目及数额,编制相关预算的方法。

优点:操作相对容易,协调预算容易实现

缺点:当预算期的情况发生变化时,预算数额会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预算不准确,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实现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2)零基预算法

优点:不受前期费用项目和费用水平的制约,能够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

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2)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考点67、财务比率分析

(一)偿债能力比率

1.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 ÷ 流动负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流动负债

2.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1)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 ÷ 资产总计 ×100%

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负债合计 ÷ 股东权益合计

(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也称息税前盈余,是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三项之和。

(二)营运能力比率

1.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

=营业(销售)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年初数+应收账款年末数)÷ 2

2. 存货周转率(次数)

存货周转率(次数)=营业(销售)成本÷ 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 2

存货周转天数=365 ÷ 存货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

=营业(销售)收人 ÷ 平均流动资产

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年初数 + 流动资产年末数) ÷ 2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 ÷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4.总资产周转率(次数)

总资产周转率(次数)

=营业(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 ÷ 总资产周转次数

(三)盈利能力比率

1. 营业(销售)净利率

营业(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营业(销售)收入]×100%

2. 营业(销售)毛利率

营业(销售)毛利率

=[(营业(销售)收人-营业(销售)成本)÷营业(销售)收入]×100%

3. 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额)×100%

(四)发展能力比率

1. 营业(销售)增长率

营业(销售)增长率

=本年营业(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销售)收入总额×100%

=[本年营业(销售)收入额-上年营业(销售)收人额]÷上年营业(销售)收入总额 ×100%

2. 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加额÷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100%

=(本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100%

(四)发展能力比率

3. 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加额 ÷ 上年资产总计 ×100%

=(本年资产总计-上年资产总计)÷上年资产总计 × 100%

考点69、信息的分类

(一)来源不同的企业信息

按来源不同,企业信息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1.外部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政策、法律法规、外部环境、科技发展、金融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市场调查等方面的信息。

2.内部信息

内部信息包括顾客需求、进销存、财务、员工管理、合作伙伴以及经营决策等方面的信息。

(二)管理层次不同的企业信息

1.操作层信息

2.管理层信息

3.决策层信息

(三)业务功能不同的企业信息

1.顾客需求信息

2.销售信息

3.储运信息

4.采购信息

5.财务税务信息

6.合同信息

7.结算信息

考点70、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基本组成

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 主体:企业的员工

• 物质基础:计算机等硬件设备

• 应用程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系统

• 操作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1)人(2)硬件系统(3)软件系统

考点71、 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

(1)非接触阅读(2)数据存储容量大(3)体积小,易封装。(4)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5)动态追踪和监控。

考点7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1.数据仓库

(1)面向主题。(2)数据集成。(3)数据相对稳定。(4)数据随时间变化

2.数据挖掘

(1)分类和预测。(2)聚类分析。(3)关联分析。(4)离群点分析。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xh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

好课推荐>>经济师知识点繁多,备考过程中学了忘忘了学,如何去繁就简并且轻松掌握各科知识考点呢?快报名233网校,跟着授课讲师学习,攻克常考点,掌握得分点,一举拿下经济师证书!【进入查看>>

相关推荐:

初级经济师考试答题闯关 | 考点打卡

初级经济师考试免费题库 | 资料下载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经济师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