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循环(掌握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所应具备的条件)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揭示资本运动本质的典型形式。
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一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即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即资本家把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劳动力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结果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出剩余价值。
第三阶段:销售阶段。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换回一定数量的货币。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二)资本周转速度(掌握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主要分析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来表示。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由四个部分组成: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常的停工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资本周转的次数。
资本周转速度愈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掌握)
1.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第一,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
第二,社会总产品在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联系,社
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I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
2.简单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使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简单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概括起来经过三个大的方面的交换,
即:Ic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Ⅱ(v+m)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I(v+m)和Ⅱ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I(v+m)=Ⅱc
两个派生条件是:
I(c+v+m)=Ic+Ⅱc
Ⅱ(c+v+m)=I(v+m)+Ⅱ(v+m)
举例说明:马克思研究简单再生产以如下图式为出发点
I 4000c+1000v+1000m=6000
Ⅱ 2000c+500v+500m=3000
(4)上述条件表明,只有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追加生产资料,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第一,第I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消费掉的生产资料;
第二,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原有劳动者和资本家有购买能力消费需要之和。
(3)扩大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概括起来要经过三个大的交换过程,
即:
I(c+△c)通过第一类部内部的交换实现;
Ⅱ(v+△v+m/x)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I(v+△v+m/x)和Ⅱ(c+△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I(v+△v+m/x)=Ⅱ(c+△c)
两个引申条件是:
I(c+v+m)=I(c+△c)+Ⅱ(c+△c)
Ⅱ(c+v+m)=I(v+△v+m/x)+Ⅱ(v+△v+m/x)
(5)上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熟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资本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发生困难,生产相对过剩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