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初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人力资源笔记

2013年经济师考试《初级人力资源》精讲班教辅:第四章

来源:233网校 2012-12-12 09:18:00
导读:为帮助考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2013年经济师考试内容,233网校提供了2013年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精讲班、班等课程免费试听>>,同时还提供了2013年《初级人力资源》第四章习题在线测试>>
  (三)人力资源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
  社会财富由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构成,因此,自然资源不能直接形成财富,必须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而人力资源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将自己的脑力和体力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自然资源上,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状态,使自然资源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社会财富,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得以转移和体现。所以,没有人力资源的作用,社会财富就无法形成。此外,人力资源的使用量也决定了财富的形成量,一般来讲,在其他要素可以同比例获得并使用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使用量越大,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反之,创造的财富就越少。
  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国民收人的增长中,36%是靠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而获得;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科技知识的贡献率达到了60%一80%。在许多产品中,物质资源的原材料价值越来越小,例如,在集成电路的价值中,原材料价值仅占2%;在计算机价值中,原材料价值不到5%;乐器的价值中,原材料的价值已从原来的60%降到20 %;在汽车的价值中,原材料价值所占的比重也不足40 %。由此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
  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企业要想正常地运转,必须投人各种资源,而在企业投人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的,是首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存在和有效利用能够充分地激活其他物化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IBM的开拓者小托马斯·沃特森(Tomas J. Watson)说:“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是保证企业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供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和军事人口。前两部分人口合计为经济活动人口,亦即现实的社会劳动力;后3部分人口是潜在人力资源,虽具备劳动能力,但尚未成为社会劳动力。劳动力来自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来自人口的部分阶层。人力资源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开发和利用受时间限制)、能动性(不仅为被开发和被利用的对象,且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两重性、连续性、再生性、社会性和消耗性。 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Human Resource ,简称HR。 有学者说:企业的所有员工统称为人力资源。 有智者说:18岁以上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材中定义:是指一定时间、地点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还有人认为:人力资源首先是把人的一种思维、动作能力视为一种活动力,即把人的活动力看作成“活”的物质;而资源是则把人的能力视为,具有对自然的、社会的需求而能产生有价值的、潜在的,可供再生的、开发的、利用的一种属性。 因此,人力资源的含义为:把具有正常思维劳动能力的人统称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广义性和狭义性,广义性是指区域内人口的总数量和质量(质量:思维力好但丧失劳动能力,具有劳动能力但思维甚差)狭义性则是指一个人现有的知识、阅历、技能、思维、应变的表现力和潜在力。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具有能动性、周期性、耐磨性、无限性和战略性。
  人力资源的作用是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竞争优势、使企业获得最大收益。
  1.对人的管理与应用2.公司需要人,你要去招募3.人来了,你要确保他好用4.还要防止他跑掉5.有人要哭,要笑,要投诉,你都要去摆平6.劳动部门的关系要搞好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由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由组织在组织内部进行的。本书所指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无特别指明,一般都是指人力资源的微观管理。
  练习一下:
  1.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职能,其程度与范围是由哪一方面的程度而确定的?( )。
  A.计划
  B.控制
  C.授权
  D.协调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职能知识点的考查.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从一般意义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可以纳入到管理的模式中去,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它的具体模式会有所不同。米克尔维奇和布德罗提出的四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工业或产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模式以劳动关系的协调为主,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工作规则的建立,职业晋升阶梯和职业生涯设计,以资历为基础的报酬体系,雇佣关系和绩效评估等。
  (2)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颁布一系列关于雇佣和就业的法令,对公平就业机会的关注成为焦点;同时,由于白领劳动力的增加,很多依赖知识型员工的企业产生了大量的非工会会员员工,如IBM、柯达等著名公司。对这些员工的管理重点从劳工关系转到培训和开发方面,具体措施包括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工作丰富、培训和长期薪酬等。
  (3)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强调团队合作、相互信任、思想观念的一致以及对组织的承诺等,这些都促使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更多地采用民主、参与的方式。
  (4)高度灵活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凭借一成不变的管理制度或方法保持长久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必须适应多变的环境,采取灵活的模式。借助“外脑”、聘请顾问、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灵活的雇佣关系、多样的报酬以及权变的组织结构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虽然这四种模式是按顺序提出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由于组织的性质和发展阶段不同,同一时间内这四种模式可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即便是同一组织,也可能会出现多种模式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经济师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