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审计学科及《审计》教材的特点
审计学科和《审计》教材的特殊性,是造成《审计》考试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审计学科在我国形成时间不长,八十年代初期国内才开始开展审计专业教学,内容多以国家审计为主,且师资力量不强,大多数考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审计理论教育,亦较少接触审计实务,而《审计》试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的掌握程度,这是导致《审计》成绩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我国《审计》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借鉴了西方教材的内容,直译内容占了较大比重,有些语言表达不符合汉语习惯,也不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学审计很累,累就累在咬文嚼字上,有时一句话要反复分析才知其真实的含义,学习效率和效果比较差,这也是导致学审计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三)《审计》教材的编写体系不完善,内容繁杂,知识点拼接的痕迹较明显。教材在编写时注重了各知识点的介绍,缺乏对审计的整个工作程序的系统阐述。教材内容较多地取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且有的地方前后表述不一,以致很多考生学了教材后,对审计实务过程仍旧不甚了解,不知审计在干什么,学完一遍之后头脑一片空白,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审计是一项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理论为实务操作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地方要用到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不像其他科目答题的内容和方法具有确定性甚至唯一性,而考生大都没有从事审计的执业经验或对审计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至于在考试时机械答题,这是很多考生答题之后难以得分的又一个原因。
以上几种原因都会给考生增加学习和考试的难度,因此考生在学习时应掌握其学习要领。
二、知识结构分析
2009年度《审计》教材共由8编28章组成,根据其所涵盖内容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四个部分: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知识(第1~6章)――识记
这部分包括审计概论、注册会计师管理、职业道德、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这六章的内容是作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基本知识。
这类知识一般难度较低,考生只要看看就能明白,这部分的内容多以客观题的考核为主,学习重点应该是掌握与理解有关的概念。考核职业道德方面的简答题较多,这类考题充分体现了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第7~14章)――理解
这部分应该说是全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涵盖了注册会计师执业中必须掌握的各种审计技术,包括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审计抽样等等。
对于未从事过审计具体业务的考生来说,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难免有点抽象和不易理解,也是历年重点考查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多种题型命题,考生应将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做到融会贯通,不仅能解答客观题,而且要注重简答题和综合题。建议考生结合教材做一定量的强化练习,有条件的话,可上辅导班,包括面授或网络远程辅导,这样可以减少对审计相关概念与理论知识的陌生感。
(三)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实务部分(第15~26章)――运用
第15~20章是循环审计部分。该部分与内部控制、会计相关知识联系较紧密,涵盖了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具体实务内容,其章节按业务循环划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审计、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货币资金的审计等。
第21~24章是指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的一些特殊项目的审计和需考虑的事项。包括对舞弊的考虑、审计时如何利用他人工作、与治理层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审计时对会计估计、关联方等内容。
第25~26章包含了完成审计工作和出具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其中涉及比较数据、期后事项、持续经营等特殊事项的程序,还包括了结束审计前的工作以及撰写审计报告等内容。第26章是历年重点考查的内容,审计报告要能全文背诵。
(四)其他相关业务(第27~28章)――了解
该部分包括特殊目的审计、验资、财务报表审阅、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等。这些业务是注册会计师除一般目的财务报表审计外从事的其他鉴证业务,也需要理论与实务的结合。这部分的知识可以说属于次重点,要求考生明白其基本原理。
三、学习方略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制定好学习规划,做好时间安排。复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进度进行,考生应在四、五月份正式开始学习。
学审计的感觉:看第一遍云里雾里,看第二遍摸出门道,看第三遍融会贯通。
首先快速将教材通读一遍,这阶段最好不要中断学习,一气呵成。不要急于做练习,否则会降低学习效率,没有成就感,且会挫伤对《审计》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以前未曾接触过审计,看第一遍的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教材所云;
第二遍开始精读,做练习,复习时要了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框架,细心领会老师的讲解,要做到对审计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审计教材中能够理清一根主线来贯通;
最后是第三遍是对重点难点内容仔细研究和掌握,要抠细节、抓难点,把时间花在重点内容上,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每周至少通看一次教材(不用花太多时间,抽出半天时间即可),做一些综合性强、水平较高的题目,特别是高质量的模拟题、历年考题;临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历年考题。考前一天,将教材基本内容过一遍。
实际上,在考前看书不止三遍,这里所说的三遍实际上是指学《审计》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
(二)不要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
“审计不是背出来的”,这是我在《审计》辅导课堂上常对学生所说的一句话。《审计》在于理解,有的考生能够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倒背如流,但却无法通过《审计》考试,这也是很多考生对《审计》存在的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也就是说,他还未真正理解《审计》。学审计,应抓住审计脉络,以风险审计为主线的审计思路非常重要。
学习审计要做到思路清晰,再适当记忆。如2008年考试中的风险应对程序,记忆的内容就较多。有些报告内容虽然较长,也必须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三)突出重点,对《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应合理安排
根据《审计》教材的内容与考试的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审计》的全部二十八章内容按“重要性”原则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层 次 |
章 节 |
高层次 |
第13、15、17、25、26、27章 |
中等层次 |
第4、5、6、7、8、9、10、12、14、16、20、22、23、28章 |
低层次 |
第1、2、3、11、18、19、21、24章 |
(四)多做练习,多看以前的考题
审计知识点多,不做练习难以将考点记住和把握好。
多做以前的考题,可以了解注会审计命题的风格,知其答题思路,明确考试的重点,理解出题和解题思路,能够从容答题,对获取好的成绩很有帮助,有时还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类前几年的考题的情况。
(五)合理利用辅导书,参加培训班。
我认为要考试,听辅导课和做练习都是必须的。辅导书不应随便,应该精心挑选。
(六)听课前预习,课程学习后试做《应试指南》中的习题和网校练习中心的题。
相关推荐:
特别推荐:
考试须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