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审计 |
就是国家审计署做的事情,主要是检查各级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收支情况。 | ||
2.企业内部审计 |
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
(1)针对财务报表查错防弊; | |
(2)用于确定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落实到位; | |||
(3)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 |||
3.注册会计师审计 |
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
(1)财务报表审计 |
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表审计意见。 |
(2)内部控制审计 |
是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 ||
(3)经营审计 |
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审计。 | ||
(4)合规性审计 |
指注册会计师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法律、法规、程序或规则,或者是否遵守将影响经营或报告的合同的要求。比如招标程序的合规性审计,土建工程的合规性审计,物资采购过程的合规性审计等。 |
1.账项基础审计 |
也叫详细审计,这种方法CPA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详细检查。主要围绕账表上的数字进行检查、核对、加总和重新计算。 |
2.制度基础审计 |
这是一种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注册会计师认为一家企业管理制度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该方法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由管理层制订的内部控制制度,只能控制一般员工,而对企业高层的欺诈与舞弊活动,则显得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
3.风险导向审计 |
就是以风险为导向的一种审计方法。通俗说,风险在哪儿,注册会计师的注意力就要盯在哪儿,以此为线索,顺藤摸瓜,最终查实错报。 |
1.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六个方面入手;
(1)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这是从企业外部进行的了解,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行业环境独立存在。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如: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or公允价值模式
(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
(5)了解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①了解内部财务业绩的考核:绩效考核、竞争分析等;
②了解外部机构的衡量和评价:IPO上市、增发新股、银行借款等。
(6)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2.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应对重大错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