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在注册会计师总体拟信赖控制的前提下,控制环境越薄弱(或把握程度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2、答案:B解析:B中的安排无法保证审计质量,违反了专业胜任能力的职业道德要求。
3、答案:D解析:不同认定的风险差异越大,审计程序实施范围的差异越大,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不一定有大的差异。例如,如果存货的错报风险很高而现金的错报风险很低,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存货项目中收集更多的证据,而在现金项目收集的证据可能比正常情况下少,但对这两个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都是监盘,性质上并无差异。
4、答案:C解析:
A.
B.D均为审计程序,C为风险评估。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重大交易,注册会计师首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然后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
5、答案:A解析:注册会计师应根据控制的性质选择程序。如果存在反映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文件记录,注册会计师可检查这些文件记录,如果不存在文件记录,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施检查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6、答案:D解析:在命题的条件下,四个选项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但“首先”应当采取的行动应当是D。
7、答案:C解析:具有错报风险的性质。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在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日)这个特定时点获取被审计单位截至期末所能提供的所有销售合同及相关资料,以防范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伪造销售合同虚增收入的做法。
8、答案:D解析: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质性分析程序时应当考虑的一系列因素:(1)对特定认定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当性;(2)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做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性;(3)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4)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9、答案:D解析:改变函证日期属于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
10、答案:A解析:只有接受被审单位委托对其与特定日期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时,才需要出具审核报告。
11、答案:A解析:拟信赖程度越高,越应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收集更多的控制测试的证据,证明内控确实值得信赖。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CD解析: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每次审计时从中选取足够数量的控制,测试其运行有效性;不应将所有拟信赖控制的测试集中于某一次审计,而在之后的两次审计中不进行任何测试。对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年。
2、答案:ABCD解析:
3、答案:ABCD解析:
4、答案:AD解析:控制测试本身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一定以实质性程序获取的证据为基础。
5、答案:ABCD解析:四个选项囊括了准则罗列的“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建议记忆。6、答案:BCD解析:审计准则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中专为下期收集审计证据。
7、答案:BD解析:在情况A下,注册会计师没有理由预期海通公司内部控制有效;对于情况B,注册会计师一般可以预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金额巨大的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全部实施实质性测试;情况D属于“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形,按准则规定,应实施控制测试。8、答案:ABCD解析: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剩余期间越长,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拟减少的进一步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越大,说明对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越高,越需要审计证据加以证实;内部控制发生的变化越多,测试所得结论的代表性越低,越需要更多的证据以提高结论的代表性。9、答案:AB解析:执行人员变动属于“对控制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事变动”,业务发生变化后,原来的控制可能已不适用;C及D均意味着对内部控制的依赖降低,进而意味着测试的必要性降低。
10、答案:ABCD解析:参见1231号准则第四十一条第二款。
11、答案:ABCD解析:以上为实施以前未曾考虑过的审计程序。
12、答案:ACD解析:本准则第三十七条指出,控制测试的目的是评价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细节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尽管两者目的不同,但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例如,注册会计师通过检查某笔交易的发票可以确定其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也可以获取关于该交易的金额、发生时间等细节证据。当然,如果拟实施双重目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设计和评价测试程序。
13、答案:AB解析:这是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程序。而不是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
14、答案:AB解析:已经到了终结审计阶段,审计风险还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尽可能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据无望的情况下,只能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2、答案:√解析:3、答案:√解析:4、答案:√
解析:
5、答案:×解析: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对财务报表产生文学,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部分应对措施。
6、答案:×解析: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应更多地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期中获得的审计证据不如在期末获得的更为可靠。
7、答案:×解析:综合性方案是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相结合的方案。如果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注册会计师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的方案。
8、答案:×解析:观察程序只能证实相关内部控制在观察的时点上是否得以执行。准则规定,如果测试特定时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仅得到该时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9、答案:√解析:如果拟信赖的控制自上次测试后未发生变化,且不属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是否在本期审计中测试其运行有效性,但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两年。10、答案:√解析:存在或发生认定主要关心财务报表项目的高估,凡高估的项目必列示在财务报表中;细节测试的特征是针对金额进行测试。两种特征的综合决定了应当选择包含在财务报表金额中的项目。11、答案:×解析:如果已识别出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将期中得出的结论延伸至期末而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期末或者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
12、答案:√解析:参见准则1211号100条: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影响其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增强对内部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的证据的信赖程度。13、答案:×解析:如果已识别出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将期中得出的结论延伸至期末而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期末或者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
14、答案:√解析:参见1231号准则第四十条第二款。
15、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交易的发生或截止等认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在期末或期末以后检查此类交易。因为在期末或接近期末被审单位可能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交易或将交易不记录在正确会计期间,可理解性不是针对交易的认定,而是会计报表列报方面的认定。
16、答案:√解析:
17、答案:×解析:监盘属于实质性程序,不属于控制测试程序。
四、简答题
1、答案:
解析:2、答案:(1)应当根据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否仍然适当。(2)财务报表审计是一个累积和不断修正的过程。随着计划的审计程序的实施,如果获取的信息与风险评估时依据的信息有重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修正风险评估结果,并据以修改原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在实施控制测试时,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控制运行出现偏差,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这些偏差及其潜在后果,并确定已实施的控制测试是否为信赖控制提供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否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以应对潜在的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或错误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而应当考虑其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4)在完成审计工作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是否已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是否需要重新考虑已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5)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解析:
3、答案:(1)可能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确存在,并得以执行,但可能流于形式。因为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区别: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不同时。联系:为评价控制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控制而实施的某些风险评估程序并非专为控制测试而设计,但可能提供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在评价控制设计的获取其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的同时测试控制运行有效性,以提高审计效率。
(3)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①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②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③控制由谁执行;④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所审计期间内的不同时期使用了不同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不同时期控制运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