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效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除“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外”;
(4)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除“受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外”;
(5)乘人之危所为的单方民事行为;
(6)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7)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8)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其中(1)、(2)属于“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5)为“意思表示不真实”;(6)~(8)为“内容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其中(3)~(5)点,参照下表理解:
表2.1“欺诈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与“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
行为种类 |
单方民事行为 |
双方民事行为(合同) | |
欺诈、胁迫 |
无效 |
损害国家利益,无效 |
未损害国家利益,可变更、可撤销 |
乘人之危 |
无效 |
可变更、可撤销 |
【例题2·单选题】某企业推出一种新型饮料,在其宣传广告中,捏造该饮料具有强力补钙功能的事实,且售价比一般饮料贵很多。下列情形属于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的是( )。
A.消费者甲相信该企业的广告,购买了该新型饮料
B.消费者乙相信该企业的广告,但由于误解购买了其他饮料
C.消费者丙购买了该新型饮料后,看到了该企业的广告
D.消费者丁根本不相信该企业的广告,但为送礼购买了价格较责的该新型饮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选项B消费者没有因欺诈作出意思表示;选项C和选项D与欺诈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四)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概述
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可以选择变更或撤销,也可以选择不变更或不撤销。如果当事人不行使撤销权,该民事行为则属于有效的行为,只有申请撤销且被撤销的民事行为,才没有法律效力。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开始,即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举例】A、B企业于2012年1月1日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B企业在1月10日发现自己对合同的标的有重大误解,于是B企业在1月20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合同,1月30日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了该合同。关于合同的效力需要注意的是:
①该合同在1月30日被撤销前为有效合同;
②该合同在1月30日被撤销后,自1月1日起无效。
2.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
(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3.撤销权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属于除斥期间,即属于不变期间,不得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举例】甲向首饰店购买钻石戒指一枚,标签标明该钻石为“天然钻石”,买回后被人告知是人造钻石。甲遂多次与首饰店交涉.历时1年零6个月.未果。若现在甲向法院申请行使撤销权是不能被支持的,因为撤销权的行使期间已过,所以甲不能以欺诈为由诉请法院撤销该买卖合同,但可以交付的标的物与约定的标的物不符为由,向首饰店主张违约责任。
【例题3·单选题】对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该行为被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的,视为未发生
B.该行为的撤销应由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
C.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权
D.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到行为开始之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被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即其效力的消灭以撤销为条件。
(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1.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1)附延缓条件的法律行为。延缓条件即“生效条件”或“停止条件”。条件成就时,法律行为才生效。
(2)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条件成就时行为因此而归于无效。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2.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种类包括附延缓期限(始期)的法律行为和附解除期限(终期)的法律行为。
【提示】同一件事实,究竟应认定为“期限”,还是“条件”,区分其是必成事实或偶成事实。即条件是不确定的偶然性事实,期限是确定的必然性事实。
【例题4·单选题】小王欲购买小李的一辆二手车.但对该车的车况不放心。于是二人在买卖该车的合同中约定,如果在该车上一年年检有效期满之前,能顺利通过下一年度年检,小王就购买该车。该约定是( )。
A.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C.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D.附解除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附条件的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民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本题中“该车能顺利通过下一年度年检”即为生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