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题型及考核要点
1.报告出具问题。这是历年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验资报告及审计报告的编写,如1999年综合题第二题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判断和编写,1998年验资报告(含附件)的编写,1997年对审计报告的编写等均属此类问题。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类题型常考,其题型逐渐呈现复杂化趋势。在审计报告中要特别注意解释说明段的运用,尤其是保留意见另加解释说明段的报告类型,在掌握了四种类型审计报告的判断标准之后,灵活运用说明段是考生得分高低的一个关键。在验资报告中,重点掌握设立验资报告的出具,牢固掌握一次出资还是分期出资、外币折算汇率的选择、出资到位还是未到位几种组合情况下,验资报告(合附件,尤其是附件(一)投入资本(股本)明细表)的编写和出具,特别要注意验资报告意见段之后说明段的内容(五种情况)及其运用。
2.调整分录问题。这类题型既可单独出题,也可与审计报告的出具结合在一起出题,是对单纯出编写审计报告题的一种完善和深化。该题型在1999年及1997年考试中已有所体现,针对这一命题趋势,考生需掌握如下要点:(1)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和应用,包括: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汇总数与重要性水平的比较处理;(2)运用重要性原则,正确判定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确定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末调整不符事项;(3)合理运用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对相关会计事项做出正确会计处理,熟练编写会计分录;(4)正确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包括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分录汇总表和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表)和试算平衡表。
3.技术程序问题。这类题主要针对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如何有效运用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等问题而设计的,一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如1997年综合题第一题"针对投资、应收帐款和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找出与其匹配的最佳审计程序"即属此类。考生应重点掌握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认定--目标--程序--证据"的技术程序。具体运用时要结合重要审计项目来灵活运用,对每一重要项目,比如存货,要掌握对该项目注册会计师要证实什么认定,实现什么审计目标(审计总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相应地需采用哪些审计程序,其获得的审计证据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对该问题的灵活掌握也是注册会计师必备的实务技能之一;(2)"内控目标--控制测试--交易的实质性测试"的技术程
序。具体运用时,要结合各个业务循环类别来掌握;(3)检查风险与实质性测试的关系。考生要结合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的计算,能判定其对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4)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如何处理。包括重点审计程序的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报表项目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进行了解和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包括评价、处理、报告、披露等)。
4.底稿编制问题。由于编制或取得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最主要的审计工作,因此自然也成为注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如1996年注师考试中"设计一张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即属此类。考生在应答这类题时,要结合不同的报表项目性质,从工作底稿的十项组成要素、三项结构要素的框架出发,设计、填列、完成工作底稿。考试可能性较大的底稿有:(1)业务类工作底稿,如存货盘点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库存现金盘点表等;(2)综合类工作底稿,如审计计划、业务约定书、审计小结、审计差异汇总表、试算平衡表等,同时注意工作底稿的形成要求和复核要求。
5.查找错误(案例分析)问题。这是一种值得考生关注的题型,大体有四类出题思路:(1)工作底稿差错类。典型题如:一份业务约定书或一张业务类工作底稿,指出不恰当或不完善之处。这类题要着眼于其组成要素和内容,主要看其要素的完备性和表述的恰当性,不能缺项漏项,不能表达错误;(2)验资报告差错类。主要关注其外币的折算,设立或变更以及一次或分期验资在表述上的差异,特别是说明段的运用;(3)审计报告差错类。首先要关注是一般目的审计还是特殊目的审计,两种不同审计目的的报告在表述上有很大差异,不能混淆;其次要关注审计意见类型的判定是否正确,特定情况下审计意见类型具有唯一性,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不能相互替代;再次要关注报告术语的选择是否恰当,要确保其用语专业化,不能绝对化,也不可模糊化;最后要注意说明段的运用是否恰当;(4)会计报表尤其是报表附注差错类。如1999年注师考试综合题第一题"就给出的部分报表附注内容,指出其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即属此类。这类试题主要考核审计实务中在计划和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合理性的判断。掌握分析性复核方法之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及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充分运用专业判断有助于顺利解答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