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新率的确定方法较多,目前评估界(理论界和实务界)较多采用的有五种,即观察法、价值法、剩余年限法、折旧法和使用年限比率法。这几种方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混淆了会计上的折旧与资产评估中的损耗。折旧是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一般意义上讲,折旧相当于损耗、磨损。在会计学中,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按照可遵循的方法对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其预计残值的余额进行摊销。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也要考虑评估对象因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有形损耗,以及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发生的无形损耗。一般而言,评估对象所发生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可以称之为折旧,但这里的折旧是纯粹的损耗意义上的折旧,它不同于会计中的“摊销额”的折旧。会计中的折旧不仅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同时还要兼顾国家的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更新政策,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税收政策等政策性因素,因此会计中的折旧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概念或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管理概念。其主观决策意图和财务决策因素是很强的,各企业的实际口径和具体办法差异很大,带有一定的管理色彩。剩余年限法与折旧法显然混淆了会计上的折旧与资产评估中的损耗两个概念,简单地用会计上的折旧代替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损耗,用折旧年限代替资产评估中的实际已使用年限是不恰当的。但是,目前这两种方法仍然作为主要的成新率评估方法出现在诸多的资产评估参考书中并被相当多的评估人员所采用。
2、适用范围的局限性。价值法仅适用于那些技术性能及其发展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使用基本正常的评估对象,要求资产磨损和贬值不是特别严重。否则,如果像“古董复旧”那样无法恢复原有功能,或者修复代价太大,不仅工作量过大,而且没有什么意义。
二、改进成新串评估方法的建议
成新率的评估思路主要有三种:时间价值的角度、功能损失的角度、使用状况的角度。观察法主要从时间价值(资产使用年限)的角度对成新率进行考虑,修复费用法从资产的功能损失状况考虑,使用年限法则侧重资产的(尚可)使用状况。
我们认为,这三种方法严格地讲只是一种人为的分类,并不能称之为成新率的若干种新方法,如使用年限法可以视为观察法的公式化阐述。就目前评估界所讨论使用的成新率评估方法而言,实质上就是两种方法:会计折旧法和观察法。会计折旧法存在着基本概念的混淆,但是考虑到评估的复杂性,仍然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参考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选用。观察法在概念上无异于前面所阐述的内容,但是它将使用年限法的公式计算包含在内。观察法应该是所有成新率评估方法的出发点,它通过组织对被评估资产有相当了解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被评估资产的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者等对资产主体的各主要部位进行现场的技术检测鉴定,并结合有关技术资料,使用、维修、重大技术改造情况,以及有关技术领域、新技术产品市场的发展动向等,综合考虑资产的实体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分析估测被评估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根据公式“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或“成新率:[1—实际已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计算得出成新率的值。观察法将三种思路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专家技术人员因其研究领域的不同对资产的考察角度自然不同,如被评估资产的维修人员将从资产的功能损失状况考虑,工程技术人员则可能从资产的使用状况考虑。最终的公式计算则是从资产的时间价值角度考虑。
但是,如何将价值核算的损耗转换成时间核算的损耗呢?我们认为,可以用加权比重计算的方法。具体的确定方法又有两种:
(1)在图中的*1处确定价值损耗和时间损耗的比重。假设某台机器设备,维修人员估计其功能损失6万元,参考其折旧为1.5万元/年,确定其功能损失的时间表示约为4年;工程技术人员估计其使用情况良好,其使用损耗从价值角度考虑约为7.5万元,参考折旧,确定其时间表示约为5年。根据经验确定二者的比重为40%和60%,则加权计算确定其已使用年限约为4×40%+5×60%=4.6年(尚可使用年限的确定方法同)。
(2)这种方法不是完全建立在前面所述的观察法基础之上的,它要求分别采用修复费用法和使用年限法确定成新率,然后根据确定的各成新率的比重加权计算最终的成新率。因为观察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任何一种成新率的评估方法都要用到观察法,所以观察法不能独立的称为一种方法。假设某机器设备,三种方法分别进行评估估计的成新率分别为48%、42%和45%,根据经验确定三者的比重分别为30%、30%和40%,加权计算成新率=48%×30%+42%×30%+45%×40%=45%。实际工作中,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也可以只对观察法和使用年限法进行加权平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