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可见,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掌持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但却是相当多民营企业的软肋。从近年来财政部对民营企业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现实运作中,尽管一些民营企业的产品也具有竞争力,其发展初期的经营业绩也较好,但最终还是陷入了种种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财务管理的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这些说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族式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家族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大都为家族成员。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没有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凭感情、义气办事,所以在进行企业重大经营战略决策时,很容易用亲缘和血缘代替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多数是业主或家庭所有的自然人产权,缺少社会化的监督机制,因而制约着企业进一步筹集发展资金。
2.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是很多民营企业的通病。大部分民营企业对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定位还停顿在以往的算账、记账上,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处理与管理财务数据,绝大部分人员和时间投入在处理会计凭证、制作财务报表、报销费用及应付工商银行税务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部门的工作结果是各种财务数据报告,至于这些数据报告意味着什么,如何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都不是财务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财务管理工作只能从属于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顺应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和调整而作相应的发展和调整,既不能起到合理地配置企业内部资源、最大限度地吸收外部资源的作用,也不能从总体上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长远的预见性安排。这种财务管理的理念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低效率、低水平的缺陷,从而阻碍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薄弱,监管不力。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实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内部牵制制度。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缩减财务人员,将原本应该由财务、会计和出纳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一些企业的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其中的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即使有,也是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这样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些企业怕开展内部审计会伤了和气,除非有重大嫌疑或已经出了问题,否则不开展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内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控制的薄弱、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常有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通过银行结算和坐支销货款现象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日常核算中不计提或多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等。
4.会计人员素质水平整体偏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会计账目不清,弄虚作假,信息失真,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所导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从总体上讲,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会计监督意识淡漠,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具体表现为: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理账不及时,未达账过多;账簿设置不全;多笔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做分录,人为造成科目勾稽不清,对应不明;计算不准,基数、方法不清;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等。
5.信用观念缺乏,法律意识淡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基本都是以自我积累为主,很少吸收社会资金入股,但目前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贷款难、担保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主要症结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有些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效益不好,自身信誉差,信用观念淡薄,经营行为失信,不仅表现在制造和市场环节的制假售假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现象,还表现在采购、销售及财务环节的赖账逃债、报表弄虚作假等。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恶意逃废贷款债务,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从而降低了对这些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会计信息缺乏可信度,导致企业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低,从而引起担保难筹资难等一系列问题。
在与大企业进行竞争的情况下,一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长久维持经营甚至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想方设法钻工商管理、财务、税收等方面的执法“空子”,从而能够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获得经营利润。如:或以高新技术为名,利用“免二减三”的政策优惠;或每隔2~3年重新注册一次企业名称等。同时一些民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为了达到目的采取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如:通过购买增值税发票或其他财务方式来加大经营成本,减少税赋,隐瞒实际利润;通过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劳保待遇、克扣工薪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营业利润,这些现象既限制了遵纪守法的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发展空间,又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6.缺乏风险管理。民营企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部分风险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一般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各方面遇到的风险民营企业都会遇到,而且由于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分布在低技术、适合中小企业生存的一般加工业领域,相对之下,其经营规模较小,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生产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低,同时由于管理欠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管理程序及制度不完善,给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带来了困难。再加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大多偏低,承受信贷资金风险的能力薄弱。民营企业的上述种种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投入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二、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种种现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严格财务管理,使民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确立其战略核心地位,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由被动记账向主动管理转变。
首先从思想上要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是被动地服从再生产过程,而是主动地支配和管理再生产过程,使其满足资金增值的需要。主动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做好财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工作,更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会计规范体系以确保财务原始数据的准确和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应充分利用预算工具进行管理。以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的全面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起着目标激励、过程控制及有效奖惩的重要作用。
2.树立民营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加强法律观念,重塑民营企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新形象。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最有力的法宝。没有资金可以靠信用获得,没有市场可以凭信用打开,缺少竞争力可以靠信用增强,而无信用支撑的经济活动让人缺乏安全感,极大地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由于各方利益的冲突导致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不讲诚信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其根源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对诚信理念和法律意识的忽视。因此,要减少和消除不诚信经营和违规违法行为,必须建立民营企业的诚信文化,加强法律观念,努力提高管理者及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诚信素质。可以通过制定企业的诚信准则,并以此作为判断企业政策和行动及个人行为的标准;通过灵活生动的诚信与法制教育培训使员工明白讲究诚信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树立诚信守法的理念;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诚信守法行为的制度规范等措施,来重塑民营企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新形象。特别是对会计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使他们真正理解诚信的深刻含义,以诚信作为做人和会计工作的标准,坚决不做假账。
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民营企业首先要明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来确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遵循合法、有效、全面、适时原则、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运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方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会计控制,从而达到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在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其次要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将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保持其客观公正性。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
4.强化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营运资金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周转短、形态易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民营企业要认识分析生产状况,合理确定营运资金的需要数量;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要遵守勤俭节约的原则,挖掘资金潜力,精打细算地使用资金;要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日常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库存现金使用范围,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实行内部牵制制度,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使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及时做好银行结算工作,按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清查,保证银行存款安全完整。二是加强财产控制和存货管理。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定期检查盘点财产,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三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要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针对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民营企业必须在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上下功夫。要通过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会计人员熟悉和了解国家和行业各项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经济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树立和更新会计人员的理财观念,提高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专业技能;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务实求是、尽职尽守的良好职业道德。要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做好账簿的设置、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现金银行和往来账的及时核对清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基础工作,做到账目齐全清楚、凭证完整无误、理账及时、计算准确。
6.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企业用于管理、监控、控制风险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其目的是通过辨别、测量、分析、报告、监控和处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事前管理,积极的风险管理表现为认真分析风险、有意识地承担风险和科学地管理风险。民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所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注意充分发挥会计对风险的预警、防范作用,科学地预测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影响。要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使他们对各类风险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鉴别力,能够搞清楚什么是主要风险,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为避免和控制重大风险提供依据,从而使企业能够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