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的自我评价:企业自己在内部搜集信息进行评价。
2.行业内部比较:搜集这个行业内企业的某些数据进行企业间的比较。
3.基准分析(标杆学习法,benchmarking)。将企业的业绩与一流企业(不一定是本行业的企业)或竞争对手(国内外)进行对比。
4.成本驱动力和作业成本法:使用作业成本法,找出企业的成本驱动力
5.竞争对手的信息。
(1)与顾客进行沟通。
(2)与供应商、代理人、发行人以及行业分析师沟通。
(3)对竞争对手进行实地考察。
(4)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
(5)通过私下沟通、电话交谈以及网上交谈的方式询问对方的产品。
(6)雇佣竞争对手的员工。
(二)基准分析 (Benchmarking)
1.基准分析。即分析同行业内一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其目的是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从而帮助企业得到更大的进步。
2.基准对象:(1)占用较多资金的活动。(2)能显著改善与顾客关系的活动。(3)能最终影响企业结果的活动。
3.基准类型
(1)内部基准:企业内部之间互为基准进行学习与比较。
(2)竞争性基准:直接与竞争对手为基准进行比较。
(3)过程或活动基准:与具有类似核心经营的企业为基准进行比较,但是两者之间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直接竞争的关系。
(4)一般基准:与具有相同业务功能的企业为基准进行比较。
(5)顾客基准:与顾客的预期为基准进行比较。
(三)市场竞争总论:鼓励竞争的主要因素包括
1.存在大量同质的竞争者;
2.行业增长较慢;
3.较高的沉没成本;
4.缺乏产品差异化;
5.仅靠大规模取得优势;
6.竞争对手时常更换;
7.较高的战略性投资;
8.较高的退出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