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注册会计师>报考指导>报考指南

2006中级会计经济法命题规律趋势预测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2月6日
  三、2006年考试主要出题点及命题预测
  (一)2006年考试大纲的变化
  2006年《经济法》考试大纲与上一年相比无调整变化。
  专家给你建议
  (二)2006年考试命题预测
  1.题型、题量分析
  一般而言,作为全国统一考试,具有较高的水准,是衡量应试人员专业水平的较科学、公平合理的标准,各种题型、题量、分数的分布相对稳定。2005年以前经济法试题的题型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简答题及综合题六种基本题型为主,2004年经济法考试沿用了上述题型。2004年前三类客观题型占分值的60%,其中单项选择题有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15题30分,判断题10题10分,主观题有6题40分。其中计算题2题10分,简答题2题10分,综合题2题20分。2005年经济法考试试题已取消计算分析题型,客观题占分值的75%,主观题占分值的25%,其中,单项选择题有25题25分,多项选择题20题40分,判断题10题10分,简答题3题15分,综合题1题10分,从2005年考题分值分布可看出,考试出题点覆盖面广,章章有题,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考试大纲内容,才能考出好成绩。
  2.难度分析
  纵观近几年经济法试题的命题特点,考试难度逐年增加,可以预测:今年的试题仍将沿袭实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基于上述特点,一些小案例,在客观题中将占一定比例。简答题不再是条条框框,而是考一个个小案例。2005年经济法试题中,简答题考了一个涉及关税应纳税额计算的试题,综合题知识点仍将出现一题多问、跨章节分布、隐蔽性强的特点。为此,提醒考生在复习中注重理解,加强训练。正确理解是记忆和运用法律规定的前提,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训练是考生备战考试自我检测的重要方法,达到强化记忆,增加复习的针对性。要求考生注重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基本原理的不变应万变。
  3.重点内容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教材的每一章都有考题出现,这体现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面考核的命题思路。但从各章的分值我们也可以把握考试的重点。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仍将是2006年考试的重点。考生在学习时应对这几章的内容重点掌握。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票据证券法律制度、财产、行为和资源税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等为次重要章节。这些内容和会计工作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中运用较多,因此不仅在试卷中占的比重大,而且多以简答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简答题和综合题涉及计算的可能考流转税、所得税的题目,也可以考破产清算等;简答题可能考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票据证券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综合题可能考公司法律制度、票据证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在综合题中,考核点可能跨越章节,因此考生应当特别注意合同法律制度与票据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与破产法律制度和证券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与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结合等。
  四、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经济法》是会计师资格考试三门课程之一,该科历年考试平均通过率并不是很低,北京地区及格率最高。怎样顺利地通过该科考试呢?这是每位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准备会计师考试,首先需要明确,复习所针对的是考试,而不是学习知识。这种心理态度的区分对于把握复习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考试本身只不过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没有必要抱着很崇高的态度去对待它,应试更多的需要的是技巧。题型不同,意味着对考生掌握基本知识要求的程度和角度不同,针对不同的题型,有意识的训练答题的技巧,往往也会起到难以预料的作用。下面就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与技巧与大家进行交流。
  客观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小,其考核的是考生对基本法律规定记忆的准确性。经济法教材中,有关比例、时间、人数等数字化的法律规定较多,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但要掌握有关数字,还应连同数字的出处一同记忆。如某一比例数字,应考虑该比例与注册资本有关,还是与资本总额或者净资产有关;某一时间规定应从何日开始计算;表决通过某项决议是按全体成员还是按出席会议的成员,是以出资额还是以人数等通过,等等。所以考生要在对法律规定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切忌一味死记硬背。
  单项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一种题型,分值低、题量大,考生要拼成功率,将该得的分拿到手。
  多项选择题是客观题中最难的部分,考生没必要太计较分数得失。
  判断题迷惑性大,有难度,且判断错误要扣分。命题专家又常在此设置“陷井”,因此切忌采用猜测法,要贯彻“谨慎性原则”,只能在有把握的情况下答题,不能有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的行为。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那些容易引起混淆或判断错误的知识点,防止以偏概全出现错答。
  总之,回答客观题考生应注意:
  (1)计划答题时间。针对客观题,重要的是合理分布做题的时间,因为后面还有题量很大、非常耗时的综合题。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1分钟。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只有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才有足够时间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
  (2)按题目要求答题。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答案可能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因此务必记往,一定要审清题,将不全面、不完整的备选项放弃。
  (3)运用排除法。选择题基干项与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抄自于指定教材,其余的备选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因此先选出最正确或最错误的答案,再对相似答案运用比较法进行比较,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几率。
  (4)运用猜测法。即使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把备选项与基干项、备选答案与备选答案之间联系起来考虑,不要盲目胡猜,不要选择那些看起来像、读起来很有吸引力的错误答案,中了命题者的圈套。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一份试卷有10道备选答案为四项的单项选择题,你有把握选对的只有6道,其得分为6分(每道题1分)。如果盲目乱猜余下的4道题,按概率来说,你可能猜对一题,于是你的总分数为7分。假如你对不懂的4道题,都能成功地排除二个备选答案,你可望猜对2~3道题,这时你的总分为8~9分。这个分数对于一道满分为10分的单项选择题来说,应该是很理想的。
  计算题是会计师考试的强项,不应轻易丢分,要求考生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注意题目是否要求说明为什么,答题时避免有遗漏。
  简答题最重要的是看清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答出要点即可得分。
  例如2004年简答第2题: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发现某企业采取多列支出、少列收入的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缴税款9000元,占其应纳税额的8%。要求: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该企业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该企业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1)该企业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1分)(注意:题目中没有要求回答为什么,可以不作解释。下同。)该企业的行为不构成犯罪。(1分)(2)该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0.5分)、滞纳金(0.5分),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1分)5倍以下(1分)的罚款。
  综合题分值较高,可能是较难的计算题,也可能是案例分析,还可能是计算、案例混合出现,往往是涉及内容多、跨章节,甚至是跨科目的题,但内容毕竟属于考试大纲的范围,只要找到解题的线索和思路,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如:案例有小案例和大案例之分。小案例是以短小的情节、内容为基本特点,要求回答的问题也是直接了当,不必展开说明。大案例则以较复杂的案情、较长的内容为特点,回答问题难度较大,只有将其拆析,化整为零,才易各个击破。
  一般情况下,答题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文意正确的,亦得分。答出与标准答案不相关的内容,不另行得分。如果该内容对正确答案构成否定性影响,被否定的正确答案不得分。本类题型的答案应根据所提问题回答,不可将几个要点的问题混同回答。
  考生不妨试着用以下思路思考综合题:
  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条件→经营(合同、票据、证券、纳税行为)→违约、违法→兼并、破产→纠纷解决
  (1)任何事情都是由人来完成的,确定主体,考查主体资格是否合格,找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这是着手解答案例题的切入点。
  (2)针对案情和案例提出来的问题,运用已知的条件和自己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确定主体在设立、变更、终止中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规定,是解答案例题的第一步。
  (3)若从题目给出的素材可以判定主体设立过程已完成,那就要使主体经营行为与其资格保持一致。例:主体为个人独资企业,经营中有发行证券行为,这显然是违法的。
  (4)不论主体进行的是签合同行为,还是以票据形式进行支付结算,或是发行了股票、债券,或是进行了纳税行为,均应符合相应法律的规定,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与相应法律规定对号入座,并说明肯定或否定的理由,这是考生解答案例题的关键步骤。
  (5)主体是否有被兼并、破产的情形,本案主体与主体之间是否有纠纷发生,这是考生思考案例题不可遗漏的环节。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会计核心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