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结构的选择考虑因素:
答:1、企业规模的大小。规模较小,宜选择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规模较大,宜选择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规模特大,考虑采用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
2、各部门工作的性质。部门工作以利润为中心,采用事业部制;部门工作以成本为中心或以责任为中心,适宜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
3、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速度。如果外部环境稳定,对企业的影响因素比较简单,宜采用职能制结构;反之采用事业部制;
4、企业的技术状况。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状况制约。技术先进,层次就越少,否则就越高;
5、企业成员的素质状况:成员素质高,更愿意接受以减少层次和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否则衽以详细分工和任务为中心。
组织结构诊断: 是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进而帮助指导实施的一种管理改善活动,它是组织结构变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和科学方法。
组织结构调查必备资料:1、工作岗位说明书;2、组织体系图:金字塔式;3、管理业务流程图:四项内容(业务程序;业务岗位;信息传递;岗位责任制)。
组织结构分析:
答:一、组织结构现状与分析:
三个方面。1、随着内外环境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的职能?哪些原有职能需要加强?哪些陈旧职能可以取消或合并?
2、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二、组织决策分析:
考虑因素: 1、决策影响的时间;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3、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4、决策的性质。
三、组织关系分析。
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关系:
答: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1、钱德勒得出结论: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2、发展阶段决定组织结构形式;3、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
企业战略变化快于组织结构变化,组织结构变化慢于组织战略变化。
企业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1、增大数量战略;2、扩大地区战略;3、纵向整合战略;4、多种经营战略。
企业组织机构外部环境: 5种。1、政治和法律环境;2、经济环境;3、科技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5、自然环境
岗位分析的目的和要求:岗位分析的内容取决于岗位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答: 1、制定更能反映劳动特点和差别的工资、奖励制度,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2、解决企业在员工招收、任用、晋升、考核中存在的难题,促进人事管理的科学性;
3、设计科学合理的岗位培训规范,以便提高对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4、改进工作设计,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创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
岗位分析研究任务: 1、岗位描述;2、岗位要求。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答:1、岗位名称的分析。包括工种、职务、职称、等级。 2、岗位任务的分析; 3、岗位职责的分析;4、岗位关系的分析; 5、岗位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的分析; 6、岗位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合格、体力等必备条件的分析。
以上1-5项构成岗位描述的主要内容;第6项主要侧重岗位对员工必备条件的分析研究。
岗位设计应满足: 1、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2、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 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生理心理上需要。
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 是要为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提供依据,保证事(岗位)得其人,人(员工)尽其才,人事相宜。岗位分析的结果——说明书、岗位规范必须是以良好的岗位设计为基础。
改进岗位工作设计的内容:
答: 三方面入手。 1、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采取措施:1)工作扩大化; 2)工作丰富化。可考虑5个因素:多样化;任务的整体性;任务的意义;自主权;反馈。
2、工作满负荷。是改进岗位设计的一项基本任务。3劳动环境的优化。应考虑: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
3、方面。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组织中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应考虑4方面内容: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一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原则?
岗位工作设计的目标: 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岗位的效率,同时又能够适当地满足员工的个人发展的要求。工作设计的前提是对工作岗位的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人员要求。
岗位工作设计: 是指把工作的内容、工作的资格条件和报酬结合起来,以满足员工和组织的需要。岗位工作设计是能否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关键环节。
人力资源规划: 又称人力资源计划。它是企业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各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直接影响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进行人力资源供需预测,并使之平衡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各类人员需求的补充规划。广义指企业所有各类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
规划期限: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中期计划(介于两者之间)
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从内容上看,可以区分为: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和员工开发规划等四类规划。
战略发展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组织人事规划包括:1、组织结构高速变革计划;2、劳动组织高速发展计划;3、劳动定员定额计划。
企业劳动组织 可分为企业的和社会的两方面。
企业劳动组织的任务: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合理配备劳动力,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节约劳动力;正确处理劳动力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做好工作地服务、生产班次的安排和操作的改进等工作;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地采用相适应的科学的组织形式,保证用人少、效率高,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企业劳动组织的内容:1劳动分工与人员配备;2劳动组织的形式;3劳动力的构成;4工作时间和轮班制的组织;5工作地的组织;6操作合理化
对企业劳动力的构成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其规律性,是合理组织劳动力的必要手段。
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企业选拔、作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为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3、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是企业制定有效的劳动人事计划,进行人才预测的重要前提;5、是岗位评价的基础,岗位评价是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制度的重要步骤。
劳动定员的作用: 合理的劳动定员 1、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劳动工资计划的基础;3、是企业内部劳动力调配的主要依据;4、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5、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搞好劳动定员工作,核心是优质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