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企业定员
一、 企业定员的概念和范围
1、 概念
定员是企业单位在用人方面的一种标准。更确切地说,它是企业单位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规定的各类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和数量界限。
2、 范围
企业定员范围,从职工工作岗位的性质的特点来看,包括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这些人员是企业正常生产所必需的。
二、 定员的作用
定员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是企业科学组织劳动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1、 定员是企业组织生产的科学依据
企业要组织生产经营,就要在生产经营程中使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得到合理的结合。现代企业分工细密,考|试/大协作关系复杂。无论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还是为了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都应组织好均衡生产。这就要预先了解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岗位、各个阶段所需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合理确定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使和工种、各环节的职工需要量得到保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定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
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需注意合理的使用劳动力,企业定员是合理节约使用劳动力的重要保证。定员工作的核心是要求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考|试/大合理节约的使用劳动力,尽可能用较少的人力投入取得较多的成果,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确定了定员,企业在用人方面就有了明确的标准,这有助于各车间,班组、科室注意节约使用劳动力,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弛的现象。企业少用人、多办事,其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3、 定员是加强劳动纪律的基本保证
劳动纪律是企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劳动纪律松懈,再先进的管理方法也难以采用。而劳动纪律松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定员工作没有做好。岗上人员安排过多,仍难完成任务,紧张的工作节奏也无法长期维持。至于因为用人不当,影响到职工收入,更会损害劳动纪律。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政治思想工作来加强劳动纪律是不够的,必须与定员定额工作相结合才能解决问题。
4、 定员是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条件
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关键是处理好职工劳动支出与劳动报酬关系,真正做到多劳多得。这需要认真核定企业各岗位的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员。如果在某些岗位上存在人浮于事或降格使用劳动力的情况,这部分职工的劳动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造成他们的劳动能力与劳动支出脱节。考|试/大这时,即使把职工的实际支出与劳动报酬紧密结合在一起,但职工的劳动能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合理使用,其劳动积极性仍会受到影响。因此,实行经济责任制,把职工劳动支出与劳动报酬紧密结合的先决条件之一是作好定员工作,使职工的劳动能力与岗位相匹配,与劳动支出相一致。
三、 定员管理的标准
进行定员管理,有一个如何确定员工工作的问题。例如维修车间,一个维修工应该负责几台设备的维修?纺织车间,一个挡车工应该看管几台织布机?等等。这就需要建立定员标准。定员标准的建立,需要参照技术条件和组织条件,在不同的技术条件或组织条件下,有不同的定员标准。例如随着自动监管系统的设置,考|试/大挡车工所看管的织机数量就会增加。在实践中,不同的员工和不同的企业,工作效益是不一样的,但定员标准必须相对同意,才能达到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每个企业、行业或者国家制定的定员标准,对本企业、行业或者国家有效,称为企业、行业或国家的定员标准。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大人力资源频道
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点击进入人力资源考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