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岗定员是指在企业组织结构确定的条件下,采用科学方法确定企业岗位设置和各岗位人员数量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三定”的统称,但三定的具体内容却随情况不同而有变化。比如,在1998年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中“三定”是指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而在企业中“三定”内容一般包括定岗、定编、定员;此外,还存在双定管理的称谓,是指劳动定额管理和定员管理。这里将这些相关概念摆出来的目的是,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定岗、定员的具体指向。
(二)定岗定员的本质
织结构确定之后,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和部门职责的有效达成称谓首要问题,专业化分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因此,从分工角度看,定岗就是将部门职责和流程中相同或类似的一系列任务固定的由一个或一组人完成。定岗的本质是分工,而定员则在分工的基础上追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而,岗位就是一系列相关联的工作任务的集合。
亚当·斯密在其不朽著作《国富论》中所描述的制作别针问题生动的表明了分工与定岗之间的关系:如果每个工人都完成从抽丝、拉直、切断、削尖的制作别针的全过程,则每人每天最多制作20根针;而如果将全过程分成若干工序,每个工人完成一个工序,则每人每天的产量提高的4800根。定岗也就是按照专业化原则将一个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将性质相同或类似的任务合并为一个岗位。
每一组相同或类似任务构成一个岗位,但构成不同岗位的一组工作的总量却可能存在差异,有的一组任务可能需要多个人完成,有的一组任务则可能还不能满足单个人每个工作日的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合理统筹各项工作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时就产生了定员问题。定员就是为每个岗位匹配相应的工作人员,并保持各个岗位之间工作进度的协调。
可见,定岗定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定岗定员必然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包括业务流程、技术条件、员工素质等)进行设计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定岗定员模式,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定岗定员问题,因而定岗定员也构成了一个普遍性难题。
(三)我国企业定岗定员工作的发展过程
在计划经济阶段,企业定岗定员工作是由国家行政命令进行规范的。这一时期主要学习了前苏联生产管理中劳动定额的方法,各行业一般都成立了劳动定额管理机构,企业也设置了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或岗位,定期修订定额和定员,这些都为企业定岗定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定岗定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突出强调一线生产人员的定岗定员而忽视管理岗位的定岗定员,行政上一刀切也容易忽视不同企业的具体特点。
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间,企业改革的重点在于开放搞活,定岗定员工作处于搁置状态,除石油、电力及其他大型行业企业还在坚持外,大多数企业连原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都丧失殆尽。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管理类岗位的定岗定员在很多企业却还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尤其是大量新兴行业、新兴企业更是经常上演本文开头的一幕。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