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ԴʦԴ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 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章内容

企业管理二字的解释一文

2008年4月12日来源:233网校网校课程 在线题库评论
  现代民营企业对“管理”二字,占95%以上老板,有点模糊不解,本文发表个人独特分解,望点评分享!
  对企业“管理”二字的解读,我也不敢妄自菲薄,冒充什么“管理大腕”,大发“管理”之慨。管理这个东西实在是博大精深,中外名家对其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浩如烟海。我斗胆在此,结合自己的多年的管理和质量及营销实践,来二歪批“管理”——对管理二字进行有强烈自身印记,强烈想象色彩的“说文解字”,也勉强算作管理海洋里的“沧海一粟”,希望能对各行各业的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提供点茶余饭后的谈资,增加点市井坊间的笑谈。 
  管理的“管”字,按《说文》的正确解释,本义是指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白话点讲,“管”是有六孔和一定的形状而成的可以发出音乐的管乐器,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管”是表示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规范来达到产生音乐的功效和目的。它可以指企业的制度、规范、流程,是科学性的东西。而我的“歪解”是从“管”字的字形和造字上,进行“歪曲”地解读。诸位可以注意到,“管”字的上面是竹字头,竹代表什么,我认为,竹代表惩罚,就像古代先生惩罚学生要用竹尺一样,我在上小学时,由于调皮捣蛋,也“享受”过老师的竹尺“礼遇”,钻心的疼痛,至今记忆犹新(那是70年事)。 “管”字的中间是个宝盖头,我可以形象地把它想象成一个天平,是啊,猛一看,宝盖头不正像一个两边有各有一个重物,中间有个把手提起的天平吗?这个宝盖头,就代表着平衡,均衡的意思。那“管”字的下面是什么呢?我把它幻想成两个形似山楂的“口”字,被形似竹签的“一竖”串起来,妈呀,那不是老百姓喜爱的糖葫芦吗?糖葫芦代表什么?糖葫芦在我的眼里,代表奖励。很多孩子不是缠着父母给自己买糖葫芦吗?我也有此爱好,虽然已工作多年,有时也禁不住犒劳自己一两串糖葫芦来解馋。这样,“管”字的说文解字就有点“真相大白”了:上边代表惩罚,中间是平衡,下边是奖励。噢!这不是企业管理里常说的,奖罚分明,既有奖,也有罚,奖罚要均衡处理,不能光有奖,也不能光有罚,两者要缺一不可,两者又要均衡处理。再延伸一点,就是企业管理里的激励机制,既要有正向的激励——奖励员工;又要有负向的激励——惩罚员工。即不能以罚代管,也不能只奖不罚。我在企业27年的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也认识到激励机制对管理者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管理手段和工具。任何管理良好的企业,都是善用激励机制——奖惩手段的企业。有些企业偏奖,有些企业偏罚,但两者都不能偏废,否则,都会出现管理问题。以罚代管的企业,管理者有可能简单粗暴,被管理者可能士气低落,怨声载道,企业的业绩肯定好不了哪去。只奖不罚的企业,管理者有可能“好好先生”,被管理者可能压力不足,纪律松散,企业的业绩也会差强人意。我不得不慨叹,虽是我的主观臆想,我们的老祖宗造字是多么的科学,让我这个管理后生“顿悟”到“管”字的真谛。 
  管理的“理”字,按《说文》的正解: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意思是按玉石的纹理加工雕琢它。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达治理、理顺之效果,没有一定之道,是艺术性的。正应了那句管理的名言:管理即是科学,也是艺术。“管”字体现的是像吹笛一样的有一定之规的科学,而“理”字体现的是像雕琢玉石一样的、顺势而为的艺术。我对“理”字的“歪解”是——还是祖先造字的逻辑——从字形上来看,“理”字的左边是王字旁,右边是“里”面的里字。什么意思?我冥思苦想之后,也是突然顿悟,王字旁代表的是企业的管理者,管理者或大或小,都是“王”(或大或小的官、干部),下边都有“群臣”或手下,否则,管理者管谁啊?王字旁在里字的左面,也就是在里字的外面。哦,这不正说明了管理者永远在“里边”的“外边”——也就是说,管理者永远在事情发生真实“里边”的“外边”吗?用当今专业的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这也使笔者明白了许多企业、领导者管理手段背后的真实动因。
美国通用公司的杰克韦尔奇先生特别推崇的“深潜”——深度介入公司的基础事务,和基层的员工打成一片。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基层员工了解生意的真实情况,越是基层的了解的越多。这也是杰克韦尔奇引以为豪的,引领GE公司成为全球数一数二公司的管理法宝之一。这个管理原理告诫管理者永远不能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对基层的真实情况漠然处之,或根本一无所知。这是相当危险的。管理者要清醒的认识到,“王”永远在“里”的外边。越是管理高层,这种管理的信息不对称越是严重,所以,管理者要千方百计的去终端,去现场,了解一线的真实情况。 
  国外一名企业创始人,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推崇“走动管理”,即到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一天,发现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着严重亏损,并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于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他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并立即照办。开始很多人不解,骂创始人是个疯子,但不久大家就体悟到他的“用心良苦”。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看来,创始人也深谙“王”——管理者,永远在“里”的外边的道理。 
  我在美国东星公司工作的时候,公司也采用“走动管理”模式,意思是高阶主管不要整天待在办公室中,等候下属的报告,而是在日理万机之余,仍能经常到各个单位或部门走动走动。走动管理的原因是正式的沟通管道容易生成过滤作用,以及缺乏完整讯息的缺点。信息在经过层层转达之后,不是原意尽失就是上情没有下达或下情没有上达;另外,透过正式沟通管道搜集到的讯息,缺乏实际情境的辅助,不易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公司要求所有层级的管理者必须定期的去现场,在现场发现和解决问题。看来,我们的老祖宗,真的是英明,对“理”字的理解,也是中西贯通,洞若观火! 
  管理二字,经过本人的歪批和曲解式的“说文解字”,有些读者可能有些手心痒痒了吧?这厮怎能把管理二字“曲解”到如此程度?非得将这厮痛打一顿才解恨。如果,您看完本篇小文后如有触动及冲动,还请您“手下留情”了。


Уγ

γרҵ ʦ ԭ/Żݼ
һԴ(֪ʶ+רҵ) 300 / 300
Դ(֪ʶ+רҵ) 300 / 300
Դ(֪ʶ+רҵ)
¬
300 / 300
һԴ(ۺ:Ŀ+)
λ
100 / 100
Դ(ۺ:Ŀ+)
λ
100 / 100
Դ֪ʶ(ͨ) λ 300 / 300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