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ԴʦԴ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 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章内容

华谊兄弟的股权腾挪术

2008年6月21日作者:易武网校课程 在线题库评论
    几年前,华谊初创的时候,还躺在北京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落。人们难以想象,几年以后,陈道明、葛优、夏雨、胡军、李冰冰、范冰冰、佟大为等国内大腕都被其收归旗下,刘德华、杨紫琼、关之琳、刘嘉玲、吴君如等都曾经与其有过亲密合作。
    凭借《大腕》、《天下无贼》、《集结号》等影片,"华谊兄弟"近年来迅速崛起于国内影视圈。华谊兄弟的大股东王氏兄弟不仅是拍电影的高手,更是个资本运作高手。
    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多次私募股权融资,融资金额总计大约4亿元,但王氏兄弟的股权不但没有被稀释,还一度有所提高。其资本运作手法颇令行业人士欲学而不得。在不断出让股权获得融资的同时,还能保证股权比例持续提高,兄弟俩玩的是什么手法?
    其实,这种手法在西方被称之为"股权融资+股权回购".我们可以看看王氏兄弟如何利用资本运作,一步一步孵化一个庞大的华谊。
    首次引进财务投资者
    "华谊兄弟"的前身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由王中军兄弟于1994年创办。真正让华谊兄弟得到转型机会的,是资本运作。华谊兄弟得到的笔商业投资,是在拉赞助的过程中遇到的太合集团,后者主要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
    2000年3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将公司变更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合集团与王中军兄弟各持50%股份。
    太合入股的条件是,王氏兄弟在适当时机回购该笔股权,使太合获利退出。2001年,王氏兄弟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拥有控股权。
    正是太合投入的2500万元,使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到2004年,华谊兄弟已占国内35%的票房,出品的影片数量占内地总量的13%。
    回购太合股权,引进TOM集团
    2004年底,一直在国内谋求机会的TOM集团,表示有意入股华谊兄弟。王氏兄弟觉得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回购太合集团的股权。随即,TOM集团与王氏兄弟达成合作意向: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500万美元认购华谊兄弟年利率为6%的可转债。
    王氏兄弟为了确保在此过程中不丧失控股权,华谊兄弟先以7500万元、溢价3倍回购太合集团手中45%的股份,太合集团以300%的回报全身而退。太合集团退出后,"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旋即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王氏兄弟回购了太合45%股权之后,成为100%控股人,再将27%的股权转让给TOM集团,同时向太合定向发行可转债。
    此时,王氏兄弟股权比例为73%。在大约同一时间,华谊兄弟再引进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信中利",以7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了3%的股权给后者,王氏兄弟股权比例降至70%。
    这轮私募,王中军兄弟总共获得资金1070万美元(8850万元人民币)。除去购买太合集团股份所花的7500万元,剩余1300多万元。但他们所拥有的股权,则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控股地位得到强化。
    游说马云入股,回购TOM股权
    2005年12月,华谊兄弟进行了新一轮私募,这次引进的对象是马云所掌控的中国雅虎。进行这一轮私募,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TOM集团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急于将手中的"华谊兄弟"的股权转手套现。TOM集团向王中军表示了欲将股权转手的意思:或者王氏回购,或者协助物色合适的投资方接手。
    连续几年在影视市场的火爆,对于当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王氏兄弟来说,应该有足够的财力回购TOM的股权。但是此时,王氏兄弟的占股已经高达70%,如果再回购TOM股权的话,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不利未来的IPO运作。
    于是王中军开始寻找TOM股权的可能接受者,在他脑中闪现了合适的人选——马云。
    王中军与马云结识于某媒体举办的论坛,当时王中军正在运作影片《天下无贼》,而马云也正在力推旗下淘宝网。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后来淘宝网和支付宝借用《天下无贼》故事的系列广告。有了这么一层合作背景,加上当时阿里巴巴的火爆,王中军建议他接手TOM的股权,他就欣然应承。
    终商定的结果是:TOM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减持20%股权,王氏兄弟和马云联合接手,其中马云(以旗下公司中国雅虎的名义)接手15%、王氏兄弟回购5%。TOM集团所持股份还剩余7%。大约同一时段,王氏兄弟还从"信中利"手上回购了2%股权。经过这轮私募,王氏兄弟的股权由70%上升至77%。
    引入分众,为IPO铺路
    2007年,华谊兄弟展开第三轮私募。分众传媒联合其他投资者向华谊兄弟注资2000万美元。此次交易双方并未公布分众传媒这笔2000万美元的投资,换取了华谊兄弟多少股权。但据王中军自己透露,目前,王氏兄弟在华谊兄弟中仍然拥有50%左右的股份。
    王中军引进分众,主要基于两大考量:其一,分众有着媒体行业整合的经验;其二,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已获得外国投资者认可,它的加盟可扫清华谊兄弟海外上市时投资者的疑虑。
    从华谊兄弟的资本运作轨迹中,不难发现,伴随着企业迅速成长,王氏兄弟不断引进后续财务投资者的股权投资,以满足企业扩张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不断回购先前财务投资者的股权,不仅让财务投资者得以顺利退出,自身的控股地位也得到巩固与强化。
    点评:
    "轻用其芒,动即在伤",这是数千年前老子关于武器的告诫,在今天仍然有效。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资本似乎更是件秘密武器,其使用有很多条件,既是秘密武器,就不可随便动用。
    华谊在运用资本的过程中,手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将资本驯服为企业的工具。无论是首次引入太合集团,还是后引入分众,华谊都巧妙地选择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始终控股50%以上,充分保证了对企业的主动权,避免了王志东式的悲剧结局。
    华谊成功运作资本的另外一个策略,是将引入的资本额始终控制在企业发展的预期之中,既保持充足的来源,又不至于使企业后被资本拖累,无退出的能力。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在于能进不能退,典型的就是德隆,其引入的资本,远远大于其企业的"本金".后,资本如泰山压顶,企业无法抗击重压,逐步走向灭亡。
    华谊成功的第三个因素,在于其本身的业绩良好。资本之于投资机构与企业,意义是不同的,对于企业来说,资本永远只是一个助推器,而非企业根本,任何企业,都必须立足实业,不能为资本而资本,更不能把资本当作救命稻草。天助者,人助之,这句话更像是说明资本与实业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华谊的几次引入资本的过程中,都是企业迅猛发展,出现了资金需求,而不是企业遭遇危机,需要资本救急,资本是从来不会江湖救急的,纵使真有救急,也需要"把灵魂典当给魔鬼",以失去企业控制权而告终。


Уγ

γרҵ ʦ ԭ/Żݼ
һԴ(֪ʶ+רҵ) 300 / 300
Դ(֪ʶ+רҵ) 300 / 300
Դ(֪ʶ+רҵ)
¬
300 / 300
һԴ(ۺ:Ŀ+)
λ
100 / 100
Դ(ۺ:Ŀ+)
λ
100 / 100
Դ֪ʶ(ͨ) λ 300 / 300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