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兼抱怨的时候,要记得有配套措施,也就是帮彼此的抱怨找一个出口。
不久前的一期文章,我们谈了职场上、或者是人生上的抱怨,我收到网友的回复,我觉得他讲得很有意思,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很多人都爱抱怨,因为抱怨别人比较方便,怪别人比怪自己容易,怪上司,怪同事,不然就是怪风水,怪八字,怪名字(你应该知道,很多人就去改了自己的名字,改成很难发音的那一种)。
我认识好几个朋友,对他们的印象是停留在忧郁小生型,第一次见面,就向我抱怨他们的处境不好,每次见面都是向我诉苦,可是都没有听到他们说他们自己不对,或是他们打算如何做云云。
刚开始的一两次还会认真听,会告诉他们我的建议,并会问你打算如何做之类的问题,但得到的是「这样做没有用」之类的否定答案,久而久之,发现其实他们要的并不是一个真诚的建议,而是一个不会发言的听众。
于是,做为一个朋友我就听听就算了,并不会把他们的话当做一回事。我有时候会有罪恶感,为了避免这样的罪恶感,我和他们也不是那么亲近了。
人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把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是散发心里的淤血,但是朋友之间老是说同样的不开心的事情,我觉得无益于事。
很有意思,对不对?
相信每一个在职的office新鸟老鸟们都有一个自己的“办公室苦情商谈室”,在每一个办公室的茶水间,都是员工们互吐苦水的圣堂,它像一口不会抱怨的井,囤积了许多的秘密却只是好好的收藏。下班之后的漆黑空间里,除了满地的蟑螂与烟蒂之外,它只能拥抱着苦情继续沉默。
这样的苦情商谈室,指得是一个地点,一种气氛,但是酝酿商谈室成型的,还需要恰到好处的人员组合,这些人必须是理念相同、磁场相当,对话的口径通畅,喜欢或讨厌的人相差不远,这些都是开出苦情花的绝佳肥料,这样的组合有可能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治疗团体,当职场上的委屈与不满,藉由吐苦水的方式瞬间稀释或是逐渐分解,不但可以切割坏情绪,还能获得伙伴的加油打气,这肯定是一种很优的EQ进修课程。
如果把许多工作上的摩擦摆在心头,除非自己可以练就排遣释怀的本领,否则闷在心里就会越磨越不是滋味,即便脸上没有任何不悦,心头还是淌着泪水,想着想着就备觉委屈,长久累积之后,对工作情绪其实是绝对负面的折磨。
找几个肝胆相照的人一起义愤填膺、摇旗吶喊,当然其中也要搭配冷静思考、布局圆融的高手,这些人都能够守得住秘密,不要把一阵唠叨当成情报四处散布,也就是说,不要把职场上的大嘴巴角色给引进门,否则苦水处理不成,还惹来一身腥臭。
一个人在面对委屈时,往往因为情绪的激动而产生思虑上的死角,一味的往悲愤的角落钻,就没办法看清楚困境之外逆势操作的可能,这时候,找几个志同趣合的闷友来发飙一番,气愤似乎可以大幅降温,而情况看起来就不会那么凄惨、那么糟了。
如果你是馊水的苦主,那么请你相信,适度的发泄坏情绪是健康的,如果可以在发泄之后看清楚问题的症结,同时努力的恢复快乐,那才是有益身心的。
如果你是帮忙处理馊水的伙伴,那么请你注意,适度的火上加油或许过瘾,但是帮忙愁眉不展的同事找到解决问题、或是抒解情绪的方法,才是功德一桩。
同事或是朋友之间,应该可以互相倾吐工作上的冤屈与秘密,免得闷在心头伤身。或许有人会问,那不是跟抱怨很类似吗?有何不妥?为何之前鼓吹大家把委屈说出来,现在又叫人不要频频抱怨呢?
个中玄妙,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以前有一个公司里的前辈,瘦瘦小小的,算盘打得很快,应对得体,脑袋又清晰,平日我们也会聚在一起数落某某主管,互相交换被欺压的心得,倾吐结束之后总是觉得通体舒畅,快活得不得了,但是她总有一项本事,抱怨归抱怨,某某主管交办的事情她照样一丝不苟,也不会当着面给对方难堪,她总是说:给他一个面子,这样的态度,不知不觉也影响了我们这些后辈,每次感觉委屈,就跟自己打气,当作给他一个面子,长久下来,觉得某某主管的脸越来越大,欠我们的越来越多了,感觉自己的气度越来越宽了,表面上好象吃了亏,私底下却得意得很。
抱怨的形式是可行的,但抱怨的本质必须带着建设性,抱怨的背后要有解决方案,同侪之间的劝说要听得进去,在职场上,没办法样样尽如人心尽如人意,讨厌的人总是会出现,讨厌的事总是会找上你,抱怨可以稍稍舒缓一时的郁闷,但抱怨之后各自鸟兽散,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自己。
也就是说,当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兼抱怨的时候,要记得有配套措施,也就是帮彼此的抱怨找一个出口,如果你只懂得抱怨、只会把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认为天底下独有自己超完美,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许多聚会都躲得远远的,许多情报交换都闪过你,因为其它的人再也不想当馊水桶了。
包裹在抱怨身后的另一种思维,你觉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