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报酬赢得员工的忠诚--幼稚可笑;以强制手段维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适得其反;只有当员工内心深深感受到企业对他的工作、生活及未来的真诚负责时,才会与企业实现心与心的交换。 企业需要对员工忠诚。
企业对员工的忠诚就是企业对员工工作和生活的真诚负责。如保护员工的就业稳定、给予合理的薪资和福利、提供增长才干的机会,帮助和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等。
一些企业总是把忠诚看成是对员工的单方面要求,很少考虑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期待,即企业也应该忠诚于自己的员工。企业总认为给员工发了工资,所以就有权利要求员工忠诚;而员工领取企业工资就应该对企业服从和忠诚,否则就是不道德。换句话说,忠诚企业乃员工之本分。
其实,单纯的工资体现的并非是企业对员工的忠诚与负责,而是对员工劳动的报酬,员工出卖体力和脑力来换取报酬,这是公平合理的交换。企业指望仅以报酬就赢得员工忠诚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至于采用强制手段维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更是缘木求鱼。企业有权命令他的员工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却不能命令任何员工忠诚于企业。忠诚纯粹是员工的心理感受和自觉自愿行为,强制对它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当员工内心深深感受到企业对他的工作、生活及未来的真诚负责时,他就会与企业实现心理上的交换,将心比心,自觉自愿地忠诚于企业、奉献于企业。否则,忠诚便无从产生。
哪些企业赢得了员工的忠诚
那些能够赢得员工忠诚的企业无一不是对员工承诺且确实担负起了一定责任,表现了忠诚(如为他们提供职业保障、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和待遇、帮助他们自我实现等)。 以哈理逊公司为例,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之时,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几乎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等待董事长宣布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可不久他们收到了公司向全体员工支薪一个月的通知。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发愁时,他们又收到了一个月的工资。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之时,能得到如此照顾,员工们感激万分。于是,他们纷纷涌向公司,自发清理废墟,擦洗机器,三个月后,公司重新运转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解数,日夜不停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