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企业管理培训体系的研究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2月29日

  三、加强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1、修改完善相关培训管理制度

  修订和完善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实施办法,明确公司、部门、个人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各单位和各类人员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和任务,确保各级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实施,落到实处。

  2、继续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职工终身学习机制

  企业要持续不断地创建学习型组织,推广创建工作的典型单位和典型经验。逐步建立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和终身学习机制,促进员工培训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实现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3、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

  一是着力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三是做好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针对不同需求,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

  4、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职级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干部在任期内必须达标,后备干部不获得任职资格不得提拔使用。二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三是把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选拔任用、职称评定中,形成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5、建立完善职工的学时考核制度

  部门和分支机构领导人员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15天(合90学时),5年脱产培训时间累计应达到3个月以上。其他管理人员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合72学时)。管理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岗位知识培训,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

  6、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授课制度

  领导就是教练。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在线培训的主力军,培训下属是上司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培训的重点需涵盖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领导者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质与量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7、建立健全职工在职自学制度

  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单位应当对职工在职自学给予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8、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教育培训的评估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9、建立完善教育培训例会制度

  由总公司主管人力资源管理的副总经理任主任,成员由公司相关机关部门、院校及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其内容主要是讨论制定培训工作的政策、落实公司职工教育发展规划、协调各系统培训的管理等。

  四、改进管理人员培训的对策措施

  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不断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形成“抓层层,层层抓”的培训格局,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促进培训工作不断上台阶。

  (一)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

  为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打造百年企业,使各级管理干部能够与时俱进地站在企业发展的前列,必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落实全员培训,使教育培训既是各级领导及管理干部应该享受的权利,也是各级领导及管理干部必须履行的义务。促使各级管理干部自觉进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境界。

  (二)推进“全方位”和“分层次”的教育培训途径

  1、开辟多种海外培训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

  (1)每年组织1—3批领导人员到国外著名企业进行学习考察、研修等,学习吸收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并结合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和思路,培养一批掌握本行业及相关行业技术发展报考、了解国际市场变化趋势、具有国际运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2)与国外著名企业合作培养高层管理人才。每年选派10人到国外著名企业进行为期2周的培训,学习国外著名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公司培养高层管理人才。

  (3)按照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要求,有针对地选派领导人员赴国外一流企业学习考察本行业的流程设计、工艺配备、管理方法,为全面提升本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培养高中层管理人才。

  2、利用国内优势教学资源,培养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

  (1)每年选派2—3人(公司领导、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领导后备人选)参加由国家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为公司培养高层管理人员。

  (2)与国外著名企业在中国的培训基地合作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与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培训中心合作建立国内培训基地,每年培养50—100名部门及分支机构领导人员,通过与世界著名企业管理层的深度交流,加速中高层管理人员观念更新和管理能力提升。

  (3)建立职业经理人培训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经理人队伍。分期分批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授权的权威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经理人培训和资格认证,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利用国内知名院校的教育资源,选派年龄在40岁左右的在职中高层领导人员参加每两年一期的EMBA课程进修班,让他们系统地掌握管理理论,提升管理水平。

  (5)每年定期聘请一些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给厂处领导作国家经济走势、社会发展、技术发展、政策法规、管理理念、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层次高、较权威、前沿性的讲座、报告会。

  (6)每年选派1—3批人员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考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以开拓视野,更新知识、更新观念。

  (7)每年聘请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教授适时开展国家方针政策走势的讲座,提高各级领导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

  (8)建立专业知识短期轮训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根据各级管理人员岗位素质要求,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执行力为目标,分专业开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岗位素质和能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轮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天(或12学时)。

  (9)广泛开展高层领导人员读书活动。在这些领导人员中大力营造学习风气,养成学习习惯,储备管理知识,提高能力素质。

  3、加强实际锻炼,通过锻炼加快管理人员的成长

  (1)交流锻炼,增长才干。通过建立工作轮换制度,培养一批具有经营、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让更多的有潜力的人才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对于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多岗位锻炼,不断充实企业管理、财务、营销、内部审计、研发、技术管理知识,提升把握全局的能力。

  (2)通过课题攻关等方式,培养锻炼各级管理人员。企业每年组织部分管理干部进行专题研究,以3—5人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确定相关的课题,进行调研,形成课题报告,通过课题攻关解决企业管理方面的难题,锻炼管理干部。

  (3)大力推行采取“干中学、学中干”的培训方式。在培训中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他们能将学到的知识能力变为在不确定环境中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

  (4)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机关部处室与基层单位、主体厂与子公司间的厂处领导人员相互挂职锻炼1至2个月,充实工作经历,提高管理能力。

  (5)通过交叉任职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党群和行政领导人员通过交叉任职进行岗位培训,扩大领导人员的知识面,增进党政领导的相互了解,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6)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提升管理能力。根据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和各级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一方面提前做好各级后备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将后备人才放到关键的科研、生产、管理等岗位进行锻炼,使其迅速成才。

  (三)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1、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做好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

  弄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任职经历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

  2、重点抓好“一支队伍”和两个“人才库”建设

  一支队伍就是专职教师队伍。两个“人才库”,一个是公司内兼职教师人才库。另一个是公司外师资人才库。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的培训方法、科技前沿技术,跟踪本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大力培养有开拓创新意识,能力强、素质高、职业操守好的“多面手”教师。吸引和鼓励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整合企业内部院校教育培训资源

  对企业内部院校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种教学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和培养学有所长、专业所缺的“双师型”教师。引导专兼职教师围绕企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开展教研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培训水平。给公司各单位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4、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应根据企业教育和成人学习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商业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等更加有效的培训形式,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并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学员学习的便捷性和即时性。

  (四)不断增加教育培训投入,给管理人员培训提供充足的支持

  1、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培训基地建设的投入

  为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逐步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比例,不断增加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和培训基地建设的投入。

  2、拓展培训基地

  完善常规培训基地,以企业现有的培训中心为基础,加强硬件建设,提升装备水平,使之成为与企业形象相匹配的国内一流的管理干部常规培训基地;在企业总部所在地以外地区建设一到两个适合中高层管理人员封闭式高级训练营;在国内选择一到两家国际著名企业培训中心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企业的国内合作培训基地;在国外选择一到两家世界优秀钢铁企业和贸易机构作为境外考察研修基地,为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和“两个基地”人才梯队建设提供稳定的实训场所。

  3、加强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经费管理工作

  为确保厂处领导人员境外培训和考察所需的经费,根据《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企业每年应在其他管理费用中单列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经费,不占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