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是某著名高校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就参与过多个大型的自动控制工程,主要负责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在多个企业中担任过技术顾问,在业内享有声誉。2005年,从学校毕业后,小林接受了国内一家知名民营自动化控制企业的高薪聘请,出任其技术研发骨干。作为特殊人才和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公司为小林提供了高额的薪资报酬,还配备多名助手,为其开展顺利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小林不负众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带领项目组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并多次高效处理工程方案设计、图纸审核、现场实施、竣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2006年第2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4%。然而,正当公司提出要为小林加薪之际,小林却意外地提出要辞职,即使要支付高额违约金。
“工作顺利,待遇优厚,为什么要离职?”“宁愿支付高额违约金也要离开企业,是不是被人挖走了?”带着种种疑惑,人力资源部经理与小林展开了深入的离职面谈。
“公司知道我关注什么吗?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吗?知道我的个人发展目标是什么吗······”人力资源部经理被小林一连串的问题问住了,的确,公司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即使是公司的核心、骨干员工!
无庸置疑,骨干需要优越的待遇、需要得到认可,但对优秀人才来讲,这些并不足以留住他们的心。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上海青年报》发布的一项求职报考调查结果表明,有70%的人在回答“导致个人跳槽的直接原因”时选择了“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只有9%的人选择“谋求更高的薪资”。小林做出辞职的决定绝不是偶然,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蓝图及企业可提供的发展空间,发现企业在短时期内难以为自己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要寻求更适合我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必须要辞职”。
调研结果也发现,在民营企业中,优秀员工突然辞职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出现的普遍现象。现阶段,企业方更多从薪金待遇、物质奖励、职位晋升等方面激励员工,也有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列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如平安保险公司倡导“员工终身规划”,从员工进入平安的第一天起,就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在企业中发展事业的计划,使员工“依存于平安,发展于平安”。
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从员工需求的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的责任,而不是福利。21世纪,人才才是企业里最宝贵的资本,是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企业和员工之间完全可以是双赢关系,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只将员工看成是打工者,而应当看作是影响企业成败的战略合作伙伴。
其次,从企业角度讲,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企业保持稳定、有利于开发员工的职业潜能、实现企业目标。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大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度和忠诚度,提高成员的稳定性。相对于人员更迭频繁的企业,一个成员相对稳定的企业能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效率更高;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潜能,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企业该如何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从个人的角度看,职业规划一般有三个步骤:“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做出行动”。这三个步骤同样适用于企业推动的职业规划项目,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个人职业规划的主动方为当事者本人,而企业中则往往是HR或者企业的中高层,要达到好的效果,绝不能只是一厢情愿,企业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职业规划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他才会全身心地参与进来。
认识自我是起点
职业规划的起点是帮助员工开展深入的自我分析,通过分析,帮助员工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技能水平;明确自己的性格,把握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开发、改变或重塑自己,跨越自身的障碍,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要了解一个人并非易事,苏轼曾写道:“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开展职业规划需要了解大量的个人信息,如个人的成长轨迹,进行现状评估,然后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勾勒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单凭人力来完成这些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需要借助信效度良好的人才测评工具,如职业锚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动力人格测验、能力测验等。
了解环境很关键
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首先要分析自己,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具备的是对于环境的识别能力。成功的职业规划绝不是闭门造车,除了深入分析个体自身特点外,还需要了解和分析与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周围环境,如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公司文化等。
而且,员工职业规划不应该只停留在个人层面上,它必须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周围的同事、与所在的部门、团队相结合,共同分析。以动力人格测验中的双向沟通报告为例,假如你是一个感觉型的人,那么你关注现实而具体的细节信息,但是如果和你共事的人是直觉型的,他们更加关心宏观而模糊的概念或是可能性,在你看来,他们的想法简直是无法实现的,你更喜欢与有耐心的、能够脚踏实地做具体事情的同事共事。相反,如果你是一个直觉型的人,你关心整体和全局,而不是具体地去做事,你会提醒感觉型的同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但是很遗憾,你发觉他们总是在小事上浪费时间而错过机会。即便是同样类型的人在一起共事,也会有其优劣势,如果两人都是外向型,就缺少了倾听者,如果都是内向型,沟通可能就变得不够充分;如果能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差别,员工就能更好地理解和体谅别人,在遇到矛盾、冲突的时候,也就能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心动不如行动
“认清自我”、“了解环境”,这是帮助员工“知己知彼”的过程,但“认识并不等于行为”,企业推行员工职业规划时,还需要辅助员工将在“知己知彼”过程中收集到的各方面进行整合、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确定行动计划、付诸行动。对个人来讲,“职业规划的终极目标是知己、知彼,有勇气行动,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整体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企业所扮演的一直是配角,员工才是真正的主角。当然,员工在实践行动计划时,企业还可以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帮助员工顺利地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内容。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在寻找和追求目标的漫长旅途中,优秀人才就是那群走在前列、健步如飞的旅行者,如果这时企业阻碍了他们的前行,他们必然会离开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企业能否留住优秀骨干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之有机会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兴趣、特长、理想等,根据员工的职业目标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使之看到他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通过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结合实现企业发展,达到企业目标,创造出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真正做到留住优秀人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