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政策研究学院(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去年薪资最高的20位公司高管,其平均年薪为3,600万美元。一家典型的财富500公司(Fortune 500)的首席执行长(CEO)虽然挣得没有这么多,但是平均1,080万美元的年薪也相当可观了──这可是一个普通员工年薪的364倍多。而四十年前,高管薪酬水平只不过是普通员工的20至30倍。
高管薪酬的上涨趋势已经引起华盛顿方面的广泛关注。去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企业披露更多有关高管薪酬的细节,但是投资者仍然很难读懂企业所传递的信息。SEC主席克里斯托弗• 考克斯(Christopher Cox)最近抱怨说,要看懂企业呈交的高管薪酬报告,简直跟理解博士论文一样困难。今年4月,美国众议院批准了有关股东必须对高管薪酬享有话语权的提案。虽然白宫(White House)对此表示反对,该议案成为法律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不过民主党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大选年就此大做文章。
且慢。
其实,CEO薪酬暴涨的背后自有其经济学原因,这意味着即便股东被赋予决定权,他们也无法降低高管薪酬的水平;实际上,他们可能继续任由高管薪酬大幅上涨。这是因为在过去四十年间,美国经济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寡头垄断资本主义变成了超竞争的资本主义。在此期间,CEO薪酬出现了天文数字般的增长,但是投资者的回报也是如此。
四十年前,一家大型企业的CEO在很大程度上不过一个官僚,他负责某个大型、高产的系统,其管理是标准化的,其竞争对手是温和的。那是一个稳定的寡头垄断时代──工会是庞大的、市场是可预测的,股价是表现平平的。然而,现代企业中CEO们处境已完全不同。寡头垄断基本上已经成为历史,市场准入门槛很低。竞争对手时刻都在全方位发力,他们要吸引那些太容易就见异思迁的消费者们,他们要拉拢那些一看到竞争对手股价有上涨苗头就迫不及待掉转方向的投资者们。
雪上加霜的是,企业的任何一家竞争对手都能够享受到相似的全球供应链和分销链。来自世界各地的低成本供应商对他们来说就是触手可及,而且他们能够象竞争对手一样轻易地将工作外包到海外。他们能够从众多供应同类软件的企业中选出同样高效的软件精简自身业务。他们能够以基本相同的条件获得新的投资资本。他们还能进入各种分销渠道,这些渠道的效率毫不逊色,有些甚至非常相似。
因此,现代企业要如何吸引和保留消费者和投资者(他们也能够获得越来越准确的对照信息)呢?现代企业怎样才能独树一帜呢?这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它们的CEO了──他们必须足够智慧和坚毅,还要拥有足够的驱动力来为公司兢兢业业地寻找并挥动竞争利器。
没有标准的教科书可供参照,也没有公认的策略可供效仿──如果有的话,竞争对手早就在用了。经过实践考验的人才很少,因为只有极少的高管人才挺过现实的考验并取得成功。大多数企业的董事会都不想去冒选错人的风险。招募错误人选的代价可能非常高昂──而且会立竿见影地从重挫的股价中反映出来。董事会愿意为 CEO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支付越来越高的回报,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也愿意这么做。虽然家得宝(Home Depot Inc.)前任罗伯特•纳德利(Robert Nardelli)是个反例,但是对投资者来说,高管薪酬通常是物有所值的。
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据。在1980至2003年间,美国500家最大公司的CEO薪酬的水平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增长了五倍。太过分了吗?投资者有不同视角。因为在此期间,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这些公司的市值也增长了五倍之多。举例来说,2005年埃克森美孚 (Exxon Mobil)实现利润360亿美元。于当年退休的前任董事长李•雷蒙德(Lee R. Raymond)拿到的包括股票和股票期权在内的薪酬方案总计将近4亿美元。太多了吗?埃克森美孚的投资者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此期间获得的回报率高达 223%,超过了其它石油公司股东平均获得的205%,超出的部分约合160亿美元。雷蒙德拿回家的只不过是这160亿美元的4%而已。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转向超级资本主义,CEO们越来越不像官僚,而是越来越像享受电影票房分成的好莱坞明星了。如今,好莱坞最抢手的明星能够享受到全美各大影院票房收入15%左右的分成。20世纪40年代,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每部影片的片酬为10万美元,约合现在的80万美元。但是,那时的好莱坞身处大型电影公司的寡头垄断之下。今天,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每部电影的片酬将近2,000万美元。
电影公司之所以愿意支付如此高昂的片酬,是因为比起这些超级明星带来的票房收入以及随之而来的利润,片酬仍然只是一小笔支出。现在的电影公司不仅要和业内的对手激烈竞争,还要应对来自各种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的挑战。同样地,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它们也愿意为此支付CEO丰厚的薪酬。
如果你认为股东会遏制CEO的薪酬,那么不妨看看英国的情况。自2003年以来,英国证券法赋予了股东更大的有关英国企业CEO薪酬的决定权。尽管如此,高管薪酬还在继续大幅攀升,而且直逼美国CEO的薪酬水平。
只要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表现出色,英国的投资者就不会在意CEO的薪酬高低。全面披露股东批准高管薪酬信息的规定,可能会增加CEO证明自己物有所值的难度,特别是如果他所在公司的股价在自己的任期内出现下跌,或者没有超过业内同类公司的均价。不过,考虑到对明星高管的争夺日趋激烈,披露规则和股东批准可能会导致CEO薪酬涨得更高。
以上对CEO薪酬飙升的经济学解释并不能掩盖这种现象从社会或者道德意义上的不合理性。它只能说明投资者认为给CEO这样的高薪是物有所值。但是作为寻常百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表示反对。2006年初,在接受《洛杉机时报》(Los Angeles Times)和彭博通讯社(Bloomberg)相关调查的美国人当中,有80%的美国人都认为CEO薪酬过高。无论受访者的收入或者政治倾向如何,他们的反应基本一致。不过,如果这个国家希望遏制高管薪酬水平,争取更多的股东权益并非良方。和牵制好莱坞明星、私募资本公司经理人及对冲基金经理的薪酬一样,答案就是针对这些炙手可热的超级人物的超级薪酬施以更高的边际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