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有两项统计,海淀区都独占鳌头。一是截止到4月2日晚24时个税申报的最后期限,北京市共有25.5万人进行了年所得超12万元的个税自行申报,其中海淀区6.5万人,占全市的1/4强。二是今年高考,全市分数过700分的考生,2/3来自海淀,其中还包括文理科的状元。这是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个地方年收入过12万的人多,说明其有钱的人较多,比较富裕。一个地方高考高分的学生多,说明其教育比较发达。如果这两者同时集中于同一个地方,那么可以推定,收入与教育之间是有关系的,至于是收入决定教育还是教育决定收入,则可以进行学术上的探讨。我个人曾就教育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做过专门的研究,是基于模型和全国性的数据之上的,结论表明,教育是决定收入高低的重要因素。若根据雅柯布。明瑟的研究,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1/4可由教育等人力资本得到解释。因此,有理由相信,海淀区丰富的人力资本储备是其教育发达、收入高的重要原因。但雄厚的教育基础和人力资本是否一定会带来高的收入,则不尽然。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还会记得,“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字眼,在80年代几乎出现在各种大小报刊上,说明那时的高人力资本并没有带来高收入。
是什么因素改变了这种状况者或说恢复了教育与收入之间的正常关系?是市场。最近30年,我国最大的变化是市场已经成为了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和资源价值的主要评判者。市场配置资源,就能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即资源能各尽所能。其结果是同样的资源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比如根据有关研究,1978-1989年期间,我国GDP增长率中的21%可由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改进来得到解释。由市场来评判资源价值,人力资本的价值就会得到彰显,因为在市场的平台上,人力资本会为自己开路,找到尽其能的地方,并得其所。因此,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史,我们就会发现,哪个地方和部门先引进市场,哪个地方和部门的收入就相对较高。比如之所以有“脑体倒挂”现象,是因为当时的脑力劳动者多集中在没怎么改革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体力劳动者则多集中在改革得比较早的工业、农业和商业部门。后来市场在特区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彻底,深圳就成了财富的象征,大量资源涌入深圳。再后来,市场在全国铺开,北京也沐浴着市场的阳光,像海淀这样人力资本密集的地区,自然会迸发出财富创造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就正如水温从99度上升到了100度,市场是最后一度,这最后一度犹如魔力,使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不断放大。
一个地方若能出现人力资本与收入的这种良性循环,就个地方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进入。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内容之一是要适度缩小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要自行申报纳税,这是“调高”的举措。对低收入者呢?增加公共支出,扩大社会保障,当然是很必要的,但从长远和根本来说,是要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诚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淀是独特的,甚至是唯一的,但它给人的启示却很多。从前述可知,至少有二,一是重教育,重人力资本投资;二是重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