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讲,组织可以设立一个BBS或者留言板,来收集各种新奇古怪的想法,组织轻松高效的主题讨论会让所有成员发表看法,在不断的交流和讨论当中,完善和发展,最终获得对组织有利的建议。
最后,相互信任
人们的相互信任是共享和交流的基础。
信任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交往才能建立。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组织当中,分享与交流是愉快的,人们愿意彼此分享知识,交流想法,同时创造出令人惊讶的生产力。
组织应该允许成员们花上一段时间来相互了解,建立起信任关系。对经理人来说,取得下属的信任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下属信任你,才会对你畅所欲言,而他们的某些看法和建议,可能对经理人来说至关重要。
具体来讲,组织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并且尽量保持团队成员的稳定,使得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信任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题外话
除了分享和交流上的障碍之外,案例中的情节还体现了其它的一些问题,作为促进分享的题外话,也在这里唠叨几句。
第一,计划由谁来制定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计划是经理单方面做出的,尽管经理后来征求了成员的意见,但那只是在告知了已经分配好的任务和时间之后的例行公事而已。显然项目成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没人有意见。
据统计,从计划的完成情况来看,由上级单方面制定后分配给下级的计划,完成情况最差;由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的计划,完成情况比较好;由下级主动制定的计划,完成情况是最好的。
在案例中,经理完全依照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调度资源和安排计划,没有在计划制定之前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尽管没人对他的计划提出异议,但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不好。
第二,提前量的消耗
从小李在场景三的对话中可以发现,小李其实只用了1周的时间就完成了计划模块的任务。但是,这个的提前量并没有体现在项目进度上,而是被他自己消耗掉了。反而是小王的进度延误,直接反映在了项目的进度计划表上。
这个情况在《关键链》中曾讲到过,“一个步骤的延误会转嫁给下一个步骤,而提前完工赚得的时间通常会浪费掉。”
经理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错误的估计了工作量和人员能力,而且没有找到正确的关键路径来监控项目进展,项目后来出现延期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