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算长,从1988年开始试点,1996年全面推行监理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监理单位已有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质量,节约了投资,缩短了工期,同时也为我国的工程建设能争取到世界银行等金融组织的贷款,以及与世界进一步接轨创造了条件。由于我国工程项目建设实行监理制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目前监理状况而言,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社会上现在流行这样几句话:一等人搞开发,二等人搞设计,三等人搞施工,四等人搞监理。轰轰烈烈的建设监理如今怎会走入这等怪圈?以后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对我国的建设监理事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2、监理企业的现状
作为行业中人,本人在调查了省内外不同资质等级的建设监理企业30多家后,结果发现,监理企业素质普遍较差,何谓企业素质?“素质”通常是指事物内在的特性。所谓企业素质,简单地说就是组成企业的人力、物力、技术和组织等各种因素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企业生成和发展能力。监理企业素质的内容大体包含其内在因素和外在表现两个方面,如人员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以及作为外界表现的企业应变、竞争、盈利和再发展等生成和发展的能力。企业素质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决定着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那么,如今的监理企业素质又是何种状况呢?调查得出的结果如下:
其中:
A—领导者个人的政治思想觉悟、政策水平、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年龄健康状况等均为优良。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有很强的结合力;职工队伍的年龄、职称比例结构合理,职工的品质、体质、知识、技能和能力一流;企业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科学化。
B—领导者个人及领导班子的素质较好,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职工队伍结构和个人素质较合理(85%满足规定要求);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基本适应工作需要。
C—领导者个人及领导班子的素质一般,能勉强工作;职工队伍结构和个人素质较一般;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一般。
D—领导者个人及领导班子的素质差,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职工队伍结构失调,个人素质差;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基本无。
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能适应形势需要,有良好经营状况和竞争实力的建设监理企业约占13%,而勉强维持或不能胜任监理要求的占了37%,处于二者之间的企业约占50%.
3、对监理现状的分析
之所以形成如此现状,其原因主要有:
(1)成立监理企业的背景复杂。我国的工程监理发展较快,社会监理单位成立之初鱼龙混杂,有独立的监理公司、监理事务所,也有兼营的设计院、科研院所及咨询单位,甚至政府机构为了疏散富余人员和缓解经费紧张而成立监理公司。
(2)监理人员组成不合理。一方面,领导层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原有相关行业的佼佼者,甚至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另一方面,一般的监理人员,年龄和职称结构走向两个极端,约60%是大中专院校的年轻学生(有刚毕业和毕业后干得不顺心的),30%是退休后聘用的老同志以及兼职人员,他们有的缺少体质,有的缺少经验和技术,思想也不稳定。
(3)微薄利润的副作用。尽管国家规定了监理费用收取的参考标准,但由于监理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业主的不配合,监理费特别是房建监理费和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少得可怜,监理单位很难再抽出钱来聘用高级人才和在其他方面装备自己。
(4)审批监理单位资质时行业主管把关不严。从实施监理制以来,国家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和法规,对监理人员和监理单位的资质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要求。然而许多地方的行业主管在审批资质时,由于人情和自身业绩等因素的影响而把关不严,人员资格虚假,重复登记审批等等。
(5)目前监理市场不规范。强制性监理与不规范业务竞争的反差太大。在我国实行强制性监理的同时,市场竞争行为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规范。一些实力差的单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监理权,盲目压价(不包括业主压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监理企业的积极性以及自身素质建设。以如此素质为业主服务,怎能让业主放心和处好关系?
(考试大监理工程师站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