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监理工程师>综合辅导

监理:后浇带设计与施工的质量控制(三)

来源:233网校 2008年9月11日
  2.2.中控制
  (1)钢筋控制。监理应检查后浇带内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搭接长度和接头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尤其是后浇带内钢筋如果断开,则要求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的百分率不超过25%,焊接接头不超过50%。后浇带内钢筋由于暴露时间较长,钢筋锈蚀在所难免,故混凝土浇筑前,应要求对钢筋表面颗粒状或片状老锈进行除锈处理。若有钢筋被踩弯或压弯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要求及时进行矫正。
  (2)模板支撑体系控制。监理应要求其模板支模架子一次性安装成型,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好以后再进行拆除,确保板底平整。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在后浇带跨内的梁板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因此,监理要求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否则可能引起各部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问题。这部分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待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由上向下顺序拆除。
  (3)两侧接缝收口控制。如采用钢丝网时,制作的单层钢丝网片必须绷紧,并且钢丝网片与钢筋支架绑扎必须结实、牢固;钢丝网片板与钢丝网片板之间的接口及下口50mm保护层的接口必须封闭,50mm保护层露口下方遇底板纵向钢筋处可采用将下翻网片剪开;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振捣棒宜离钢丝网片应控制在300mm左右,避免强振及贴边振捣,并且严格控制振点间距在400mm左右。如采用快易收口网时,混凝土振捣宜控制在距快易收口网450mm左右,振捣时聚集到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应尽快排除,要保证快易收口网后面没有空隙产生,也不可让混凝土浆沿网下流;在地下室底板施工时监理应要求快易收口网的上、下边界距底板上下表面各50mm,以免快易收口网形成贯穿底板通缝,为渗水提供通道。
  (4)混凝土浇筑控制。监理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并留下记录。在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过程中,应采取对称浇筑的方法,保证后浇带模板不会位移;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清理干净后浇带中杂物,将两侧混凝土的松散石子凿除,表面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水泥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应尽量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且宜选择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一般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为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失,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振捣时间应适当延长,待1~2h后再抹平压光数遍,减少表面裂缝产生。
  (5)防渗漏措施。采用适合工程特点的后浇带接缝形式和其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做法是做好防渗漏措施的关键,通常应采取企口缝或阶梯缝,并选择接缝中部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的组合做法;如采用钢板止水片防水,则钢板止水片接头必须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50mm,焊接必须 4 个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须饱满,无夹渣、咬肉、气泡;在内墙、顶棚后浇带接缝处用柔性弹性腻子涂刷两遍,可避免在结构的沉降及伸缩过程中产生细小裂缝;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的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6)半成品保护措施。为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清理方便,后浇带的沟槽向两侧做泛水,并在后浇带排水端头部位砌筑集水井,用来清理后浇带中的垃圾及积水。两侧集水井应及时抽水,保持后浇带处于无积水状态,降低钢筋锈蚀程度;为了便于地下室大底板后浇带内部清理及止水条的安装,需将后浇带处的底板上层钢筋在适当位置切断,留出人孔,待后浇带封闭时,将切断钢筋焊接补齐;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用高压水枪及时清理后浇带内的浮浆,水枪清理不动的浮浆及时用长钎捣碎,这样即使有一些松散、松动的积沉物,以后清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在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之前,后浇带的两侧应采用砖砌档墙以及上口采用木盖板进行全封闭保护,防止混凝土、砂浆结块污染及建筑杂物大量堆积,防止损坏外贴式止水带,防止工程施工中钢筋污染,保证钢筋不被踩踏。
  (7)成品保护措施。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进行施工作业;在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养护措施可采取喷洒混凝土养护剂的方法,此法可有效保持混凝土内水份不蒸发,在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的情况下使混凝土得到有效养护,强度不断增长,且有可能避免表面裂缝的产生。   
  2.3.后控制
  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监理应按照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质量验收,并及时收集整理下列文件和记录:设计变更文件;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抽样试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监理巡视、旁站记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及回复单;监理工作联系单;施工音像资料;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参考文献:
  [1] 龚晓南,严平,俞建霖。第三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2] 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考试大监理工程师站点编辑)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