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通病特征
1.1.1.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路面纵横坡变碎、行车颠簸。
1.1.2.路面出现纵向裂缝,|考试大|注册监理|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1.1.3.路面出现横向通裂,裂缝处出现错台。
1.2.形成原因
1.2.1.设计方面
1.2.1.1.地质勘测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原沟塘地段没有堪查清楚,对横向地层分布情况也钻孔较少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
1.2.1.2.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处理效果不明显。
1.2.1.3.软土地基处理设|考试大|注册监理|计不设渐变段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路段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
1.2.1.4.等载或超载预压路段预压期预计不足。
1.2.1.5.软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规范规定设置反压护道或反压护道宽度不足,造成填筑过程及运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滑动破坏。
1.2.1.6.高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土路段,|考试大|注册监理|对填料的调查选择欠周到,设计取土坑沿深度方向土质变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能的变异,形成不均匀沉降。
1.2.1.7.高填土路堤设置的暗埋式通道设计长度不足,不能满足超宽碾压要求。
1.2.1.8.路基排水设计不完善。
1.2.2.施工方面:
1.2.2.1.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原材料进场未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1.2.2.2.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
1.2.2.3.使用不适宜的填料又未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1.2.2.4.不同土类的填料|考试大|注册监理|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变异。
1.2.2.5.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作妥善处置形成的沉降差。
1.2.2.6.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1.2.2.7.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1.2.2.8.分层填土辗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差。
1.2.2.9.分层填土未经初步找平,压实不均匀。
1.2.2.10.施工检测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存在虚假现象。
1.2.2.11.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漂石粒径过大难以压实均匀。
1.2.2.12.高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度下降。
1.2.2.13.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