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行政法基础知识(1)
5、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等要素构成。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① 行政主体
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且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可能是国家依据宪法和组织法设立的行使国家行政权的 国家行政机关,也可能是依据法律通过授权取得行政权的行政机构、公务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行政主体具体通过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界定,在各级国家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就是公务员。
公务员有对外代表行政主体的权力,也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外部行政管理关系中,公务员代表行政机关、以所在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结果归属于相应的行政机关,而其非公务行为的结果应由自己承担责任。
② 行政相对方
也称之为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行为和精神财富等。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的总和。
6、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而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7、行政行为的分类
(1)以行政行为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
(2)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3)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程度为标准,可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该行政行为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应申请的行政行为。
(5)以决定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可分为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多方行政行为。
(6)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7)以行政行为的表现方式为标准 , 可分为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例题:
1、(课后习题)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该行政行为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 )。
A.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应申请的行政行为
B.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C. 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D.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A ,教材第228页。
相关推荐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一章05-23
- 2016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章05-23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二章05-23
- 2016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九章05-23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汇总05-03
γרҵ | ʦ | ԭ/Żݼ | ||
---|---|---|---|---|
2017û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Դ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