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
2.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①通过直接参与分配,对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进行调节,使之趋于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②通过财政收支流向的控制对社会总供求结构进行调节,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社会经济效益;③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控制,调节初次分配的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是通过财政手段实现的。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① 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的赤字政策和结余政策可以分别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缩小的功能。
② 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
③ 国债;
④ 财政补贴;
⑤ 转移支付。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政策措施中,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
A.发行国债
B.调控利率
C.财政补贴
D.干预汇率
E.转移支付
[714080201]
『正确答案』ACE
3.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平衡财政政策、盈余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1)平衡(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平衡,从而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性也不产生紧缩性影响。
(2)盈余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赤字,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社会总需求、消除总需求膨胀的效应。
(3)赤字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或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规模。
2007年的财政政策:
******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
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2009年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得到了较好的执行,2009年第二季度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积极财政政策对抵制经济下滑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了经济若干方面的发展。从宏观经济态势和需求来看,要坚持积极财政政策,以稳定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今年在综合分析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中央决定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两会”记者会上,谢旭人部长已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进行了重点阐释。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三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例题?单选题】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 )。
A.结余政策
B.扩张政策
C.平衡政策
D.紧缩政策
[71408020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此时需刺激需求,采用扩张财政政策。
【例题?多选题】财政政策的类型有( )。
A.激进财政政策
B.平衡财政政策
C.盈余财政政策
D.赤字财政政策
E.保守财政政策
[714080203]
『正确答案』BCD
(二)货币政策
考试内容:货币政策(掌握其涵义和类型)。
1.货币政策及其政策体系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及稳定币值的一种经济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货币政策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来制定和执行的。
【例题?多选题】下列( )属于货币政策。
A.信贷政策
B.税收政策
C.利率政策
D.汇率政策
E.国债政策
[714080301]
『正确答案』ACD
2.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的。
货币政策的作用:
①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③通过对利率的调节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进而调节消费与储蓄的比重;④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⑤通过干预汇率、利用外贸等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存款准备金率:迅速抑制或扩大信贷规模。
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必须按规定把自己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率即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
(2)再贴现率:调整货币供应总量。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时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额的比率。
补充:贴现与再贴现
贴现是指企业或个人等商业银行客户由于资金需要,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
再贴现是相对于贴现而言的,商业银行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中央银行,得到中央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这是因为,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的再贴现成本,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成本增加,自然影响再贴现需求,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再贴现率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因而具有一种告示作用:提高再贴现率,呈现紧缩意向,反之,呈现扩张意向,这特别对短期市场利率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再贴现率具有调节灵活的优点,但也不宜于频繁变动,否则给人以政策意向不明确印象,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此外,再贴现率的调节空间有限,且贴现行为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如果商业银行出于其他原因对再贴现率缺乏敏感性,则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相关推荐
- 2016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九章05-23
- 2016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章05-23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二章05-23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一章05-23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汇总05-03
γרҵ | ʦ | ԭ/Żݼ | ||
---|---|---|---|---|
2017û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Դ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