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要求考生对农业及农业的发展规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使考生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内容及其在现阶段任务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一个新水平。
考试内容
(一)农业的概念、特点与发展
了解农业概念的内涵;熟悉农业概念的外延;掌握现阶段我国农业的概念。
掌握农业的基本特点;掌握农业生产的特点;熟悉农业经营形式的特点;了解农产品的特点。
熟悉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与水平、农业的经济形式、农产品的形态划分农业的发展阶段;了解按农业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农业的发展阶段。
熟悉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
(二)农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目标
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目标与方针。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与任务
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熟悉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
熟悉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经济背景与性质,熟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掌握增加农民收入的指导思想;了解现阶段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熟悉发展我国农业的五项重大措施;掌握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任务。
二、农 业 资 源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与考试,要求考生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概况、特点、合理利用及其管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考生开发利用各项农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并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重大战略性意义,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试内容
(一)农业自然资源概述
掌握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熟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性,熟悉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原则;了解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途径。
(二)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综合自然分区
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熟悉土地资源的特性;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了解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原则;了解水资源的概念;掌握水资源的特性;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概况及特点。
(三)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掌握农业资源系统的分类;了解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劳动力资源的特性;熟悉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概念和指标;熟悉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掌握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和途径;熟悉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概况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农业资源经济原理
了解人口经济原理;掌握地租和地价原理;掌握农业生态经济原理;了解农业自然资源自然力原理。
三、农业区划与农业生产结构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农业区划、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生产专业化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的掌握、熟悉、了解程度,加深对当前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理解,提高考生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考试内容
(一)农业区划
掌握农业区划的概念;熟悉农业区划的作用;了解农业区划的原则。
掌握农业自然条件区划,包括:单项自然条件区划和综合农业自然条件区划;了解农业经济调查评价的内容,了解农业生产部门区划的内容,了解农业技术改革措施区划的内容;掌握综合农业区划的各项要求;熟悉综合农业区划方案的择优原则。
掌握农业区划的定性分析方法、总体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掌握农业区划的定量分析法,包括:对比分析法、试算分析法和方案择优法;掌握农业区划的主要区划技术,包括:命名法和叠置法;了解农业区划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内容
掌握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掌握农业生产结构的多层次性。
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熟悉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的一般原则。
掌握农业生产结构的评价指标,包括:农业总产值结构比率、农业总产量结构比率、土地利用结构比率、播种面积结构比率、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比率、资金利用结构比率;掌握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三)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熟悉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包括: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
掌握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内容,掌握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总体关系,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总体关系中,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缘由;熟悉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抓好的几方面工作。
(四)农村产业结构
掌握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掌握农村产业结构的划分,了解农业生产结构是农村产业结构的二级结构;掌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
(五)农业生产专业化
掌握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概念,掌握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作用。
掌握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类型,包括:农业生产部门专业化、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农业企业专业化和农业作业专业化。
四、建设现代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要求考生对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有一个清楚和科学的认知;并通过学习能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提高考生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模式的认识水平。
考试内容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掌握农业现代化的含义;熟悉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的含义和内容;了解农业生产工具机械化的含义;熟悉农业生产工具机械化的过程。
熟悉农业社会化服务;掌握农业劳动组织和规模,掌握农业生产企业规模,掌握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
熟悉农业商品化的含义;掌握商品化的特征;了解农村城镇化。
了解农业发展持续化的趋势和意义,了解流通和消费现代化的趋势和意义。
(三)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熟悉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观,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战略与目标,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了解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概念;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内容。熟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和发展类型,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关键点。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
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农业的关系;熟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点;了解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关键技术。
五、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要求考生对农村土地承包的基本政策、土地的发包与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等有较全面的了解,以提高考生运用这些政策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农村土地承包概述
了解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的特殊性;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演进;掌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把握的基本政策。
(二)土地的发包与承包
掌握发包方及其权利与义务,掌握承包方及其权利与义务;熟悉家庭承包的原则与程序,熟悉其他方式的承包。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
掌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掌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原则;熟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管理。
(四)农业承包合同管理
了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基本概况,了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掌握农业承包合同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农业承包合同的法律约束力;熟悉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了解农业承包合同的档案管理;熟悉无效合同的确认和处理;掌握农业承包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掌握违约责任。
(五)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
了解引发纠纷的原因;熟悉土地承包纠纷的特点;掌握处理土地承包纠纷的原则,掌握处理土地承包纠纷的程序与方法。
六、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要求考生熟悉和掌握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基本方针和工作思路,了解农村税费改革内容、配套措施,熟悉农业税的管理、各项社会负担的管理。
考试内容
(一)概述
了解农民负担的概念及分类,熟悉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领导干部的责任,掌握对加重农民负担行为的查处,了解农民负担管理体系及监督管理职能,熟悉农民抵制不合理负担的正确方法。
(二)农村税费改革
了解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及配套措施,熟悉衡量农村税费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掌握对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行为的处分规定,了解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农业税及附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
了解农民应负担的税费项目,加强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的管理,熟悉农业税减免政策及村内筹资筹劳的管理,掌握农民负担监督卡及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制度。
(四)加强各项社会负担的管理
了解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集资的管理,了解农民的政府性基金的管理及取消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涉及农民的集资项目,熟悉涉及农民的罚款、摊派、经营性收费的管理,了解当前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的重点以及全面落实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四项制度”。
(五)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基本方针和工作思路
掌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工作思路。
七、农村合作经济统计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要求考生对农村合作经济统计的概述,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统计实务中的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有较为系统的理解,并且能掌握其操作技术。
考试内容
(一)农村合作经济统计概述
掌握农村合作经济的对象;了解农村合作经济的任务。
熟悉农村合作经济统计的范围;了解农村合作经济统计工作的环节;掌握统计研究的专门方法,包括: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分组法等。
了解农村合作经济统计指标的意义;掌握统计指标的设置,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熟悉统计分组的意义;了解统计分组的原则;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包括:分组标志的选择、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主要标志和辅助标志、分组界线的确定、组和组距的划分。
(二)农村合作经济统计实务
掌握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的格式;了解农村基层组织统计的目的和方法;熟悉农村基层组织统计的指标解释;了解农村生产要素统计的目的和方法;掌握农村生产要素统计的指标解释。
了解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统计的目的和方法;熟悉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统计的指标解释;掌握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的分析运用。
掌握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格式;了解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的任务;掌握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的范围,掌握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的指标体系,包括:总收入、总费用、可分配净收入总额、附报指标。
掌握村合作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格式,掌握村合作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包括:总收入的指标解释、总支出的指标解释、收益分配的指标解释。
了解乡村企业收益分配报表的格式;熟悉乡村企业收益分配报表的指标解释,包括:总收入的指标解释、总费用的指标解释、净收入分配项目的指标解释。
掌握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及负担情况统计报表的格式,掌握农民家庭经营统计的指标解释,包括:总收入的指标解释、现金收入的指标解释、财政性收入的指标解释、上交集体各种款项的指标解释、社会负担的指标解释,以及农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农民家庭出售农产品收入、从集体外获取转移性收入等指标。
八、农村合作经济会计实务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收益及其分配项目的管理要求和核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能够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考试内容
(一)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和存货的核算
掌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库存现金核算的一般要求,了解现金的日常核算和总分类核算。
掌握银行存款核算的一般要求。
掌握应收款项的管理要求,熟悉外部应收款项和内部应收款项的核算。
掌握存货计价的管理,熟悉存货的概念和存货入库、出库、清查等的核算要求。
(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核算
掌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固定资产增加、清理、折旧等有关业务的核算,熟悉固定资产的计价管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范围和不应计提折旧的范围、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了解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转让出售、对外投资等有关业务的核算,熟悉无形资产的概念。
熟悉递延资产的核算,了解递延资产的概念。
(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掌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债的概念,熟悉负债的计价原则,了解负债的分类。
掌握短期借款的核算,了解短期借款的概念。
熟悉应付款项、应付福利费、长期负债的概念。
熟悉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掌握资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公积金的来源及其用途,熟悉公积金的概念。
掌握公益金的概念及其来源。
(四)收入、支出和收益的核算
了解收入的概念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
掌握经营收入的核算,熟悉经营收入的概念。
掌握发包及上交收入的核算,熟悉发包及上交收入的概念。
掌握提留收入的核算,熟悉提留收入的概念。
熟悉其他收入的概念及其范围。
了解支出的概念及村合作经济组织支出的分类。
掌握经营支出的核算,熟悉经营支出的概念及其范围。
掌握管理费用的核算,熟悉管理费用的概念及其范围。
掌握其他支出的核算,熟悉其他支出的概念及其范围。
掌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收益的核算,熟悉收益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掌握收益分配的程序,熟悉收益分配的核算。
(五)会计报表
了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报表的定义及其种类。
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其编制方法。
掌握收益分配表的格式及其编制方法。
九、企业经营管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性质和任务及了解考生熟悉与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的内容,以提高考生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和任务
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经营管理的意义,了解经营与管理各自的含义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掌握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学习管理二重性原理对搞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任务,熟悉经营管理任务的具体方面。
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内容,经营管理内容所涉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
(二)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
了解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熟悉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
熟悉计划职能的含义,计划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职能的关系。
熟悉组织职能的概念和重要作用及与其他各职能的相互关系。
熟悉指挥职能的概念和作用,发挥指挥职能的前提条件及指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
熟悉控制职能的概念、控制职能的内容及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掌握控制的步骤、方法及控制应注意的问题;熟悉控制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
熟悉协调职能的概念、作用与意义,协调职能的内容、与其他职能的关系;熟悉五大管理职能的相关性与统一性。
(三)企业经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了解管理原则的概念,坚持管理原则对搞好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熟悉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
熟悉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内容,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及具体体现。
熟悉物质利益原则的含义及其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做法。
了解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原则的含义和内容,它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做法。
了解经济效益原则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熟悉各项管理原则相互配合的意义和综合运用。
了解管理方法的含义及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
掌握行政方法的含义,行政方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范围,行政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掌握经济方法的含义,经济方法的内容、特点,经济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掌握法律方法的含义、内容、特点;熟悉法律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法律方法适用范围及法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掌握思想教育方法的含义和内容;了解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和形式、了解思想教育方法的作用和优点。
熟悉各种方法的互补性和综合运用的效果。
(四)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了解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和作用。
熟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具体内容,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含义,实行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内容,熟悉定额管理工作的内容、作用及如何做好企业的定额管理工作;了解信息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信息工作的特点及信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关系,了解企业建立与健全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熟悉企业中的主要规章制度及其建立与完善。
(五)企业管理者
了解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熟悉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权利与义务;熟悉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熟悉企业领导班子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对领导班子的基本要求;熟悉领导作风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熟悉领导作风包括的基本方面和基本要求;掌握企业管理中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及如何运用这些领导工作方法做好企业的组织管理工作。
(六)企业经营战略
了解企业经营环境的含义,它所包括的内容,认识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分析经营环境的重要意义、作用。
需要熟悉的内容:企业宏观环境分析的四项内容——市场、资源、社会和政治环境。企业微观环境分析两大方面——“关系户”和内部环境,特别是增强市场环境观念。
需掌握的是关于市场分析的内容。
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和含义特征,经营战略的种类;熟悉并掌握经营战略的四项基本内容——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了解在总战略中的三种类型:进攻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的含义及其运用特点。
熟悉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应具备的四项基本条件;掌握制定战略的工作步骤:确定方向,把握市场趋势,分析环境、确定方案和实施措施。
了解企业常用的经营战略,如生产经营战略、资源配置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科技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战略。
十、农产品市场营销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考试检验考生对农产品市场营销职能、农产品的价格策略、农产品的产品策略、农产品销售渠道策略以及农产品促销策略等的了解、熟悉与掌握程度、提高考生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水平及实际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
(一)农产品市场营销的职能
了解市场营销的含义,熟悉市场营销的微观职能、市场营销的宏观职能,熟悉各个具体职能的基本含义和实质内容。
(二)农产品的价格策略
掌握农产品价格的构成、弥补成本的含义,农产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实际内容,单位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含义和内容,农产品税收和利润的含义和意义。
熟悉农产品的价格策略,定价目标、定价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主要有:以维持生存为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销售增长率最大化目标;以高质量产品来提高产品价格,以市场份额为目标,以适应竞争为目标以及稳定价格为目标等。熟悉渗透定价策略、取脂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分档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及地区定价策略等。
(三)农产品的产品策略
了解整体农产品的概念,核心产品、扩展产品、产品观念等的含义。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含义,了解产品介绍期的特点、成长期的特点、成熟期的特点、衰退期的特点。熟悉产品营销具体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营销策略。
(四)农产品销售渠道策略
了解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熟悉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各个环节的含义,各个环节的类型,各类型的含义和内容。了解合理组织农产品运输的目的,按经济区划组织农产品流通的内涵,掌握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选择,各类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各类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及各类农产品适宜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工具使用效率和装载技术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改进包装技术,改进装载方法,组织双层运输,推广专用运输工具,集装箱运输等。
(五)农产品的促销策略
熟悉促销手段的概念,促销手段的构成要素,一个促销手段应由三个要素构成:即奖励、发送方法、传播途径等。促销目的:包括鼓励顾客尝试经营的产品,建立经营者产品的知名度,使顾客获得回报等。了解影响选择促销手段的因素,掌握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促销策略,熟悉农产品促销策略的选择及推销技巧的选择、各种推销技巧的内容,掌握售后服务,搞好售后服务工作,做好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扩大经营者的影响。
十一、农业企业经营活动分析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农业经营活动分析的意义、经营活动分析的任务、经营活动分析的原则、经营活动分析的内容以及经营活动分析的形式等的了解程度。了解考生对经营活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生产要素利用状况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对生产经营状况分析的内容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经营活动分析的内容和形式
了解经营活动分析的含义和意义;熟悉经营活动分析的主要任务,经营活动分析的基本原则;熟悉经营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的主要内容,生产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所运用的各项经济指标;了解经营活动分析的主要形式,包括:根据经营分析的内容和范围划分的分析形式,按时间安排划分的分析形式,按生产过程和分析任务划分的分析形式,按参加分析人员的状况划分的分析形式,以及各分析形式的特点、作用和适用范围的问题。
(二)经营活动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熟悉经营活动分析的两个方面的步骤,按分析对象进行分析的步骤,按分析工作程序而划分的分析步骤,以及各分析步骤的具体做法和要求;掌握经营活动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对比分析法的含义,对比分析法的种类,对比分析法的特点和要求,对比分析法适应的对象及分析的目的,对比分析法首先应明确的问题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含义,因素分析法的特点、操作步骤、适应范围及其简化形式和具体做法,差额计算法的计算步骤。
掌握比率分析法的含义,比率分析法的特点,比率分析法的内容;掌握结构比率分析法的含义、特点、做法和适应范围;掌握动态比率分析法的含义、特点、具体做法和适应范围;掌握相关比率分析法的含义、特点、做法及应用范围。
掌握平衡分析法的概念、平衡分析法的特点、平衡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及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
(三)生产要素利用状况分析
了解劳动力利用状况分析的含义、内容和做法;了解劳动力配备情况的分析,劳动力配备数量与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需要量的满足程度的分析,劳动力配备的合理性分析,劳动力构成及变动情况分析。
熟悉劳动力利用率的分析,包括:劳动力利用率的含义,反映劳动力利用率的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劳动出勤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掌握劳动生产率分析方法,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生产率指标的两种表现形式,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劳动生产率分析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熟悉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率的分析;熟悉土地利用率的主要经济指标、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方法。
掌握资金利用状况分析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包括:定额流动资金占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流动资金利用效果分析,产值资金率、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掌握固定资金利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固定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的指标,固定资金更新率、固定资产退废率、固定资产增长率等的计算指标和计算方法。
了解固定资产构成情况,劳动力固定资产的装备水平、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等的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固定资金产值率、固定资金利润率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等。
(四)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掌握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包括: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的内容和做法,产量增长动态的分析内容和方法,产量增减原因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企业资金实力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包括企业资金结构分析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企业资产结构分析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和计算方法。
掌握成本费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包括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的指标及计算方法、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以及成本构成情况的分析等。
熟悉经营利润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包括:熟悉利润额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利润率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掌握资本金利润率、资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的含义、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