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师考试大纲: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第四部分 统 计
第二十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统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统计、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统计指标的含义等;是否掌握统计数据及其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和变量的分类;是否掌握统计数据的来源、各种统计调查方彦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抽样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各种抽样方法,是否掌握统计数据的误差柬原、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考试内容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的含义。
二、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三、统计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的不同类型,变量的含义及其类型。
四、统计指标及其类型
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指标的分类。
五、统计数据的来沂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和间按来源,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场合,抽样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抽样方法简介,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含殳,特点和应用场合;第二手统计数据的来源以及使用时须任意的问题。
六、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数据的误差、误差的来源,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的含义、区别,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及栓查。
第二十一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应考人员是否掌握数据整理在整 个统计分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式,并能够对数值型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是否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设计要求,并能够合理运用统计表来显示数据。
考试内容
一、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频数与频数分布的含义,比例、百分比和比率的计算方法,分类数据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条形图的作用、特点和绘制方去,圆形图的作用、特点和绘制方法。
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的计算方法,顺序数据累积频率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数据的分组的含义和作用,数据分组的方法,上限、下限、组距、组中值的含义,组中值的作用和计算方法,数据分组的具体步骤,根据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
三、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的基本构成,统计表的设计要求,能够合理地设计和使用统计表。
第二十二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数据特征测试的意义,是否了解数据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的进行描述;是否理解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含义,并能够熟练掌握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不同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考试内容
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众数的含义、计算方法特点和应用范围,中位数的含义、计算方珐、特点和应用范围,算术平均数的含义、特点、应用范围,算术平均数在统计中的再要地位,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数的含义,简单几何平均的计算方法主要用途。
二、离散程度的测度
数据离散程度的含义,测度数据离散程度在描述数据特征中的作用,极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标准差和方差的含义、计算方法和应用,离散系数的含义、作用、计算方法和具体应用。
第二十三章 时间序列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时间序列的含义,并能够熟练使用时问序列的一些简单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能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考试内容
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时间序列的含义及茛构成要素,时间序列的分类。
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发展水平的含义,发展水平的有关概念,平均发展水平的含义,不同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含义,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计算力法,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种关系进行速度之间的相互推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含义、计算方法;速度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增长1%值的含义及其用途,增长l%值的计算方法。
第二十四章 统计指数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指数的意义和作用,是否熟练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否掌握指数体系分析的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指数体系分析买际问题;是否掌握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及编制方法。
考试内容
一、指数的概念、分类
指数的概念,指数的分类。
二、加权综合指数
加权综合指数的含义,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和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珐,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和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三、指数体系
总量指数、指数体系的含义,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和数量关系,指数体系的分析方法。
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及编制方法。
第二十五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等得要国民经济指标的概念、作用、计算方法和统计范围。
考试内容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作用,计算围和三种计算方法。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概念。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的概念。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的概念。
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
农业增加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和范围,工业增加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和范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范围。
三、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概念、作用、调查方法和统计范围,社会消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概念、作用、调查方法和统计范围,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需注意的问题。
五、进出口和利用外资
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统计指标的概念、作用、调查力法和统计范围。
第五部分 会 计
第二十六章 会计概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财务会汁和管理会计的联系和区别、会计的目标、会计的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住处质量要求、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会计核算方法、账户的分类、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会计报告的肉及分类以及会计法规的内容。
考试内容
一、会计基本概念
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论及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二、会计目标
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的内容,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三、会计要素
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
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时遵循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的概论及每个基本产提的具体含义。
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的八项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的具体含义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内涵,会计确认的概念及确认标准,会计计量的概念及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记录的概念及账户的分类,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法规和试算平衡,会计作凭证的要素和账簿的要素与分类,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类。
八、会计法规
会计法埛的构成及知层法规所规范的内容,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关系。
第二十七章 财务会计报告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基本格式,各种会计报表的内容及其编制方法,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并进一步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主要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上的填列方法。
考试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求及资产负债表内的主要项目的编制方法。
二、利润表
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利润表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利润表的编制要求及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利润表内各项目的含义。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和内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及主要项目的编制方法。
四、附注
附注的概念、内容及其作用。
第二十八章 财务报表分析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方法及反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
考试内容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报表分析的意义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比率分析法中常用的比率,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来源,比较分析法中的指标评价标准。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反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财务指标变化与财务情况变动的关系。
相关推荐:2010年经济师考试大纲汇总
更多相关信息:考试大经济师考试论坛 经济师考试在线中心 经济师网校辅导
相关推荐
- 2016年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考试大纲06-11
- 2016年中级经济师《建筑经济》考试大纲06-11
- 2016年中级经济师《水路运输》考试大纲06-11
- 2016年中级经济师《铁路运输》考试大纲06-10
- 2016年中级经济师《旅游经济》考试大纲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