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实务预习笔记:第五章第三节
第三节 供求均衡与蛛网理论
一、供求均衡——短期价格的形成
供求均衡论即均衡价格论,是根据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变动来说明价格决定的。它是短期价格形成的理论。当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该价格即为均衡价格,且这一价格对应的供给量即为均衡数量。
短期价格的形成即均衡价格的形成,是价格与需求的反方向变动和价格与供给的正方向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短期价格形成的示意表
|
背 景 |
生产者反映 |
消费者反映 |
结 果 |
阶段 |
价格水平较高 |
扩大生产 |
减少消费 |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
第二阶段 |
价格水平较低 |
压缩生产 |
增加消费 |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
第三阶段 |
供求规律的相互作用,后供给和需求在P*处达到均衡,均衡数量为Q* |
均衡价格只是一种理论价格。在实际商品交换中,不是按照这个价格成交的,因为并非每个生产者对均衡价格都感到满意,有些生产者认为这个价格偏低,而有些消费者觉得这个价格偏高。实际上,市场价格并非一个固定的价格,而是围绕均衡价格波动,市场均衡始终处于一种报考均衡中。
二、蛛网理论——长期价格的形成蛛网理论是阐述在报考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的循环变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变动的理论,它是关于产品长期价格形成的理论。在现实生产中,需求会对价格变动作出立刻反应,但供给的调整却有个时间差,把价格与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时呈蛛网状,故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N·卡尔多将其定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的假定条件:(1)本期供给量决定本期价格。即本期市场价格受本期市场供给量决定,而本期市场供给量实际上是上一生产周期的产量。(2)本期价格决定下一期产量。
蛛网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农产品的供需变动规律。由于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弹性不同,随着价格的变动,出现了三种蛛网类型:(1)收敛型蛛网。当农产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弱,并逐步收敛,后趋于均衡。(2)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大,价格和产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不能趋于均衡。(3)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波动幅度既不是越来越小,也不是越来越大。价格与产量既不能回到均衡点,也不会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在现实中,地出现收敛型、发散型或者是封闭型的模式,都是不可能的。现实的模式应该是三者交替出现的综合型,价格永远趋向于均衡点而不断波动。
热点报考:
相关推荐
- 2016中级经济师中级农业考试特点分析05-23
- 2016年中级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03-28
- 2016年中级农业经济考点背诵:农民负担情况统计03-28
- 2016年中级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村集体经济组织03-28
- 2016年中级农业经济考点背诵:农村经济收益分配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