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实务第十一章第二节预习笔记
(六)其他子系统
四、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一)开发原则
1.务实原则
系统开发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要划分系统边界。系统要实现什么功能,做到什么程度。
2.重点原则
分清主次,确定系统功能,包括子系统的功能。在开发过程中,这些具体功能由企业和开发商共同商定,形成需求文件,如果调整,双方都要同意。
3.系统性原则
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各个组成部门要有机结合。
4.标准化原则
就是整个开发过程中,各个开发部门要使用同一标准,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便于对接,使开发的各个阶段如期完成。
5.实用先进性原则
所谓实用,就是满足企业的常规管理要求,所谓先进,就是尽量考虑到业务以后扩展的需求,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实用先进性原则就是兼顾实用与先进性,权衡投资成本和功能扩展。
6.面向用户原则
系统开发一定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便于用户使用。
(二)开发方式
1.自行开发
2.委托开发
3.联合开发
4.购买现成软件包
主要根据企业资源情况、技术力量、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企业的开发方式。
具体参见下表
方式特点 |
自行开发 |
委托开发 |
联合开发 |
购买现成软件包 |
对分析、设计力量的要求 |
非常需要 |
不太需要 |
逐步培养 |
少量培养 |
对编程力量的要求 |
非常需要 |
不需要 |
需要 |
少量需要 |
系统维护 |
容易 |
较困难 |
较容易 |
困难 |
开发费用 |
少 |
多 |
较多 |
较少 |
(三)开发方法
主要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信息工程法、计算机辅助开发等。其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是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面向对象法是近年来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上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方法。信息工程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经常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以提高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教材中只介绍了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
1.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严谨的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化:所谓结构化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严格划分阶段,即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程和测试)、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
该方法的特点是系统功能较为完善,系统规模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可以明确划定。
2.原型法
一般由用户提出系统的功能需求,开发者在此基础上很快开发出一个初步的原型系统,然后交由用户使用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反复修改、扩展和完善,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
该方法的特点是系统功能较为简单、系统规模较小,开发周期较短、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无法明确划定。
(四)开发过程
1.系统规划阶段
主要任务有:(1)组建开发组;(2)初步调查:调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业务、管理现状,企业对新系统的需求调查等。(3)可行性分析:确定系统目标和系统功能,据此,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涵盖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可行性报告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之一,经审议通过之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工作。(4)编写系统设计任务书:可行性报告审议通过后,具体地确定系统功能范围,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这个任务书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及要求、资金投入等都有细致的要求。
2.系统分析阶段
(1)详细调查。找出现有系统的不足,完成相关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等。
(2)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3)编写出系统说明书。向用户说明未来系统的功能。
3.系统设计阶段
(1)系统的总体设计
包括系统物理结构设计(系统的物理结构设计以“模块结构图”表示系统的物理模型)、软硬件设计、网络设计等等。
(2)详细设计
(3)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之一。主要内容有:a.将以上设计内容收录于系统设计说明书;b.要对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更具体的说明,给出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和相互衔接安排;c.经费预算安排。
4.系统实施阶段
(1)程序设计
(2)系统的软件、硬件及数据的准备工作
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开始采购、安装硬件和软件系统,为评审系统准备数据,包括正常、异常数据。
(3)培训人员
a.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b.培训重要岗位的部分员工,内容就是如何使用和应急处理。
5.系统评审、转换阶段
(1)系统评审
(2)系统转换
将开发的新系统与现有系统平稳切换。
6.系统运行、维护阶段
(1)继续纠错
(2)系统维护
(3)培训人员
重点:a.按照培训手册和计划进行全员培训;b.全员培训的内容为正确使用新系统和异常情况的报告、处理方式;c.重点岗位加强培训。
五、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系统的寿命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二是企业对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对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是否合理。
(一)人员的培训
员工是系统的使用者,员工的素质决定了系统使用的情况。因此,对员工的培训一定要规范化、制度化。
1.规范化:按照不同阶段的要求,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规范的培训。
2.制度化:要让培训形成制度,培训手册中明确规定员工的职责、权限;培训的时间,不论定期还是不定期,都要有规定;对重要岗位和人员有特殊的制度要求。
(二)系统安全性保证
1.各种数据的保护:现在都采取备份的形式,有的大型公司还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备份中心。
2.用户等级制:给不同级别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
3.网络安全性:一是防止病毒,一般采用防火墙技术;二是网络数据交流的安全性,一般采用一些加密等电子认证技术。
4.计算机和一般设备安全:一是病毒,装杀毒软件;二是规范的使用和维护设备。
5.系统整体安全性:指定专人负责监控系统,有些公司每个月撰写系统运行报告。
(三)系统的维护
1.制定维护条例和手册
2.按照条例和手册进行维护
3.维护记录完整
4.代码维护
5.对重大维护事件要有报告文件
相关辅导: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预习讲义汇总
相关推荐
- 2016年中级商业经济特点分析02-22
- 2016年中级商业经济知识点背诵:企业薪酬设计01-25
- 2016年中级商业经济知识点背诵:薪酬调查01-25
- 2016年中级商业经济知识点背诵:基本薪酬管理01-25
- 2016年中级商业经济背诵知识点汇总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