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第二章: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两个标志性的年份和事件
1993年,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
2003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利率市场化的步骤与内容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是: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丰富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利率市场化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要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1)利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确定利率水平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要考虑利润总水平的情况,还要考虑各部门、各行业间的利润是否合理,以及主观和客观因素,如贷款时间长短、物价水平变化、国际市场货币利率等来确定不同的利率。
(2)资金供求与利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通过利率的高低来调节资金的供求的作用日趋明显。
(3)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关系
如何求得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合理利差,关键要兼顾存款人、贷款人和银行三者的利益。
(4)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管理的关系
要建立灵活有效的利率管理体系,其总的要求:一是既能控制,又能灵活,即中央银行规定基准利率和利率浮动幅度,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有一定的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二是既有差别又能协调,即对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成分、不同地区、不同期限和数量、不同经济效益的存贷款利率应有所差别,但差别利率之间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和制约关系;三是既要相对稳定又能因势而变,既不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利率随着资本供求和借贷市场自发波动而经常波动,但也不能十几年一贯制,要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而有所变化。
(三)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按照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划分,我国现行国内利率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被严格管制的利率,主要是针对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
二是正在市场化的利率,主要是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
三是已经基本市场化的利率,包括除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以外的各类金融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外币市场存贷款利率等。
因此,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任务就是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特别是居民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1996 年6 月1 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利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一是数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二是扩大了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
三是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
四是推进境内外利率市场化;
五是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005年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中指出,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问题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让商业银行成为真正地买卖风险或定价风险的金融机构。
编辑推荐:
更多相关信息:考试大经济师考试论坛 经济师考试在线中心 经济师网校辅导
相关推荐
- 2016年中级经济师金融章节讲义汇总05-16
- 2016年经济师中级金融章节讲义第十二章04-22
- 2016年经济师中级金融章节讲义第十一章04-22
- 2016年经济师中级金融章节讲义第十章04-18
- 2016年经济师中级金融章节讲义第九章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