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мʦм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人力资源

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学习笔记13.1:劳动法律关系

2011年8月14日来源:233网校网校课程 在线题库评论
导读:导读:为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务实基础,考试大特整理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学习笔记供考生参考。点击查看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主体和客体

  第十三章 劳动和社会法律保险关系

  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思想意识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2)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之内。

  (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联系:

  (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2)劳动法律关系不仅反映劳动关系,而且当其形成后,便给劳动关系以积极的影响。即现实的劳动关系惟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运行过程才有法律保障。

  (三)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法》规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只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表现在:

  1.事实劳动关系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等。

  2.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权利义务,但这不是由双方当事人所设定和所预期的。

  3.事实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就应强制其终止,但劳动者的权益仍然受劳动法律的保护。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1.劳动者

  要成为劳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1)达到法定年龄且具有劳动行为能力。

  (2)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2.用人单位

  是依法成立,并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发给其劳动报酬的劳动组织,包括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物、精神财富和行为。而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表现为一定的行为和财物。

  1.行为

  2.财物,指劳动法律关系中直接体现双方当事人物质利益的实物与货币,如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等。

  相关推荐: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重要考点串讲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汇总

  热点新闻:

  2011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2011年经济师考试大纲及教材变化分析

责编:chenying评论
γרҵ ʦ ԭ/Żݼ
2017мû֪ʶ 350 / 350
2017мھ 350 / 350
2017мԴ 350 / 350
2017м̹ ͮ 350 / 350
2017м˰վ ɱ 350 / 350
2017мר 350 / 350
2017мزþ 350 / 350
2017мʦũҵþ κ 350 / 350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