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中级)学习指导—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其实就是对资金的管理,即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的管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如何用较低的筹资成本取得较大的投资收益。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筹资决策(资金成本的计算、财务杠杆的计量以及资本结构)、投资决策(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资产管理和股利分配。首先来看筹资决策中的资金成本:
一、资金成本
1.概念:企业为了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付出的费用,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其中:
筹资费用是指为取得资金发生的各种手续费用,比如为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用 、公证费用、担保费等等。具体地,例如,债券的筹资费用就主要包括申请发行债券的手续费、债券注册费、印刷费、上市费用以及推销费用等。
用资费用是指为使用资金发生的费用,比如,股息、债券利息、贷款利息。
由于筹资费用通常在资金筹措时一次支付,使用资金过程中不再发生,因此可视为筹资数量的一项扣除。因此,资金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 / (筹资数额-筹资费用),即用相对数表示。
资金成本的用途:
1)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企业一般都要选择资金成本的筹资方式。
2)资金成本还是评价投资项目、决定投资取舍的重要标准,只有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时才是可接受的,否则无利可图。
2.筹资方式:
企业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筹集资金:
负债资金
银行贷款
发行债券
权益资金
发行股票(优先股和普通股)
留存收益
负债资金成本
3.个别资金成本:指用各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的成本。与上述筹资方式相对应的就有:银行贷款成本
债券成本
优先股成本
权益资金成本
普通股成本
留存收益成本
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一览表
注:上述五个公式中,书上出现例题的是债券和普通股成本计算,所以这两种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一定要重点掌握。
例:债券面值2000万元,票面利率12%,发行期限25年,按面值等价发行,发行费用为筹资总额的3%,所得税税率为33%,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则该笔债券的成本是( )
解:B·i·(1-T)/ B0(1- f)=2000×12%(1-33%)/2000(1-3%)=8.29%
其中,因为该债券按面值等价发行,所以B=B0=2000万
注意:筹资费用与筹资费率的区别,若已知筹资费用为600元,则分母就只需用2000-600即可。
小结:1)以上各种资金来源中,普通股股东在企业破产后的求偿权位于后,其所承担风险,所以普通股的成本也是的。
2)留存收益和普通股的利息是不固定的,其它方式的利息则是固定的。
4.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
现实中,企业不可能只使用某种单一的筹资方式,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为进行筹资决策,就要计算企业全部资金的综合成本。综合资金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因而又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j 表示第j种个别资金成本,Wj表示第j种个别资金成本占全部资金比重(权数)
例:企业现有资金结构如下:债券200万元,普通股600万元,留存收益200万元,各种资金的成本分别为8%,12%和10%,则该企业综合的资金成本为( )。
解:首先计算各种资金占所有资金总额的比重
债券:200 /(200+600+200)=20%
普通股:600/(200+600+200)=60%
留存收益:200 /(200+600+200)=20%
再计算各资金的个别资金成本,由于在此题目已知,所以,
该企业综合资金成本为:20%×8%+60%×12%+20%×10%=10.8%
5.资金的边际成本: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成本。(一般了解)
小结:在实际中,个别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与边际资金成本各有不同的适用性。在比较各种筹资方式时,使用个别资金成本;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使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在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使用边际资金成本。
二、财务杠杆
1.概念: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当息税前盈余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使普通股每股盈余变动的幅度大于息税前盈余变动的幅度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
例P195页表7-1-1。甲公司资金结构中全部为普通股200万,乙公司则普通股和债务各有100万。当两家公司的息税前盈余都增加40000元时,有固定债务利息的乙公司的每股普通股的盈余则比没有债务利息的甲公司增长得更多,即给投资者的收益带来更多大幅度的增长。可见,只要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中有固定债务,则杠杆作用就会存在。当然,如果息税前盈余都下降,则乙公司每股盈余也将下降得更多,风险也较大,常称为由财务杠杆带来的财务风险。
2.原理: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当业务量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利润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3.财务杠杆的计量:各家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其计量指标一般采用财务杠杆系数。它是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变动率与息税前盈余变动率的比值。如表7-1-1的资料中:
甲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6-5)/5] / [(240000-200000)/200000]=1
乙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8-6)/6] / [(240000-200000)/200000]=1.67
可见,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效应也越大,当然,企业财务风险也会越大。
三、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总的说来,主要指负债资金的比率即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前面已说过,负债资金在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优的资本结构。
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企业价值的资金结构。确定企业优资本结构的方法有三种:
1)息税前盈余-每股盈余分析法:即找出使企业无债结构的每股盈余等于有债
结构的每股盈余的息税前盈余平衡点,判断标准是:当盈利能力大于这一点时,则负债较有利,当盈利能力小于这一点时,则不应有或不应再增加负债。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EBIT-I1)(1-T)-D1 / N1=(EBIT-I2)(1-T)-D2/ N2
其中,EBIT为每股盈余无差异点的息税前盈余
I1、I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利息
D1、D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优先股股利
N1、N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普通股股数。
例题:见书上P197页。
提示:表7-1-2中,普通股由原来的200000变为300000,是由于增发了10000股,每股25元的发行价,但面值又是10,所以此时相当于溢价发行,溢价收入(25-10)×10000=150000计入资本公积,所以,普通股股本只增加了10×10000=100000元,即变为300000,资本公积则由原来的250000+150000=400000元。
表7-1-3中的年利息分别是两种资本结构下的公司债×利率8%得到,如增发股票条件下,利息=100000×8%=8000;
增发债券条件下,利息=350000×8%=28000。
普通股股数=普通股总额÷面值10 。
2)比较资金成本法:即分别计算各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再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本结构,哪个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就选哪个。
步骤:A、首先计算初始资本结构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B、再依次计算可供选择的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C、比较出各方案中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选优。
例题:参见书上P198页。
3)因素分析法:这是一种用定性分析来确定企业资本结构(是否负债、负债多少)的方法。它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企业销售情况、所有者和管理人态度、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行业因素、企业规模、企业财务状况、资产结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所得税率高低、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等九大因素。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哪些情况企业可能举债多一些,哪些情况又可能少负债,大家一定要注意把握和领会。比如,股权分散的企业可能会更多地选择发行股票来筹资;而股权集中的企业为了避免控制权的分散,则会尽量选择优先股或负债的方式来筹资,而不会选择普通股筹资。
下面,我们再来看投资决策中的各类评价指标如何运用于投资决策分析。所谓投资决策就是合理运用筹集到的资金以获取投资收益的决策。在对各投资项目进行选择时,可通过计算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和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来决策。
四、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直接根据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来分析项目经济效益的种种指标。所谓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一般用增加价值占投入货币的百分数来表示。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指标:
1)投资回收期:指回收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年)回收期短的项目较优。这种方法运用很久也广。
计算公式:
A、若每年有相等的净现金流量(NCF),回收期=初始投资额/每年的NCF
在这,关键是要计算净现金流,它等于每年的所有现金流出减去所有现金流入。一般说来,投资、垫支、税金、成本、维护费用等都属于现金流出,而销售收入、残值回收、营运资金回收等则属于现金流入。
例;见书上P201甲方案。
提示: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
折旧=10000/5=2000
利润=(6000-2000-2000)(1-40%)=1200
所以,1200+2000=3200
B、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不等,则应先计算各年尚未回收的投资额。
例:见书上P201页乙方案。
提示: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
折旧=(12000-2000)/5=2000
第1年税后利润=(8000-3000-2000)(1-40%)=1800
所以,第1年营业现金流量=1800+2000=3800
第2年税后利润=(8000-3000-400-2000)(1-40%)=1560
所以,第2年营业现金流量=1560+2000=3560
第3年税后利润=(8000-3000-400-400-2000)(1-40%)=1320
所以,第3年营业现金流量=1320+2000=3320
第4年税后利润=(8000-3000-400-400-400-2000)(1-40%)=1080
所以,第4年营业现金流量=1080+2000=3080
第5年税后利润=(8000-3000-400-400-400-400-2000)(1-40%)=840
所以,第5年营业现金流量=840+2000=2840
2)平均报酬率: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也称平均投
资报酬率。在用该指标决策时,应事先确定一个企业要求达到的平均报酬率(必要平均报酬率),只有高于必要平均报酬率的方案才能入选,而在多个方案中一般选择平均报酬率的方案。
计算公式:ARR=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100%
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均等,则直接用年净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100%
若每年的净现金流不等,则先把各年的净现金流加起来除以年数得到年平均净现金流,再除以初始投资额即可。
例见P201页。
注: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由于未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往往不能正确地反
映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所以一般只适用于对项目的初选评估。
五、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将未来各年的现金流量统一折算为现时价值后,再进行分析评价的指标。各年的现金流量折现公式为:CFt/(1+k)t。
三种方法:
1)净现值法(NPV):即把投资项目每年能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折算为现值,再减去初始投资后的余额。
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各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一般为收入-付现成本或运营成本-所得税,注意末一年有无残值,若有,残值也算末一年的收入。
其次,将各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乘以各自相应的折现系数折算为现值。折现系数可通过年金现值系数表查出。但应注意:投资项目的期初是从第0期算起,所以年的净现金流量的系数就是1/(1+k)1,第二年的就是1/(1+k)2,第三年的就是1/(1+k)3······等等。
后,把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加总后再减去初始投资,即可求出净现值NPV。
决策准则:当只选择一个投资方案时,净现值NPV大于或等于0,就采纳,反之则否决;当在多个互斥方案中选择时,NPV者为优方案。所谓的“互斥”就是指选择了一个方案就不能再选择其它方案。
例见书P203表7-2-3。
2)内部收益率法(IRR):也称为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也就是说如果用内部收益率做为资金成本来折现各年的净现金流量,那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加总起来应该刚好等于初始投资,即二者相减得到的净现值正好等于零。
计算方法:
首先,先预估一个贴现率i,并按此贴现率计算净现值。如果计算出的净现值为正数,则表示预估的这个贴现率小于该项目的实际内部收益率,所以应提高预估值再代入计算净现值;如果计算出的净现值为负,则表明预估的贴现率大于该方案的实际内部收益率,应降低预估值,再代入计算净现值。(注意,用来测算的两个相邻的i值之间的差距在3%-5%之间,不能超过5%。比如,次自己预估了贴现率i为10%,算出来的NPV大于0,这时再试一个贴现率就是12%,或者14%,多为15%。)经过这种反复的试算,直至算出净现值刚好由正变为负或刚好由负变为正,也即一直试算到净现值刚好变号为止。
其次,找出与上述两个相邻净现值相对应的两个贴现率,代入下面的线性公式中即可求出内部收益率。即通过反复试算求出使NPVn略大于零时的in,再求出使NPVn+1略小于零时的in+1,在in与in+1之间用直线插值法求得内部收益率IRR。
如果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相等的方案,其计算步骤可稍简化一些。具体内容请参见书上P203页步、第二步、第三步三个步骤。
决策准则:当只选择一个投资方案时,内部收益率IRR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一般题目会给出)就采纳,反之,则拒绝该方案;当在多个互斥方案中选择时,内部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多的方案为优方案。
3)利润指数
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各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
其次,把各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折现、加总,
后,用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总值比上初始投资额即可算出利润指数。
决策准则:当只选择一个方案时,利润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采纳,否则就拒绝;当在多个互斥方案中选择时,利润指数超过1多的方案为优。
注意:利润指数是用相对数来表示的,有利于在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之间进行比选。
六、投资决策指标的应用:
上述几项决策指标可运用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投资开发时机决策、投资期决策和项目寿命不等时的投资决策等领域。
书上P205页例题要点讲解:
1)由于两个方案不是选择更新就是购买新设备,属于互斥型方案,互斥型方案的比选通常采用计算差量分析方法,即用两方案各年各现金流出或流入项目的差额来计算营业现金流量差额,后再用营业现金流量差额来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2)直线折旧法的计算一般是:(固定资产原值-残值)/ 设备使用年限
3)折旧是可以减税的,所以在计算利润时必须把它当成本减去,然而,折旧又不是真实的现金流出,所以在计算营业净现金流量时还得把它加回来。
4)营业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或=(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所得税率)+折旧
或=税后净利+折旧
七、资产管理(1)
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组合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书上主要给介绍了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以及存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它们都属于流动资产管理。
1.现金管理——主要目的是确定现金持有量。有三种方法:
1)因素分析模式
主要根据现金持有量与企业销售收入之间的正比关系来计算,其公式如下:
现金余额=(上年现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1+预计销售收入变动率)
例子见书上P206页。
2)现金周转模式
主要根据现金周转期来确定现金持有量。其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
其次,计算现金周转率=360/现金周转期
后,确定现金持有量=年现金需求量/现金周转率
或=(年现金需求量/360)×现金周转期
例子见书上P207页。
3)存货模式
也称鲍莫模式。认为企业的现金持有量非常类似于存货,因此存货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用来确定现金持有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N=(2Tb/i)1/2,其中,T为一定时期的现金需求总量,b为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i为有价证券的利息率。
例子见书上P207页。
八、资产管理(2)
2.应收账款管理——当企业赊销产品时,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
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主要通过制订适当的信用政策来实现。信用政策作为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其中: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客户所必须具备的财务能力。如果客户财务能力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则企业就不会向其赊销商品。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制定的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具体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条件的表示方法是“1/10,n/30”,其含义是如果客户在发票开出后10天内付款,就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如果客户放弃现金折扣,全部款项必须在30天内付清。也就是说,该信用条件是:30天为信用期限,10天为折扣期限,1%为现金折扣。
收账政策是指当企业的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的收账策略。
综合信用政策的制订P209页,一般了解即可。
3.存货管理——主要目的是使存货总成本TC(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短缺成本)。其方法是通过确定经济订购批量来实现管理。经济订购批量是使存货总成本的采购批量,可通过对总成本TC求导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经济订购批量Q=(2AF/C)1/2
经济订购批次=A/Q或=(CA/2F)1/2
其中,A为一定时期的存货需求总量,C为单位存货储存成本,F为每次订货成本,Q为经济订购批量
例子见书上P210页,
(提示:该题的存货总成本为:储存成本 + 订货成本 + 采购成本
= (Q/2)×C +(A/Q)×F + A×采购价)
平均库存量
九、股利政策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股利政策是股份公司关于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以及何时发放的方针和政策。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中,通常把以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形式留在企业的部分叫保留盈余、留用利润或留存收益。而把以现金方式支付给股东的利润叫股利。
从狭义方面来说的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而广义的股利政策则包括:股利宣布日的确定、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2.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共有八个方面:
1)法律方面,主要应遵守三个原则:保护资本完整、股利出自盈利、确保债务契约。
2)控制权的大小约束:股利派发将增加将来依靠发行新股尤其是普通股筹资的可能性,而发行新股又意味着企业控制权有旁落他人的可能,但少发股利又可能引起现有股东不满,所以这种两难境地就影响企业决策。
3)筹资能力和偿债需要:偿债能力强,可按较高比率支付股利,用现有货币资金偿债,则应尽量少发。
4)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多则变现能力强,强多发股利,但不应为支付股利降低公司财产的流动性。
5)投资机会。投资机会多需要大量现金,应从紧支付股利。
6)公司加权资金成本:股利政策对公司加权资金成本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留存收益的多少、股利的信号作用(股利下降容易引发股价下跌)、投资者对股利风险和资本增值风险的看法、资本结构的弹性(股利政策在资本结构弹性小的公司比弹性大的公司更重要)。
7)股利政策惯性:要作重大调整时应考虑历年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免影响企业声誉、股票价格、负债能力和信用。
8)投资者结构或股东对股利分配的态度:考虑他们不一致的态度,以平衡公司和各类股东的关系。
可见,决策股利政策实际上主要还是依靠定性判断。
十、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
股利政策可按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型。
按股利发放占公司净收益的比率大小可分为全额发放政策、高股利、低股利和无股利政策;
按股利发放的时间频率可分为一年一次、一年两次和每季发放政策;
按股利发放的具体形式可分为现金、实物、公司债和股票股利等;
按股利发放的稳定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
1)剩余股利政策:企业经营较好,就可首先确定优资金结构,根据这个结构来确定所需权益资金数额,将企业的税后利润首先用于权益资金的需要,如有剩余,再将其分给普通股股东。
2)定额股利政策:不管盈余多少,都维持固定的股利。这种政策虽然有利于稳定股价,投资者风险较小,但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的后果。
3)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股利额逐年上升,虽然可形成企业稳定增长的市场形象,但前提必须要有不断增加的盈利,一般只适用于稳定发展的大中型企业。
4)变动的股利政策:股利支付比率固定,这样每股股利就随着盈余的多少而进行调整。虽然盈余和股利的支付能力配合很好,但不利于股价的稳定。
5)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政策:不管公司盈利如何首先确定一个较低的固定股利,每年再视公司盈利情况确定各年的额外股利。这一政策适宜于企业盈余和现金流量波动都比较剧烈的情况。
一、资金成本
1.概念:企业为了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付出的费用,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其中:
筹资费用是指为取得资金发生的各种手续费用,比如为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用 、公证费用、担保费等等。具体地,例如,债券的筹资费用就主要包括申请发行债券的手续费、债券注册费、印刷费、上市费用以及推销费用等。
用资费用是指为使用资金发生的费用,比如,股息、债券利息、贷款利息。
由于筹资费用通常在资金筹措时一次支付,使用资金过程中不再发生,因此可视为筹资数量的一项扣除。因此,资金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 / (筹资数额-筹资费用),即用相对数表示。
资金成本的用途:
1)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企业一般都要选择资金成本的筹资方式。
2)资金成本还是评价投资项目、决定投资取舍的重要标准,只有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时才是可接受的,否则无利可图。
2.筹资方式:
企业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筹集资金:
负债资金
银行贷款
发行债券
权益资金
发行股票(优先股和普通股)
留存收益
负债资金成本
3.个别资金成本:指用各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的成本。与上述筹资方式相对应的就有:银行贷款成本
债券成本
优先股成本
权益资金成本
普通股成本
留存收益成本
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一览表
成本计算公式 |
字符代表含义 | |
债券 |
B·i·(1-T)/ B0(1- f) |
B为面值,i为票面利率 B0为筹资额,f为筹资费率 T为所得税税率 |
银行贷款 |
i(1- T) |
i 为银行贷款利率 |
优先股 |
D / P0(1-f) |
D为每年股利,P0为发行总额, f为筹资费率 |
普通股 |
股利固定时:D/V0(1-f) 股利不固定:D1/ V0(1-f) + g |
D为每年股利,V0为普通股现值 D1为预期年股利, |
留存收益 |
D/V0或D1/V0 + g |
同普通股 |
注:上述五个公式中,书上出现例题的是债券和普通股成本计算,所以这两种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一定要重点掌握。
例:债券面值2000万元,票面利率12%,发行期限25年,按面值等价发行,发行费用为筹资总额的3%,所得税税率为33%,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则该笔债券的成本是( )
解:B·i·(1-T)/ B0(1- f)=2000×12%(1-33%)/2000(1-3%)=8.29%
其中,因为该债券按面值等价发行,所以B=B0=2000万
注意:筹资费用与筹资费率的区别,若已知筹资费用为600元,则分母就只需用2000-600即可。
小结:1)以上各种资金来源中,普通股股东在企业破产后的求偿权位于后,其所承担风险,所以普通股的成本也是的。
2)留存收益和普通股的利息是不固定的,其它方式的利息则是固定的。
4.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
现实中,企业不可能只使用某种单一的筹资方式,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为进行筹资决策,就要计算企业全部资金的综合成本。综合资金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因而又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j 表示第j种个别资金成本,Wj表示第j种个别资金成本占全部资金比重(权数)
例:企业现有资金结构如下:债券200万元,普通股600万元,留存收益200万元,各种资金的成本分别为8%,12%和10%,则该企业综合的资金成本为( )。
解:首先计算各种资金占所有资金总额的比重
债券:200 /(200+600+200)=20%
普通股:600/(200+600+200)=60%
留存收益:200 /(200+600+200)=20%
再计算各资金的个别资金成本,由于在此题目已知,所以,
该企业综合资金成本为:20%×8%+60%×12%+20%×10%=10.8%
5.资金的边际成本: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成本。(一般了解)
小结:在实际中,个别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与边际资金成本各有不同的适用性。在比较各种筹资方式时,使用个别资金成本;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使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在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使用边际资金成本。
二、财务杠杆
1.概念: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当息税前盈余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使普通股每股盈余变动的幅度大于息税前盈余变动的幅度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
例P195页表7-1-1。甲公司资金结构中全部为普通股200万,乙公司则普通股和债务各有100万。当两家公司的息税前盈余都增加40000元时,有固定债务利息的乙公司的每股普通股的盈余则比没有债务利息的甲公司增长得更多,即给投资者的收益带来更多大幅度的增长。可见,只要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中有固定债务,则杠杆作用就会存在。当然,如果息税前盈余都下降,则乙公司每股盈余也将下降得更多,风险也较大,常称为由财务杠杆带来的财务风险。
2.原理: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当业务量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利润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3.财务杠杆的计量:各家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其计量指标一般采用财务杠杆系数。它是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变动率与息税前盈余变动率的比值。如表7-1-1的资料中:
甲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6-5)/5] / [(240000-200000)/200000]=1
乙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8-6)/6] / [(240000-200000)/200000]=1.67
可见,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效应也越大,当然,企业财务风险也会越大。
三、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总的说来,主要指负债资金的比率即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前面已说过,负债资金在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优的资本结构。
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企业价值的资金结构。确定企业优资本结构的方法有三种:
1)息税前盈余-每股盈余分析法:即找出使企业无债结构的每股盈余等于有债
结构的每股盈余的息税前盈余平衡点,判断标准是:当盈利能力大于这一点时,则负债较有利,当盈利能力小于这一点时,则不应有或不应再增加负债。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EBIT-I1)(1-T)-D1 / N1=(EBIT-I2)(1-T)-D2/ N2
其中,EBIT为每股盈余无差异点的息税前盈余
I1、I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利息
D1、D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优先股股利
N1、N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普通股股数。
例题:见书上P197页。
提示:表7-1-2中,普通股由原来的200000变为300000,是由于增发了10000股,每股25元的发行价,但面值又是10,所以此时相当于溢价发行,溢价收入(25-10)×10000=150000计入资本公积,所以,普通股股本只增加了10×10000=100000元,即变为300000,资本公积则由原来的250000+150000=400000元。
表7-1-3中的年利息分别是两种资本结构下的公司债×利率8%得到,如增发股票条件下,利息=100000×8%=8000;
增发债券条件下,利息=350000×8%=28000。
普通股股数=普通股总额÷面值10 。
2)比较资金成本法:即分别计算各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再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本结构,哪个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就选哪个。
步骤:A、首先计算初始资本结构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B、再依次计算可供选择的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C、比较出各方案中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选优。
例题:参见书上P198页。
3)因素分析法:这是一种用定性分析来确定企业资本结构(是否负债、负债多少)的方法。它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企业销售情况、所有者和管理人态度、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行业因素、企业规模、企业财务状况、资产结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所得税率高低、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等九大因素。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哪些情况企业可能举债多一些,哪些情况又可能少负债,大家一定要注意把握和领会。比如,股权分散的企业可能会更多地选择发行股票来筹资;而股权集中的企业为了避免控制权的分散,则会尽量选择优先股或负债的方式来筹资,而不会选择普通股筹资。
下面,我们再来看投资决策中的各类评价指标如何运用于投资决策分析。所谓投资决策就是合理运用筹集到的资金以获取投资收益的决策。在对各投资项目进行选择时,可通过计算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和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来决策。
四、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直接根据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来分析项目经济效益的种种指标。所谓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一般用增加价值占投入货币的百分数来表示。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指标:
1)投资回收期:指回收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年)回收期短的项目较优。这种方法运用很久也广。
计算公式:
A、若每年有相等的净现金流量(NCF),回收期=初始投资额/每年的NCF
在这,关键是要计算净现金流,它等于每年的所有现金流出减去所有现金流入。一般说来,投资、垫支、税金、成本、维护费用等都属于现金流出,而销售收入、残值回收、营运资金回收等则属于现金流入。
例;见书上P201甲方案。
提示: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
折旧=10000/5=2000
利润=(6000-2000-2000)(1-40%)=1200
所以,1200+2000=3200
B、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不等,则应先计算各年尚未回收的投资额。
例:见书上P201页乙方案。
提示: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
折旧=(12000-2000)/5=2000
第1年税后利润=(8000-3000-2000)(1-40%)=1800
所以,第1年营业现金流量=1800+2000=3800
第2年税后利润=(8000-3000-400-2000)(1-40%)=1560
所以,第2年营业现金流量=1560+2000=3560
第3年税后利润=(8000-3000-400-400-2000)(1-40%)=1320
所以,第3年营业现金流量=1320+2000=3320
第4年税后利润=(8000-3000-400-400-400-2000)(1-40%)=1080
所以,第4年营业现金流量=1080+2000=3080
第5年税后利润=(8000-3000-400-400-400-400-2000)(1-40%)=840
所以,第5年营业现金流量=840+2000=2840
2)平均报酬率: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也称平均投
资报酬率。在用该指标决策时,应事先确定一个企业要求达到的平均报酬率(必要平均报酬率),只有高于必要平均报酬率的方案才能入选,而在多个方案中一般选择平均报酬率的方案。
计算公式:ARR=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100%
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均等,则直接用年净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100%
若每年的净现金流不等,则先把各年的净现金流加起来除以年数得到年平均净现金流,再除以初始投资额即可。
例见P201页。
注: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由于未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往往不能正确地反
映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所以一般只适用于对项目的初选评估。
五、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将未来各年的现金流量统一折算为现时价值后,再进行分析评价的指标。各年的现金流量折现公式为:CFt/(1+k)t。
三种方法:
1)净现值法(NPV):即把投资项目每年能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折算为现值,再减去初始投资后的余额。
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各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一般为收入-付现成本或运营成本-所得税,注意末一年有无残值,若有,残值也算末一年的收入。
其次,将各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乘以各自相应的折现系数折算为现值。折现系数可通过年金现值系数表查出。但应注意:投资项目的期初是从第0期算起,所以年的净现金流量的系数就是1/(1+k)1,第二年的就是1/(1+k)2,第三年的就是1/(1+k)3······等等。
后,把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加总后再减去初始投资,即可求出净现值NPV。
决策准则:当只选择一个投资方案时,净现值NPV大于或等于0,就采纳,反之则否决;当在多个互斥方案中选择时,NPV者为优方案。所谓的“互斥”就是指选择了一个方案就不能再选择其它方案。
例见书P203表7-2-3。
2)内部收益率法(IRR):也称为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也就是说如果用内部收益率做为资金成本来折现各年的净现金流量,那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加总起来应该刚好等于初始投资,即二者相减得到的净现值正好等于零。
计算方法:
首先,先预估一个贴现率i,并按此贴现率计算净现值。如果计算出的净现值为正数,则表示预估的这个贴现率小于该项目的实际内部收益率,所以应提高预估值再代入计算净现值;如果计算出的净现值为负,则表明预估的贴现率大于该方案的实际内部收益率,应降低预估值,再代入计算净现值。(注意,用来测算的两个相邻的i值之间的差距在3%-5%之间,不能超过5%。比如,次自己预估了贴现率i为10%,算出来的NPV大于0,这时再试一个贴现率就是12%,或者14%,多为15%。)经过这种反复的试算,直至算出净现值刚好由正变为负或刚好由负变为正,也即一直试算到净现值刚好变号为止。
其次,找出与上述两个相邻净现值相对应的两个贴现率,代入下面的线性公式中即可求出内部收益率。即通过反复试算求出使NPVn略大于零时的in,再求出使NPVn+1略小于零时的in+1,在in与in+1之间用直线插值法求得内部收益率IRR。
如果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相等的方案,其计算步骤可稍简化一些。具体内容请参见书上P203页步、第二步、第三步三个步骤。
决策准则:当只选择一个投资方案时,内部收益率IRR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一般题目会给出)就采纳,反之,则拒绝该方案;当在多个互斥方案中选择时,内部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多的方案为优方案。
3)利润指数
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各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
其次,把各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折现、加总,
后,用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总值比上初始投资额即可算出利润指数。
决策准则:当只选择一个方案时,利润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采纳,否则就拒绝;当在多个互斥方案中选择时,利润指数超过1多的方案为优。
注意:利润指数是用相对数来表示的,有利于在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之间进行比选。
六、投资决策指标的应用:
上述几项决策指标可运用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投资开发时机决策、投资期决策和项目寿命不等时的投资决策等领域。
书上P205页例题要点讲解:
1)由于两个方案不是选择更新就是购买新设备,属于互斥型方案,互斥型方案的比选通常采用计算差量分析方法,即用两方案各年各现金流出或流入项目的差额来计算营业现金流量差额,后再用营业现金流量差额来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2)直线折旧法的计算一般是:(固定资产原值-残值)/ 设备使用年限
3)折旧是可以减税的,所以在计算利润时必须把它当成本减去,然而,折旧又不是真实的现金流出,所以在计算营业净现金流量时还得把它加回来。
4)营业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或=(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所得税率)+折旧
或=税后净利+折旧
七、资产管理(1)
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组合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书上主要给介绍了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以及存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它们都属于流动资产管理。
1.现金管理——主要目的是确定现金持有量。有三种方法:
1)因素分析模式
主要根据现金持有量与企业销售收入之间的正比关系来计算,其公式如下:
现金余额=(上年现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1+预计销售收入变动率)
例子见书上P206页。
2)现金周转模式
主要根据现金周转期来确定现金持有量。其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
其次,计算现金周转率=360/现金周转期
后,确定现金持有量=年现金需求量/现金周转率
或=(年现金需求量/360)×现金周转期
例子见书上P207页。
3)存货模式
也称鲍莫模式。认为企业的现金持有量非常类似于存货,因此存货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用来确定现金持有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N=(2Tb/i)1/2,其中,T为一定时期的现金需求总量,b为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i为有价证券的利息率。
例子见书上P207页。
八、资产管理(2)
2.应收账款管理——当企业赊销产品时,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
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主要通过制订适当的信用政策来实现。信用政策作为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其中: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客户所必须具备的财务能力。如果客户财务能力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则企业就不会向其赊销商品。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制定的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具体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条件的表示方法是“1/10,n/30”,其含义是如果客户在发票开出后10天内付款,就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如果客户放弃现金折扣,全部款项必须在30天内付清。也就是说,该信用条件是:30天为信用期限,10天为折扣期限,1%为现金折扣。
收账政策是指当企业的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的收账策略。
综合信用政策的制订P209页,一般了解即可。
3.存货管理——主要目的是使存货总成本TC(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短缺成本)。其方法是通过确定经济订购批量来实现管理。经济订购批量是使存货总成本的采购批量,可通过对总成本TC求导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经济订购批量Q=(2AF/C)1/2
经济订购批次=A/Q或=(CA/2F)1/2
其中,A为一定时期的存货需求总量,C为单位存货储存成本,F为每次订货成本,Q为经济订购批量
例子见书上P210页,
(提示:该题的存货总成本为:储存成本 + 订货成本 + 采购成本
= (Q/2)×C +(A/Q)×F + A×采购价)
平均库存量
九、股利政策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股利政策是股份公司关于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以及何时发放的方针和政策。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中,通常把以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形式留在企业的部分叫保留盈余、留用利润或留存收益。而把以现金方式支付给股东的利润叫股利。
从狭义方面来说的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而广义的股利政策则包括:股利宣布日的确定、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2.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共有八个方面:
1)法律方面,主要应遵守三个原则:保护资本完整、股利出自盈利、确保债务契约。
2)控制权的大小约束:股利派发将增加将来依靠发行新股尤其是普通股筹资的可能性,而发行新股又意味着企业控制权有旁落他人的可能,但少发股利又可能引起现有股东不满,所以这种两难境地就影响企业决策。
3)筹资能力和偿债需要:偿债能力强,可按较高比率支付股利,用现有货币资金偿债,则应尽量少发。
4)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多则变现能力强,强多发股利,但不应为支付股利降低公司财产的流动性。
5)投资机会。投资机会多需要大量现金,应从紧支付股利。
6)公司加权资金成本:股利政策对公司加权资金成本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留存收益的多少、股利的信号作用(股利下降容易引发股价下跌)、投资者对股利风险和资本增值风险的看法、资本结构的弹性(股利政策在资本结构弹性小的公司比弹性大的公司更重要)。
7)股利政策惯性:要作重大调整时应考虑历年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免影响企业声誉、股票价格、负债能力和信用。
8)投资者结构或股东对股利分配的态度:考虑他们不一致的态度,以平衡公司和各类股东的关系。
可见,决策股利政策实际上主要还是依靠定性判断。
十、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
股利政策可按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型。
按股利发放占公司净收益的比率大小可分为全额发放政策、高股利、低股利和无股利政策;
按股利发放的时间频率可分为一年一次、一年两次和每季发放政策;
按股利发放的具体形式可分为现金、实物、公司债和股票股利等;
按股利发放的稳定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
1)剩余股利政策:企业经营较好,就可首先确定优资金结构,根据这个结构来确定所需权益资金数额,将企业的税后利润首先用于权益资金的需要,如有剩余,再将其分给普通股股东。
2)定额股利政策:不管盈余多少,都维持固定的股利。这种政策虽然有利于稳定股价,投资者风险较小,但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的后果。
3)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股利额逐年上升,虽然可形成企业稳定增长的市场形象,但前提必须要有不断增加的盈利,一般只适用于稳定发展的大中型企业。
4)变动的股利政策:股利支付比率固定,这样每股股利就随着盈余的多少而进行调整。虽然盈余和股利的支付能力配合很好,但不利于股价的稳定。
5)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政策:不管公司盈利如何首先确定一个较低的固定股利,每年再视公司盈利情况确定各年的额外股利。这一政策适宜于企业盈余和现金流量波动都比较剧烈的情况。
责编:水自流评论
相关推荐
- 2016年中级财政税收章节讲义:车船税05-24
- 2016年中级财政税收章节讲义:契税05-24
- 2016年中级财政税收章节讲义:房产税05-24
- 2016年中级经济师财税章节讲义汇总05-16
- 2016年中级经济师财税章节讲义:个人所得税05-16